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的坚持不知道是否可以说称得上“写作”,有时候为了打卡写作也是绞尽脑汁的写,但是后来又想,生活已经让自己过来的不如意,为什么不 简简单单的写呢?不为了任务而写,不为了把写作当成“累赘”而写,我觉得你我的口号应该说是:为了写作而自由,为了自由而写作。
上小学时,我对写作就已经没有任何兴趣,更没有任何天赋,写的作文也是没有“营养含量”,同样的一件事,几乎每年都都出现在我的作文本上,一件有意义的事儿是它,一件难忘的事是它等等几乎所有的记叙文都是写额头上伤疤的事,等有字数要求了无非是多写两句话凑个字数。
初中时,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知道了,我不会用标点符号,这件事持续到现在,我至今仍然不会用标点符号,等于说我的写作水平一直都是“相貌平平”就像我的人一样普通的不能在普通。
高中迎来了我作文高分的“高光时刻”。我的作文在高三的时候居然几次被当作范文来读,肯定不是辞藻华丽,因为我对我对词语和成语的了解心知肚明,肯定也不是典故或者论据说用的好,因为我读书真的是少之又少,可以说一开始书对我的吸引力远远不如玻璃球和学校旁边的小溪。那到底为什么会多次被老师当作范文呢?可能是学理科的缘故,老师说我写作的思路特别清晰,其实那时候写作流程和结构基本上老师已经给了骨架,我们只管在不偏题的情况下填充即可。
当我第一次感觉不害怕写的时候其实就是在高三,因为那时候的语文老师老师总是在我们的语文晚自习的时间,抱着他珍藏多年的杂志让我们人手一本,轮流阅读观看摘抄本等等。那些杂志就是一些《意林》、《读者》一类的事杂志,那时候高中生也是正在形成人生观 世界观、价值观的时候,对于这类文章的最后一段总是情有独钟,就喜欢看那些大道理,并且我会摘抄下来,下次作文这就是素材。就这样一步步的敢写了。
大学的时候就又一次废了,因为我学的纯数学,有语文课也没有好好上,好好上老师也是没有让你写作文等等,就这样长期不练,荒废了。虽然没有写作的任务,我也会偶尔写点近期的感悟,QQ上面写✍日志等等。但是我 还是怀念上高三的那段时间,感觉给个题目就敢写,现在在对 命题作文都有敬畏之心了。
现在作为老师,从职前培训就听到了各种关于教师专业的成长的讲座,几乎每个成长的起来的老师都有反思或写作。经验+反思=成长,这里的反思就需要我们写作,要求常记录自己的反思。阅读+写作,也是教师圈公认的成长的密码,但有时候我在想,我写的这些到底有什么价值,我目前听到最好的答案是,为了你某天退休之后坐在阳台上的摇椅上看自己曾经做过的事,码过的字,那时候应该会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
尽管自己写的水平很有限,只要自己能看得懂,就无所畏惧。为了自由的而写,为了写的自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