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中的《大学》,实际上,还是很有学问的。尤其,书的开宗明义部分,更是博大精深。
《大学》,朱熹以为系曾子所作,王柏以为系子思所作。目前,比较受到认可的,是曾子所作。《大学》的篇首云: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https://img.haomeiwen.com/i29569569/a9b73ce90fe5e0d3.jpg)
此段所说,为《大学》之主要意思,所谓《大学》的三纲领——明德,亲民,止至善;及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此段所说的意思,大致虽已明白,只所谓致知格物,因文中未详细论,致后来学者,解释纷纭。宋明时代程朱、陆王二派之一主要争点,亦在其对于致知格物解释之不同。
简单翻译下,其中的第一段话。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学习和应用于生活,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知道目标所在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使内心安定;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够处事合宜。每一样东西都有根本有始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实际上,这些话,可以说是至真之理。用在今天,依然是适用的。它表达了世间的一部分真理。古典书籍,不要以为它离我们很远,其实,它还在时刻影响着我们。
![](https://img.haomeiwen.com/i29569569/43ded7c75f771341.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