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回,这次来说说孔子是如何回答弟子关于为政的问题的。
2.18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馀,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馀,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子张子张是孔子的弟子,姓颛孙,名师,字子张。干,求。禄,禄位。子张向老师请教如何从政。孔子回答,博学多闻而不妄加论断,说话恰到好处,多则有失。虽多见,如有疑,不可为,无疑之事,则中道而行,不偏不倚,恰到好处,慎行则少悔。最后总结,谨言慎行就会少过失、少后悔,禄位及在其中了。如果言行如此,虽不得禄位,也同得到一般。
言行由心而发,言多必失,谨言少失,及时满腹经纶,也要谦虚,做到心中有数。行事需在道中,在君臣、父母等五伦关系中,尽好本分。孟子曰:“古之人修其天爵,而人爵从之。”古人求禄位,先正己,行不偏不倚之道。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2.23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子张很有前瞻性,再次请教时,他问老师,之后十代的典章礼制会变成什么样?孔子先举三朝例子说明,殷依夏的制度,废去不合时宜的,创立符合时代需要的。周依殷的制度,废去不合时宜的,创立符合时代需要的。以此推之,可知周之后百世。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为“三纲”,仁、义、礼、智、信为“五常”。三纲五常,礼之大体。不管时代变迁,所损益者不过是旁枝末节之形式,而礼的根本千百年来一直存于天道,立于人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