美文网首页主编课堂
作业五:介绍一本好书《瑜伽之心》

作业五:介绍一本好书《瑜伽之心》

作者: 红雪飞 | 来源:发表于2019-01-01 19:39 被阅读1次

    这本书源自克瑞斯那玛查亚的心德,作者是克瑞斯那玛查亚的儿子德斯卡查尔。

    阿斯汤伽瑜伽是克瑞斯那玛查亚的遗产中影响最深的一支,阿斯汤伽瑜伽的创始人帕塔比·乔伊斯,还有大家都熟悉的艾扬格大师,都是克瑞斯那玛查亚的学生。

    瑜伽起源于印度,据今已有五千的历史,它是印度思想的六大基本系统之一,在梵文里叫“YOJI”,有“联结”和“合一”的意思,会把我们身体和心灵合二为一,练习瑜伽可以“先前未获得的”,简单来讲就是突破自我,做到没能做到的事情。

    在《瑜伽经》里,瑜伽有八个分支,第三个才是体式。但人们认识瑜伽,都是从体式开始的。无论是想要强身健体,还是为了减肥塑形,练习的最多也是体式部分,往往忽略最精华的部分,有些买椟还珠的感觉。

    所以这本书的前半部分介绍瑜伽的体式。体式就是我们去瑜伽馆或者健身房瑜伽教练带我们练习的部分,既可以伸展身体,也可以练习力量。它们分为站立部分、坐立部分、后弯和倒立。

    练习外在的体式可以刺激我们没有触及的很多能力,比如我们的深层肌肉,一般很难练习到,练习瑜伽体式锻炼到深层的肌肉,让身体感觉更灵敏,比如肌肉的旋转,骨骼的位置的调整。

    练习体式可以“让身体和呼吸结合在一起”。因为我们身体和呼吸是有很大关系的,“呼吸是身体的智慧”。可我们很少去关注呼吸,只是生存的本能。但在瑜伽里,每个动作跟呼吸都紧密结合,抬手时吸气,弯曲时呼气,动作、呼吸、心识相结合,这才是瑜伽,否则就只是杂技或舞蹈。

    体式还要有正确的编排方式,才能安全的练习。瑜伽不是单一的有氧运动,每个瑜伽动作都可以延伸出上百个变体,如何将这些体式安排成一次练习,练习结束如何休息,那也是需要我们去学习的。

    当体式与呼吸结合之后,或练习到一定程度,会转向呼吸的练习。瑜伽的呼吸练习就是呼吸控制法,这是一个专门的学科,梵文是Pranaya,也是瑜伽的八个分支之一。

    气是我们中国人比较熟悉的,体内缺少气会影响身体的健康,中国太极也是在练习内在的气。瑜伽也是一样,认为体内缺少气,会造成身体的失调。练习呼吸控制法就是为了减少身体的废物,让更多的气进入身体。

    克瑞斯那玛查亚认为呼吸的循环是一种降服:“吸气,神走向你;屏气,神在你身边;吐气,你走向神;止气,降服于神。”

    呼吸控制法的练习还会燃起生命之火,让身体更加清明,消除更多的无明。

    无明就好比我们身上的坏习惯,其实就是一种心态,在每个人身上都能看到,它由四分支组成:无明的第一分支,我们通常称为“自我意识”。在瑜伽经中,这个分支称为“自我感”(asmita)。无明的第二个分支,是以迫切需求的样态表现出来的。这个分支称为“执着”(raga)。“拒斥”(dvesa),无明的第三个分支,在某些方面来看是执着的对立端。最后是“忧虑感”(abhinivesa),这也许是无明最隐秘、最内在的表现,在日常生活中的许多层面都可以看到。

    《瑜伽经》记载,瑜伽有八个分支,只有体式和呼吸是可以练习的,是让我们去感知身体和身边的事物的。其余六支则是精神层面的。

    第一支制戒(niyama),是行为的准则,分为五个小项:一是不害(ahimsa),又叫做非暴力。不仅对自己的身体和别人身体的伤害,也可以理解为不杀生(吃素)。二是实语(satya),就是不说谎,但不可跟第一条冲突,就是当我们说真话会伤害到别人时,也是要说假话的。三是不偷盗(asteya),不能理解为小偷偷东西,任何东西都是不可以的,比如抄袭。四是梵行(brahmacarya)又称为感官控制,常常被指禁欲。五是不取(aparigraha),意思是放下。

    第二支内制(yama),是心灵层面的准则,是“对待自己的态度”,它也有五个分支:一是清净(sauca),保持身心的清洁,吃素,练习体位和呼吸法。二是知足(samtosa),跟我们常说的知足常乐是一个道理。三是修炼(tapas),是指维持身体健康的活动,控制自己的身体不做危害我们自身的事情,也是一种修炼。四是洞察自身(svadhyaya),也可以解释为研读古籍。五是交付予神,是将自己的一切行动交托在神的脚下,也可以理解为知足,做任何事,只要做到尽力就可以了,剩下的交给更高的力量决定。

    第五支制感(pratyahara),控制自己的感官受到外界的影响,可以是冥想也可以是体位、呼吸法练习。

    第六支摄心(bharana),将注意力保持在同一个方向上。好比练习呼吸法就把注意力放在呼吸法上,毫无旁鹜的做这一件事。

    第七支是禅那(dhyana),它是一种状态,让自己的内心像一条平静的河一样,缓缓地流向同一个方向,那个方向就是最后一支,三摩地。

    第八支三摩地(samadhi),就是我们的身心灵完全结合在一起。前面七支的练习,就是为了到达最后一支三摩地的。

    但是练习瑜伽除了要消除掉无明之外,还有九道障碍。唐僧西天取经还有九九八十一难,瑜伽的练习也是一样。我们要认清障碍,才能消除。帕坦伽利列出的九道障碍是:疾病、昏沉、怀疑、急切或没耐心、放弃或倦怠、分心散乱、无知或傲慢、无能进步,以及丧失信心。

    认识到障碍就要去克服它,如何克服呢?首先可以跟随同一位老师学习;然后是探索感官;另一个是经历很多的苦;也可以试试冥想。

    要练习瑜伽也要知道瑜伽的种类,《薄伽梵歌》里提到十八种瑜伽,书中只介绍了九种:智瑜伽、奉爱瑜伽、梵咒瑜伽、王瑜伽、行动瑜伽、净化瑜伽、密宗瑜伽、昆达利尼瑜伽。无论是哪个各类,都是瑜伽,议题是一样的,只要我有自己的方向,练习哪一种都是可以到达的。

    最后一卷是帕坦伽利的《瑜伽经》,《瑜伽经》是一切瑜伽的根本,是瑜伽之心,很多人认为是帕坦伽利开创了瑜伽之路,因为现在我们也是以《瑜伽经》作为指引的方向,而且我们学习的很多梵文唱诵中,大多都是感谢帕坦伽利创造了瑜伽的。

    “心是不会改变的——帕坦伽利在他的《瑜伽经》中,给了瑜伽这个永恒的定义和本质。”

    传统瑜伽是靠老师教导学生,一代代传承下来的,不是考个证就叫瑜伽教练了的。仅仅学习体式和呼吸法也不是瑜伽,只会读经典也不是瑜伽,要理解真正的瑜伽,还是回到最初的方式,找到一个你的Guruji(尊敬的老师的意思),无论哪种流派,全身心的学习,去体会,去感悟,才是真正的瑜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作业五:介绍一本好书《瑜伽之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jhol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