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残窗疾风
曾经的自己,也是一名非常普通的姑娘,没有幻想过今后拥有什么,就每日按部就班完成年龄阶段该做的事情。比如大学阶段,就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争取期末不挂科;想做兼职,可脑海却冒出来只有发传单……
那时候的自己拥有的都是浅显的思维,甚至与大众毫无差距。
说起来也是挺搞笑当时的自己,幡然醒悟想要培养阅读习惯,也就阅读了大量的思维书籍。
其中,对于古典老师的《拆掉思维里的墙》书中内容感到格外的新奇,因为书中内容是我不曾所拥有理解事物的思维。
我像是捡到了一本宝藏书一样,每日爱不释手,并且用心去阅读。在书页上用笔做记号,还写下当时的感想。
在书的推荐序里,傅盛猎豹移动CEO对本书给出来了自己的启发。他说,真正限制我们的,是我们思维里看不见的墙,而这堵墙很大一部分来自内心的不安全感。
书中内容用浅显易懂的白话让读者明白其中深层次的东西,同时,也让我受益匪浅。
我边阅读边反思,慢慢发现自己就像作者说的这样,会拥有“受害者”模式,当面对困难或者是无法完成时,心中就会搜寻各种理由来诠释自己,试图让自己释然,并且将失败转移到责备外界因素。
第一部分,开头的序言,我很喜欢,一个映入眼帘的标题是“你看世界的角度,决定了你的样子。”
一段文字使我印象记忆深刻,内容说:“人的视野像手电筒,未知世界如茫茫黑夜。走在清凉黑夜里,大师如同闪亮的星星,在头顶若隐若现,我抓紧自己的手电筒,照着脚下,一步步前行,偶尔见几个同路人,心生欢喜。”
每一个阶段,我们认识的人也是形色各异,但和自己走的最长远的就是在思维上处于同一水平的人。
直到后来步入工作,我的经历给了我答案。但是,我并不感到奇怪,而是觉得心中有数,因为读过古典老师的这本书,让我明白了思维的重要性。
而同样,在生活的中,我们的身边会出现蜕变逆袭的成功人物,明明就是一起玩到大,能力不相上下,为什么对方几年不见,再见时已经是位风云人物,答案是认知能力、思维、格局不在昔日的水平了。
其实,慢慢反思,答案都是显而易见。在《拆掉思维里的墙》书中,其观点是看世界的角度,即是心智模式的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