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科学院心理所最新发布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14.8%的被调查青少年(10-16岁)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风险。
然而,一边是越来越多的孩子患上抑郁症,一边则是家长依然对此病一无所知。
去年有则新闻上了热搜。杭州一个女孩小升初不适应,成绩一落千丈。孩子告诉父母自己可能患上抑郁症,父母却觉得孩子因为不想上学,故意小题大做。后面,女孩已经出现了自杀倾向,父母才带孩子就诊。然而,即使女孩被医生确诊为抑郁症,母亲依然不以为然,甚至擅自将孩子的抗抑郁药物换成了维生素片。
女孩的父母都毕业于国内顶尖大学,却表现得如此糟糕、可笑,一来是因为抑郁是最近才被大家所关注,所以很多人并不了解,二来则是因为关于抑郁的书籍大多比较专业难懂,普通人往往不愿翻阅。
最近读到一本不错的书,对于父母了解这个病,了解孩子抑郁后该做什么很有用。
这本书叫《王子疗愈记》,和《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很类似,将关于抑郁的专业知识,融入有趣的故事中。
1.png
作者谢博是一名多年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精神科医师。在咨询、治疗过程中,他常常痛心父母的无知给孩子造成的伤害,也清楚“讲道理”的无用,于是写下这本书,希望通过故事,帮助孩子拥有好心情、充满活力、远离抑郁。
书中的主人公是蛙国的王子,因为失恋变得消沉。
蛙王愤怒不已,斥责王子“懒惰、没出息、毫无斗志、毫无挑战精神”。
类似的父母很多,他们只想让孩子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却不顾忌孩子真正在乎的东西。
当孩子抑郁后,往往会表现得叛逆、厌学、人际关系紧张、烦躁、回避群体、退缩、沉迷个人世界.......
这些足以让父母抓狂。他们有的会困惑,不清楚为什么会这样;有的会误解,认为这只是孩子逃避的借口;有的会自责,认为自己失责,没有教育好,害了孩子;有的则是愤怒,指责孩子为什么就不能好好的,让父母少操点心......
而孩子往往也会对家长充满愤怒,不愿和家长沟通,进一步导致亲子关系恶化甚至破裂。
疗愈的旅程开始了,作者也在讲述故事中,将相关的专业知识娓娓道来。
比如:如何通过核心症状群、心理症状群、躯体症状群来判断孩子是否真的患上抑郁症?如何判断孩子的症状是轻还是重?治疗抑郁症常见有哪些方法?整个治疗过程大概需要多长?推荐的“正念疗法”怎么操作?可怕的“抑郁恶性循环”怎么形成的?什么是“双相障碍”“躁郁症”“应激状态”“晨重晚轻”“自我卷入”“自我封神”.......
因为篇幅有限,我就将其中一些拍下来,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
最后,我想说下整本书对我感触最大的一句话。就印在书籍的尾页上。
01.jpeg
又想起卢梭说的那句名言:“世上最没用的3种教育方法就是: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
是啊,不仅仅是孩子,任何人需要的都不是道理,而是“懂”,懂的你内心的需求,也懂的如何能帮助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