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际游牧人养育TCK
为什么拉起【养育TCK/CCK】群?为谁而建?

为什么拉起【养育TCK/CCK】群?为谁而建?

作者: 爱君_aimee | 来源:发表于2018-03-23 21:51 被阅读4次

自毕业之后因为上了华为这条船,十几年里,先后在马来西亚及周边国家,回到中国、再次出发波兰、匈牙利、希腊等诸国停靠,从一个人的漂泊开始,走进婚姻,生孩子,带上老人和孩子一起旅居他乡,路过放弃工作的那段纠结,一路上,从一个人,到一家人在文化变更中的诸多纠结与困惑一直撕扯着内心,幸运的是我在求索的路上有良师益友的相伴,在教练的学习过程中,与TCK这本书相遇,继而与作者Ruth女士及这个领域内的西方更多前辈相遇,因此为我打开了一扇门。让我看到前方的光亮,勇敢向前。

在这么多年的旅途上,结识了很多同路人,也看到了很多不同的家庭状态,2016年辞职后,因为孩子几乎天天猫在英国学校里,在顺手帮初来乍到的中国家庭的过程中,让自己看到了更多同路人,从跨文化教练学习和摸索过程中,越来越清楚的看见我们这样一个正在迅速膨胀的群体,在远方的诗中摸石头努力向前。

从最初将一些好友拉成一个同行群,在诸多好友的鼓励下,一个念头终于清晰的跳出来:如何与更多的人同行,让更多的家庭更早的建立跨文化意识,真正的把远方过成诗!虽说这只是一念之间,但再回头看,它却是在经历了这么多年行走在不同文化中,东看看西瞅瞅,一点一滴的,快乐与痛苦,反思与学习,不断积攒之后发生的连锁反应。

这个群是围绕着TCK/CCK这个群体的孩子展开,作为父母:

1. 全球通用: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而对中国父母来说孩子的一切更是家里最大的事;

2. 老话也说的好:孩子的适应能力最强,特别是孩子越小,适应能力越强。这话听起来是不是很耳熟,即使经历过的父母都不得不说这是铁打的事实。尤其在跨文化适应中,初到异国他乡时,孩子惊人的适应能力着实可以让父母松口气,特别是小孩子,初次见面,他们不需要语言,不需要了解彼此,很快就玩到了一起。父母为孩子快速融入开心的笑了,回头自怜在异国他乡的孤单寂寞。

然而,根据西方人几十年的跟踪研究,可怕的事实是却是这些在跨文化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们(重点):

1. 他们的青春期比在单一文化环境中长大的孩子要晚约6-9年;

2. 他们通常在被看似优越的环境里、无忧无虑的长大成人。而实际上,跨文化经历在他们的潜意识中埋下的种子,往往在他们开启职涯及家庭生活的而立之年之后,这些种子开始发芽,成长。有的种子可能长成为他们内在的动力之树,有的则可能为他们内心的一片荒草,让他们内心失衡,开始寻找曾经的缺失。

是的,问题就在这里,当年认为孩子适应能力最强的父母们,到那时,早已插手不了长大成人的子女的的职涯和婚姻了!

这些TCK/CCK们将来的长成怎样,一方面取决于种下的种子,另外一方面更取决于你如何管理这个花园,如何滋养和除草。

家庭,是养育孩子最基本的土壤,不管在哪里,滋养孩子的一定是我们的家庭。特别是当我们走进跨文化环境中,是我们硬生生的把孩子从熟悉的环境中拉进了跨文化中,变成了TCK /CCK,而通常不是他们自愿的选择,所以你可以想像,对跨文化家庭来说,作为父母,我们要付出怎样的努力。

前些日,一位姐姐说过这样一句话让我非常触动:我们为了孩子投入了大把的金钱和时间,而我们自己呢?我们自己的成长谁来管?

