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作者: 临而灵 | 来源:发表于2021-04-15 19:52 被阅读0次

《大学》开宗明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确提出了人的修养的三大层次:

最基础的修养底线——“明明德”,修养个人的品德;
较高的修养——“亲民”,以自己良好的品德服务社会,为民众的事奔走,亲力亲为,以自己的躬行引导和影响民众,向着道德的方向前进,即自新而新民,从而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
达到至高的境界——“止于至善”,达到德化的极致,实现人生“尽善尽美”的道德至境。

《大学》以人为本,旨在提高人的修养,造就高尚的人格,成就人的德行功业。

孔子说:“己欲达而达人。”《大学》从现实的人、道德的人、理想的人三个层面,关注人的心灵建设,净化人的思想,纯洁人的灵魂,是对人的终极关怀。

《大学》始终以人为主体,并对人的终极性问题予以关注,注视人的现时现世行为,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修养历程和道德目标,从而实现理想人格。

《大学》所论述的主题是“道德”,重在关照人和人生面临的具体问题,以及应取的态度,提出修德的“三纲要”和“八条目”,以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命题,使之更加贴近社会现实和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

作为平民百姓,修养道德可使自己的言行规范,堂堂正正地做人,心正、身修、家齐,实现生活的幸福,体味人生的美好快乐,从而达到国治、天下平的德化社会。

对于承担着一定社会责任的人来说,修养道德则可以使其品质高尚、行为端正,具备正心、修身、齐家的基本素养,进而担负起治国、平天下的使命,最终建立和谐美好的大同世界。

“大学之道”是如何做人的学问,其核心——“正心修身”的思想,自古至今,始终闪耀着璀璨的光辉。

无论我们此前有没有读过《大学》,但那种深深融汇在我们心中的民族道德意识和人生信念,深刻地影响着我们。

科学是发展的,人类是进步的,世界是多变的,但总有一种东西是永恒的,那就是陪伴我们一生的道德。

良好的道德情操令我们受益终生,卑劣的道德则可能使我们沦为囚徒。因此,重视道德的修养,奠定良好的人格基础,深具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关文章

  • 院训简明版

    明德修身 化药济世 院训释义 “明德”语出《尚书·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见《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

  • 分享经典1(17.3.8)

    《大学》开篇讲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光明的品德叫明德,明明德就是把你这些优点长处想明白,看明...

  • 关于《大学》中的“明明德”与《老子》中的“自知者明”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每个人都有明德,明明德就是自明其明德,人如能自明其明德便是大人,便是君子,便是圣人。所以学做大...

  • 王阳明:心如明镜

    心如明镜 “明”,老子在《道德经》里面说:“自知者明。”《四书》之首《大学》开篇就写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

  • Markdown基本语法

    基本命令 引用(>) 示例:>“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效果: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n级目录(n个#) 示例: ...

  • 2:读一读《大学》——初读三纲领

    明明德 郑玄:“明明德”,谓显明其至德也孔颖达:“在明明德”者,言“大学之道”,在于章明己之光明之德、谓身有明德,...

  • #华与华书房#《大学》笔记【2】学习是一种行动反射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这是三纲领。 明明德,前一个明是动词,朱熹说:“明之也。”就是擦亮,...

  • 《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大学》开宗明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确提出了人的修养的三大层次: 最基础的修养底线——...

  • 《中庸》与《大学》(一)

    一、“率性之谓道” 与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大学》开篇三句话,开门见山,点出三纲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

  • 《中庸》与《大学》

    一、“率性之谓道” 与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大学》开篇三句话,开门见山,点出三纲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oyik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