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育杂谈心理
王延平 || 生而选择

王延平 || 生而选择

作者: 当下宁静 | 来源:发表于2018-08-08 23:39 被阅读57次

    当遇到选择困难时,我们应该深入觉察自己的内心,面对自己的情欲,然后以“信、愿、行”对治“不敢、不愿、不能”。信是相信,是自信,相信自己所做的选择是当前所能做出的最好的选择;愿是愿力,我愿意为自己的选择负起责任;行是行动、是努力,我能够为自己的选择去努力去行动。

    沐浴新阳光,学习爱的艺术

    我们的一生,就是不断选择的过程,大到选择学校、选择专业、选择工作、选择伴侣……小到选择发型、选择衣服、选择生活用品、选择旅游地……正是这些大大小小的选择引领我们成为今天的自己。

    事实上,正是各种选择给了我们活力,让我们感觉到自己对生活具有控制力,也让我们感觉到自由和力量。试想一下,如果失去了选择的权力,如果我们被要求只能留某个发型,我们就会感觉被控制、感觉被限制了自由,由此会出现压抑、对抗等情绪。

    改变心理学的四十项研究证明:

    个人力量和控制力不仅影响着人的愉快心理,而且还影响着人的健康。在绝大多数的生活环境中,提高个人行为的选择程度的确是一个值得追求的人生目标。

    当我们拥有控制力时,我们便是更快乐和更有成就的人。相反,如果一个人在生活中丧失了控制的能力,往往会引起不快甚至恐慌。一个典型的例子是进入养老院的老年人,他们必须忍受的最困难的转变之一就是要放弃对自己日常生活的选择和控制力。研究证明:

    当养老院增进老人自我选择的机会,哪怕是决定自己房间的设施布置;选择自己喜欢的植物;选择活动时间这样的小事,也能使老年人感觉更快乐、更富有活力,能更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其它活动中。

    可见能拥有选择的机会、可以进行自主选择是多么的宝贵与幸运。但我们在生活中有时会出现面对选择却难以做出选择的情况,甚至还有一些人患有选择困难症——常常无法做出选择。

    难以做出选择的情况有多种:一种是必须在众多物品中选择一种的情况,比如,买车、买手机、甚至买牙膏时,因为可选项太多,导致我们出现选择困难,心理学家称之为选择的暴政。施瓦茨指出:

    选择的暴政会给人带来压力,尤其是对那些觉得自己必须要做出正确或最佳选择的人。他建议人们应该服从满意原则,而不是最优原则。持满意原则的人会陆续审视各个选项,只要看到“足够好”的那一个就到此为止;而持最优选择的人则逼迫自己一定要做出最佳的选择,有时他们可能会为此而患上“分析瘫痪症”,压根做不出决策。(《津巴多普通心理学》)

    在生活中,还有一些难以做出选择的情况。有时我们想要达到的目的不是一个而是多个,而这些目的之间往往又会有矛盾和冲突,这些不同的需要、需求、动机、愿望往往使人难以定夺,这在心理学中被称之为心理冲突。按勒温的说法,这种冲突一般有如下四种形式:

    双趋式冲突:两个具有同样吸引力的目标,两个动机同样强烈,但不能同时获得时所遇到的冲突叫双趋式冲突。如:“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只能选择其一。

    双避式冲突:两个目标都想避开,但只能避开一个目标的时候,人们只好选择对自己损失小的目标,避开损失大的目标。如:“前有悬崖,后有追兵”或“要么下油锅,要么跳火海”

    超避式冲突:想获得一个目标,它对自己即有利,又有弊时,所遇到的矛盾心情。如:想吃糖,又怕胖。

    双重趋避式冲突:如果有多个目标,每个目标对自己都有利,也都有弊,反复权衡拿不定主意时的矛盾心情。如:两种工作,一种社会地位高但收入低,另一种收入高但社会地位低。

    面对以上冲突,如何选择和应对能反映出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程度。李老师在课上给出了如下建议:

    面对双趋冲突,即“鱼和熊掌不可兼”的情况时,只需分析什么是“熊掌”什么是“鱼”,然后只需舍鱼而取熊掌。如:一位男性在老婆和情人间难以取舍。帮他分析他老婆是“熊掌”还是“鱼”,帮他“骂”他老婆,他自己会想明白,然后会舍鱼而取熊掌。

    面对双避冲突,即“前有悬崖,后有追兵”的情况时,首先要明白前、后是对立关系,还有左、右、上、下,条条大路通罗马。然后觉察出自己的情欲,满足自己的需求。

    面对其他选择冲突,也是一样,首先要学会去觉察自己的情欲,理解自己的情欲。然后采取有效行动,承担起自己选择的责任。在李老师今天文章中所举的案例中,一年轻男性要去北京见女友,在是坐飞机去、还是坐高铁去之间难以做出选择,此时他首先应该觉察自己的情欲——是否想去见女友?然后进一步理解并接受自己的情欲,自然也就能做出选择。

    很多人难以做出选择,是不敢面对现实、自我逃避的结果,是内心的不安全感所致,总想找一个万全的选择,总想找一个所得最多所失最少的选择,或幻想问题会自动消失,却没有去觉察内心,不愿负起责任、也不能付诸行动。

    李老师在今天的文章(见下方链接)中写到:

    无意识的“不敢”,会被当事人有意识地说成“不愿”,并最终以行为层面的“不能”来呈现。

    当遇到选择困难时,我们应该正视自己的“不敢”、“不愿”与“不能”,深入觉察自己的内心,面对自己的情欲,然后以“信、愿、行”对治“不敢、不愿、不能”。

    信是相信,是自信,相信自己所做的选择是当前所能做出的最好的选择;愿是愿力,我愿意为自己的选择负起责任;行是行动、是努力,我能够为自己的选择去努力去行动。

    李克富 || 选择困难:“不敢?不愿?不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王延平 || 生而选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jpfb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