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前的晚上十一点,在办公室加班忙得焦头烂额的我准时接到母亲的慰问电话。在得知我依然在加班并且结束时间未定时,她开始了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劝说:“加不完明天再干吧”,“熬夜对身体不好的”,“明天你就想想办法跟领导同事说你昨天不舒服先休息了”…工作堆积的苦闷、长时间面对电脑带来的烦躁再加上耳边传来的喋喋不休让我彻底爆发了:“我不想跟你讨论身体好不好,不要影响我工作!!!”随即不管电话那头的母亲又说了什么,干脆地挂了电话。前天晚上终于加完班,回到住处快十二点了,手机依然没有动静,心里稍微犹豫了一下,还是拨通了电话。响了好几声,通了,我深吸了一口气,尽量声音愉悦地问:“妈,今天怎么不给我打电话了?”电话那头的声音平静得出乎我的意料,甚至还带有一丝委屈:“你嫌我影响你工作我就不打了吧…”慈母标志性的温柔声音却听得我心里一阵难受,随便扯了几句家常,聊了聊近况挂了电话,心里惆怅得很。以我妈的脾气,我随便对她发火挂电话这种事,以前可是不会这样处理的。
很小的时候有件事情记忆特别深刻,那时我大概三岁,一天晚上,家里来了客人,客人走后,家里有很大的烟味,母亲就把门打开通通气。过了一会儿,母亲让我去把门关上,我看着通往门口黑黑的过道迟迟不敢过去,我说太黑了我不敢,妈妈先是鼓励我,几分钟后我依然不愿去,母亲就板起脸来:“你到底去不去关?”随即还给了我一巴掌,被打的我哭着快速跑到门口推上门再跑回来,胆小的毛病却并没有因此好转。
记得小学三年级,学校参加市里的体操比赛,比赛开始时间是上午八点,为了在比赛之前给五十几个参赛小选手都化好妆换好服装,老师要求当天凌晨四点钟就要到校集合。比赛前一天回到家把这个消息告诉父母,我妈立刻表示:“我们七点再去。”第二天早晨七点,我在其他小伙伴鄙夷的眼光和带队老师的责备声中走进化妆间。当时正值十一月末,跳体操的服装在寒风中显然是单薄的,我一换完装出来,在外面等候的母亲就马上把我拉到一边要我把秋裤穿进体操袜里面。本来故意迟到心里就委屈,现在还要让我穿得和其他小朋友不一样,我自然是不肯。但是不管怎么哭着闹着,九岁的我怎么拗得过一个成年人?被强迫穿上秋裤的我,终于可以归队,目睹了这一过程的小伙伴,看着哭成花猫的我,问了一句:“你妈怎么这样?”我记得那次在去赛场的半路上就自己忿忿地脱下了秋裤,也记得那场比赛我们得了第一名,但记忆最深刻的却是同学的一句“你妈怎么这样?”那是我第一次意识到自己妈与其他母亲不同。
初中一年级的时候,我在学校旁边的琴行学钢琴。一次的练习间隙,小伙伴约我去旁边的小卖部买吃的,练习本来就枯燥乏味,加上当时兜里正好有几块零花钱,就跟着去了。当我啃着一个烧饼回到琴行的时候,就看到母亲在门口瞪着我:“琴不好好练,转眼就跑去外面!还买那么容易上火的东西吃!”不记得当时是怎么顶嘴的,只记得母亲狠狠给了我一巴掌,一下子把我扇到了一台钢琴下面,我只能颤抖地爬出来,哭得上气不接下气地把当天的练习完成。
我恨,我也怕,我感觉我在母亲面前活得战战兢兢,不知道什么时候做错了一点事,就得听她长时间的责备,也不能顶嘴,顶嘴免不了要受皮肉之苦。记不清多少次晚上母亲在客厅数落我,我就赶紧草草洗漱完毕跑进房间躲进被子紧紧捂住耳朵,任由眼泪打湿枕头。我质疑过她到底爱不爱我,我多羡慕别的孩子有一个慈祥的母亲,为什么我妈要这样?