在养育TCK/CCK的路上,我们不仅要把精力投放在孩子身上,更要关注我们自身在跨文化中的成长,与孩子一起,构建一个相互滋养的家庭

那么谁最需要关注这个话题?从过往经验中找到如下几大类人群,当然欢迎随时补充:

1.已出国,生活在不同文化中的家庭:

(1) 公司国际派遣、国家外交派遣、学者交流等因职业诉求而携带配偶及孩子一起旅居国外的家庭。例如:中国大使馆工作人员,华为、中国银行、中兴等公司外派员工的家庭;

(2) 第一代移民家庭,特别是选择了一些母语为小语种的国家;

(3) 孩子在国外留学,而父母留守国内的家庭,特别是未成年孩子出国,或者对跨文化无基础的孩子;

(4) 在国内,但送孩子就读在中国开设的纯国际学校的家庭。

2. 准备进入不同文化的家庭:已做出以上选择,正在准备出发的家庭。

3. 有长远规划,提前为孩子及家庭的短/长期计划做准备的家庭。

(1) 关注国际化趋势,从小培养孩子认识跨文化意识,认知文化的多样性,建立孩子对多样性的包容能力、和领导力;

(能力不是一两天或者短期就能建立起来,出国前的短期培训只是喂饱你知识,而如何把知识转化为自身的能力,则需要一个长期培养过程)

(2) 与身边国际家庭有往来的家庭,建立和谐相处的邻里/朋友关系

4. 从异国文化中回归或准备回归中国的家庭

回归反而是最容易被大家忽视的,当一家人开开心心的回到自己的地盘,竟然目瞪口呆的发现不是自己想象的那么回事。这也是在上周的会议中发现:西方人及日本和韩国人在目前阶段已经开始更多的关注孩子的回归问题。

5. 即使在国内迁徙,不同文化地域间的变动,道理相同。

您属于以上的哪一种父母呢?欢迎留言探讨您对跨文化迁徙中感兴趣的话题。

接下来, 陆续将一路的探索和3月初在海牙举办的第20届国际迁徙家庭全球会议上的收获,整合分享出来。

感谢您的关注,鼓励转发,让更多父母建立跨文化意识,与更多的同行者一同向前。

此群纯属公益群,为持续成长和相互滋养,欢迎相关专家与本群建立联系,提供养料,鼓励群员分享心得,但拒绝任何未经允许的广告。

队伍迅速壮大,要入群朋友,需扫如下二维码加群助手为好友,拉你入群,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EmpowerU,获取等多相关能量。

相关文章

  • 为什么拉起【养育TCK/CCK】群?为谁而建?

    自毕业之后因为上了华为这条船,十几年里,先后在马来西亚及周边国家,回到中国、再次出发波兰、匈牙利、希腊等诸国停靠,...

  • 裂变营销不是建群而是建网-社群营销的精髓

    裂变是什么?不是建群,而是建网! 你好不容易拉起来的微信群,为什么不活跃了? 为什么现在很多社群就是“死”的?几年...

  • 家有家法,群有群规:该负的责任一定要承担

    原问题链接:骆和:如何评价群里有违法违规信息,谁建群谁负责这一《规定》? 正文: 关于群里有违法违规信息,谁建群谁...

  • 为谁而写?为什么而写?

    如果你没令自己失望,就不算失败。 如果你没令别人失望,但令自己失望,那算失败吗? 问世间文字为何物?直教人前仆后继...

  • 为祖国而读书 - 草稿

    如果有人问我,为什么而读书 ,我会铿锵有力的回答到,为祖国而读书 ,为什么呢?因为是祖国养育了我。 ...

  • 地方社群的成长之路!2个月从0-2W粉丝

    首先你得明白,为什么要建群,要建什么样的群,终极目标是什么? 1.为什么要建群,是为了实现我们的终极目标。 2.要...

  • 谁是TCK?

    当英美以及日本强大之后,英美及日本人在全球迁徙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多因父母职业(军人、传教士、外交官、企业员工、学者等...

  • 25号教练学习总结

    建群的重要性 在过往基本都会因需要而建群,但群建后很多都不善于管理,之前学习掌握了建群带班,今天的在次总结学习就更...

  • 【养育TCK】不要让Ta 真的成为“孤岛”!(上)

    记得《岛上书店》里描写的那个维多利亚风格的小书店门口挂着一块褪色的招牌,上面写着“没有谁是一座孤岛,每本书都...

  • 你为谁而活,为谁而累?

    出租屋的电又断了,一片漆黑。 外面灯火通明,人声鼎沸。 9点的夜市生意如火如荼,宾客如归,这个点更多的是加班回来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什么拉起【养育TCK/CCK】群?为谁而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jlfc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