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就像一张白纸,自己才是画作的主人,做父母的再用心的涂写,未来有一天也会被长大的孩子用橡皮擦掉!
01
著名心理学家武志红在《巨婴国》中曾经说过:"每个人都要经历杀父弑母的过程,才能真正意义成长为一个独立的人。″
看似血腥的言论不仅引起我们的反思:从小到大,我们给孩子树立了多少二元对立的认知最终被证明是错误的!
如果你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就会发现,父母是这世界上最早告诉我们是非对错的人,到头来我们自己却在人到中年超越二元对立的认知从而整合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如此过程似乎过于滑稽,不过借用佛家一句话便可自洽,成长就是不断地立相再破相的过程。
那么问题是如何让我们的孩子不用经历心理上杀父弑母的过程还可以成长为一个独立的人?
俗话说父母的格局决定孩子人生的高度。每一对父母都希望孩子的能够超越自己此生取得的成就,而每一对中国父母却又活在这样一个悖论中,既给孩子设置以自己为界限的天花板,又希望孩子能超越自己,出人头地!既然自己是孩子的设限,又怎能希冀孩子不“杀父弑母”呢?
答案只有为人父母的我们首先成为不设限的父母。
因为只有父母的无限,才能容纳孩子的超越。
不用担心人设崩塌,因为好的父母从不设限
02
2016年,高晓松一首《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火遍大江南北,广大听众却不知这句话是高母教育子女的口头禅。高母从小就教育高晓松和妹妹,不要为三维物质世界的功名利禄所累,长大后的高晓松兄妹一直都活的非常自由和潇洒。
高晓松的才情和未被现代教育抹杀的创造力,在高母的不设限教育模式下得以保存。高晓松坦言:每一个孩子都是带着剧本来的,所以我们不会多打扰你,让你学这学那,或者不让你干这干那,你就自由且自然地长大吧。唯一的希望是,你长大后的剧本里还有我们的角色,哪怕是路人甲乙,都好。”
微博上高晓松高调喊出:“好的父母就是教孩子心安理得的混日子!”
广大父母纷纷抱头痛哭:“臣妾做不到呀!”
高晓松大意是说:好的教育是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懂得如何在不成功的人生随遇而安,无论遭遇怎样的悲催,都能平静淡然,心安理得地混过漫长的岁月而不怨天尤人。
实际上最实用的教育是:
不对孩子的成长设限,让孩子“自由探索”,无限制地体验丰富的大千世界,把孩子培养成见多识广、独立、有主见,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长大后才不易被各种浮世的繁华和虚荣所诱惑。
不用担心人设崩塌,因为好的父母从不设限03
我们到底该教孩子什么?
教孩子科学吗?爱因斯坦相对论颠覆了牛顿力学,量子信息时代连科学的根基也在逐渐动摇,你能保证今天你所教给孩子的东西明天还是所谓正确的吗?
小A和小B是大学同学,从小都是乖巧懂事的女孩,大学毕业的时候,父母希望她们“考公务员或进国企,拿铁饭碗”。然而,十多年过去了,做了公务员的小A,过着一成不变的枯燥生活;去了国企的小B,正经历着国企的萧条与裁员。反观班里最调皮的C同学毕业去了中关村创业,目前公司早已上了创业板。
这个时代已经进入“坏空程序”,更新太快,很多事情,需要孩子独立的学习更新迭代,而不仅仅只是单纯的听父母的话。只可惜,能认清自己视野局限的父母并不多,大多数还认为下一代应该在自己设定的框架内,走一条稳稳妥妥的路——越稳妥的职业,越以牺牲创新能力为代价,越容易被更新和颠覆。
互联网时代,哪有铁饭碗?父母所谓的保孩子一世岁月静好,不过是待别人都功成名就的时候,那些早已习惯为父母设限,被阉割独自决策能力的“乖”孩子,才发现在而立之年需要重新改变职业航向,再一次痛苦地适应社会。
好的教育意味着:
不用父母井底观天的人生经验,去指路后一代不可测、未可知的人生。而是坚信在这个创新以指数级变化的时代,孩子们一定能通往我们这一代人无法理解的未来。
不用担心人设崩塌,因为好的父母从不设限04
最近,汇丰银行发布了一份全球教育支出调查报告:超过三分之一的中国父母几乎完全丧失了自己的个人时间。
我从不怀疑父母对子女无条件的爱,可牺牲不是爱,是糊涂。不可否认,如今主流的80\90后父母更加注重教育,于是在一堆反对补课和评击教育体制的喧嚣声中,耗尽金钱精力成了中国式教育的代名词,可父母的付出和牺牲,却没有换来热气腾腾的好日子,反而造成了很多亲子关系的困局。
很多国内心理分析师、疗愈师都有这样的结论:
小时候表现越遵守家长的规矩,越“懂事”的孩子,长大之后心理问题越多。
小时候表现的越叛逆,越自由的孩子,长大之后往往心智越成熟。
心理咨询师告诉我,很多小时候很乖的孩子,长大了心理问题较多,原因就是在长期父母的设限中迷失了自我。他们以满足他人意愿、获得他人首肯为生活主导,失去表达自我的声音,忽略自己的真实需求,内心压抑十分痛苦。
为什么小时候“乖”的孩子可能学业出色,然而在人生取得更大成就的却是那些小时候调皮捣蛋的孩子?因为,越“乖”的孩子依附性越强,自主性越差。
中国父母爱的太用力了!有太多的控制感。父母期望孩子走在一条可以复制黏贴的道路,过着一个大家都认同的理想生活。
而真正好的教育是:
我们愿孩子做出人生选择是因为自己的真实喜好,而不是牺牲自己的感受去讨好别人。支持孩子的决定并提醒他为自己的决定负责,而不是“你就做一个乖孩子,按照我给你指点的人生活下去。
05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以爱之名的保护,其实是一种剥夺,它剥夺了孩子人生中自由成长和体验。
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孩子也是。好的父母不剥夺孩子成长的自由,即便是成长中的风雨......
害怕孩子受伤害,是父母最大的焦虑。但父母的敏感却会让孩子变得无比脆弱。
因为没有体验,便不会成长。
或许我们一直忽视了一点:孩子远比我们想象得坚强,他们有自己的方法,处理伤痛、维持秩序。
为人父母,不仅仅让孩子感受到你的支持和无条件地爱,更需要是明白:
爱需要自由的空气,需要放手的勇气!
最后让我们重温下露易丝.海《生命的重建》中的经典语录:
你必须认识到
教育是由一群人设立的,
他们在对人们说:“你不能做这做那,
除非按我们的方式去做。”
我们要接受这种局限,
还是超越它呢?
亲爱的孩子,从现在起,愿你学会做一个走自己路的小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