高中期间,因为从小的心理压抑以及繁重的学习压力,我的身体终于出了问题了,暂停学业,住院三个月。住院那三个月,因为药物及其他因素,我一顿能吃一天的饭量,活活长胖了三十多斤,而我妈却像是一夜之间老了十岁,生生瘦了十几斤,本来就不胖的身体好像一阵风就能吹跑。生病耽搁了学业,长胖使我颜面受损,我开始自卑,甚至有段时间感觉自己被这个世界抛弃了。痊愈后的我立志要离开家,离开这个妈,高考过后毅然选择了省外的院校,大学毕业也坚持留在别的城市工作,能少回家就少回家。在外求学或者工作期间,特殊情况除外,每晚十点到十一点我妈都要准时给我打电话,经历了我的大病,她基本不像之前一样责骂我了,倒是我像要报复她一样,动不动就以“你的教育方式几乎毁了我”为话题,为自己存在阴影的童年声讨,那仿佛是我一生都过不去的坎。
又一次回家,我再次因为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大声责怪母亲,母亲像往常一样劝说了几句无果之后,看着声泪俱下的我,突然也哇的一声哭了出来:“过去的事情能不能就让它过去了,你要闹多少次才肯消停,我承认自己是一个失败的母亲,但我也是第一次做母亲,也没有人教过我怎样才能做好!”
那一次的情绪平复了之后,我开始意识到自己确实一直陷在童年的阴影里走不出来,我也开始思考我妈为什么会这样。我外婆有七个孩子,外公身体一直不太好,养家的重担大多压在外婆一个人身上。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农村,能把那么多孩子养活已经非常不容易,但没有上过一天学大字不识的外婆坚持要供每一个孩子上学,无论男孩女孩。我妈是所有兄弟姐妹中最争气的一个,初中毕业就考上了当时只有成绩优异才能上的中专,毕业之后分配工作留在了城市,我的舅舅姨妈们虽然有的依然没有跳出农村,但因为读过几年书,也过得比同龄人好些。在妈妈心里,外婆就是英雄母亲,所以外婆对他们兄弟姐妹的教育方式也被她照搬来教育我。养家糊口已经顾及不暇,孩子稍微犯了错,不问青红皂白就是打一顿,哪有时间精力来考虑感受。我小的时候,手机只能打电话发短信,知识还没有那么容易获取,妈妈也没有意识到上一辈教育七个孩子的方式用到我一个独生女的身上其实是不妥的,我没有兄弟姐妹陪伴互相倾述,她也没有其他的孩子可以分散注意力。
在她的认知里,自己的女儿从小体弱多病,所以天冷不能穿的少,上火的东西不能吃,不然就要感冒发烧,我还记得有一次,我高烧四十度烧到吐,母亲在医院抱着我眼泪噗噗往下掉;她是农村长大的孩子,深知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所以就算家里有几十万的房贷压力也要省吃俭用培养我的业余爱好,为了让我在下午放学到上晚自习中间一个多小时的间隙练会儿琴,她下班赶回家做好饭再骑自行车给我送来,为的是省下每天几块的饭钱;因为有小舅舅初中逆反期放弃学业现在只能务农的前车之鉴,越是我在青春期想自己做主的时候越要跟我针锋相对,每次气到胃疼只能悄悄吃药;我生病之后,她怕我再发脾气,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方式,发火数落的时候越来越少,有时候说话甚至小心翼翼;会玩微信后,经常见她转发诸如《如何和孩子沟通》这一类的文章。
后来的我,可以在方便地获取了各种育儿知识之后言之凿凿地抨击她当时有千般不是,把我幼小的心灵伤害得千疮百孔,但却忘了,在她当时的认知里,她只想给我最好的,用她认为最好的方式教育她惟一的女儿,若不是视若珍宝,怎会如此付出。
再过个几年,我应该也会成为母亲。我不会用我母亲同样的方式来教育自己的孩子,但无论哪个年代,哪个母亲,对孩子的珍视是不会变的,都觉得还能做得更好,还能付出更多,永远都是亏欠的。谁不是第一次做父亲母亲?没有经验总有摸索犯错的过程,如果我做得不好,希望我的孩子能早点问我一句:“妈妈,你怎么这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