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简友广场散文
《经方的学与思》(14)六经病证与经方

《经方的学与思》(14)六经病证与经方

作者: 黄岐之 | 来源:发表于2022-01-01 08:26 被阅读0次

          《经方的学与思》(14)六经病证与经方

              六经病证与经方

                    黄岐之

      东汉医学家张仲景在《伤寒论》中,以六经(太阳经、阳明经、少阳经、太阴经、少阴经、厥阴经)为纲,将外感病演变过程中所表现的各种证候,总结归纳为三阳病(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三阴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六类,称六经病证。

      六经病证,是经络,脏腑病理变化的反映。其中三阳病证以六腑的病变为基础;三阴病证以五脏的病变为基础。所以说六经病证基本上概括了脏腑和十二经的病变。

      本文集《经方的学与思》之(1)~(13)经方为六经病证的基础药方。

      1、太阳病证分太阳经证和太阳腑证。太阳经证有太阳中风证(桂枝汤主之)和太阳伤寒证(麻黄汤主之);太阳腑证有太阳蓄水证(五苓散主之)和太阳蓄血证(桃核承气汤主之)。

      2、阳明病证分阳明经证(白虎汤主之)和阳明腑证(大承气汤,瓜蒂散主之)。

      3、少阳病证(小柴胡汤主之)。

      4、太阴病证(理中汤主之)。

      5、少阴病证分少阴进化(寒化)证(四逆汤主之)和少阴热化证(黄连阿胶汤,猪苓汤主之)。

      6、厥阴病证(乌梅丸主之)。

      六经病证是中医认识人体外感病的辨证方法,是对因外感产生病证的辨证模式。外感病演变过程中所表现的各种证候众多,因此,又有表、里、半表半里的证候及传变,六经病证经方远不止上述十三种方。

      方证是药方与证候的对应,有人认为疾病的临床表现与药方的辨证要点相符便可以确定治病的药方,开方下药治病,其是并非完全如此,这仅是方证思维的一个基本辨证原则。经方的辨证思想是先人的实践总结,凝聚了中医的理法方药之理于药方之中,经方表现了六经、八纲与药理的结合。也就是说,药方与证候对应是诊治的有效方法,是辨证的表面形式,在实际诊治的各种疑难病证中,还需进行细心的各种辨证思维,将其合参,才能获取有效的经方。方证的基础在于理法方药的辨证思维,只有纯熟的基础才能有最高境界的“方证”,否则,如果只讲方证,难免误医误人。

      六经是基于人体十二经络对人体六气(寒、热、湿、燥、暑、风)的影响,三阳三阴是人体阳阴关系的源泉。太阳经为表阳,主热,少阴经为表阴,主寒;阳明经为里阳,主燥,太阴经为里阴,主湿;少阳经为半表半里阳,主暑,厥阴经为半表半里阴,主风。六经之六气的特征决定了六经病证的寒热虚实表里。

      六经病证之经方中草药的组合,针对病证的寒热虚实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者泄之,扶正祛邪。并由病位表里,考虑了祛邪有出路。

    中医有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种治法。一般说来,病邪在表用汗法;病邪在里,在上属实用吐法;在里、在中属实用下法;病邪半表半里,气机不调用和法;病的性质属寒用温法;病的性质属热用清法;积聚、积滞属实用消法;正气虚弱,机能不足的虚证用补法。

    表证有表阳证(太阳病),宜发汗,有经方“桂枝汤”和“麻黄汤”袪邪从“汗 ”;经方“五苓散”祛邪从“汗”;表证有表阴证(少阴证),有经方“桃核承气汤”祛邪先从“汗”解后“下”;经方“四逆汤”祛邪从“温、和”;经方“黄连阿胶汤”祛邪从“和”;经方“猪苓汤”祛邪从“清、下”。里证经方“白虎汤”祛邪从“清”;经方“大承气汤”祛邪从“下”;经方“瓜蒂散”祛邪从“吐”;经方“理中汤”祛邪从“温”;半表半里经方“小柴胡汤”袪邪从“和”;经方“乌梅丸”祛邪从“和”。

      除此以外,经方因病证的轻重不同而有所区别,因病证传变不同及交叉而有变异。

      张仲景之《伤寒论》医学经典是集经方之大成而作,是习中医者必修之著作,所以,中医大师们没有不熟悉《伤寒论》内容。

(《经方的学与思》文集为原创系列,版权所有,转载和引用时,请说明出处,否则为侵权。)

     

     

       

     

相关文章

  • 经方辨治皮肤病

    经方辨治皮肤病 本文摘要自欧阳卫权《伤寒论六经辩证与方证新探》 笔者在多年临床中,宗《伤寒论》六经辨证思路,将经方...

  • 经方5:与肺有关的病证经方

    1、干咳,失音,无痰,孕妇咳嗽、肺结核、舌黄--麦门冬汤 2、有痰为白痰,青痰,舌白,肺冷有寒--甘草干姜汤 3、...

  • 总结仲景的50个基础方,看完你就是半个老中医

    导读:学好经方的最佳思路与方法是研究探索经方的基础方,学好用活经方的基本准则必须深入研究代表方,充实与扩展经方的最...

  • 宋伯杉:少阳病详细解读和应用

    一、《伤寒论》中少阳病篇整体构架 《伤寒论》六经病脉证并治篇每一经都分为表证、里证、本经证、变证和类证。 在这里我...

  • 六经辨证体系之三阳篇

    六经来自八纲,六经是病情反映的区域非病变部位,太阳经是表阳证,少阴经是表阴证,阳明经是里阳证,太阴经是里阴证,...

  • 宋伯杉:少阳病详细解读和应用

    转自中医二羊 一、《伤寒论》中少阳病篇整体构架 《伤寒论》六经病脉证并治篇每一经都分为表证、里证、本经证、变证和类...

  • 经方基础方

    学好经方的最佳思路与方法是研究探索经方的基础方。 基础方是指辨治病证主要针对脏腑病变属性具有普遍性的方剂。研究用活...

  • 读书笔记:《百年程氏针灸传习录》第209页经络辩证附篇

    一,六经辩证 六经辩证是《伤寒论》辩证论治的理论体系,是《内经》经络理论的发展和运用,它主要用于外感病的辩证。与经...

  • 咸还是甜?

    学经汇报: 学经日期:2017年4月14日 周五 晴 宝贝年龄:8岁 学经周期:3年 学经人员:茹茹 茹爸 学经方...

  • 2021-05-21

    第一、《伤寒杂病论》六经辩证简介。 包含六气:风寒暑湿燥火,看《桂林固本伤寒论》。 辩证论治,症状与证,西医的病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经方的学与思》(14)六经病证与经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jqzq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