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的本质》
布鲁斯·胡德
42个笔记
前言 你以为你以为的你就是真的你吗
2023/10/17 发表想法
一个早上的醒来都能描写成这样,只想大呼一声:自己肤浅了,没有生活,太没文化了。
>> 每天清晨,我们一醒来就开始经历丰富的感知觉,比如早上明媚的阳光,热咖啡的香气,我们中的一些人还能感受到躺在身边的那个人的体温。睡眠的欲望随着夜晚的结束消退,我们渐渐清醒并成为生活中的自己。清晨朦胧的梦境和被遗忘的东西消散了,各种回忆和认知涌现,我们记忆中的内容进入了意识之中。在很短的一段时间里,我们不确定自己在哪儿,然后那个拥有意识的“我”便觉醒了。通过整理思绪,觉醒的“我”成了那个拥有过去经历的“自己”。关于过往的记忆重新回到了意识里,关于不久的将来的计划也再次形成。我们意识到自己还有任务要继续,这提醒我们今天是个工作日。此时,我们已然成了那个自己认识的自己。
>> 每天清晨,我们一醒来就开始经历丰富的感知觉,比如早上明媚的阳光,热咖啡的香气,我们中的一些人还能感受到躺在身边的那个人的体温。睡眠的欲望随着夜晚的结束消退,我们渐渐清醒并成为生活中的自己。清晨朦胧的梦境和被遗忘的东西消散了,各种回忆和认知涌现,我们记忆中的内容进入了意识之中。在很短的一段时间里,我们不确定自己在哪儿,然后那个拥有意识的“我”便觉醒了。通过整理思绪,觉醒的“我”成了那个拥有过去经历的“自己”。关于过往的记忆重新回到了意识里,关于不久的将来的计划也再次形成。我们意识到自己还有任务要继续,这提醒我们今天是个工作日。此时,我们已然成了那个自己认识的自己。
>> “幻象”并不意味着它不存在,它只是不像看起来那样。我们都能真切体验到自我的某种形态,但这些体验只是大脑从自我利益出发而创造的假象。
2023/10/17 发表想法
眼睛能看到一臂远柠檬大的区域,这个已经看到过一回了,试着去看到更大的地方,真的有些费劲。
>> 事实上,人存在两个视觉盲点,是在距离眼睛一臂远的地方像柠檬一样大的区域,它们偏离中央视野,但你可能从未察觉过。
>> 事实上,人存在两个视觉盲点,是在距离眼睛一臂远的地方像柠檬一样大的区域,它们偏离中央视野,但你可能从未察觉过。
2023/10/17 发表想法
10年前的你和现在的你,存在很大的差异
>> 建构自我的过程不会随着童年的逝去而停止。即使作为成人,我们也在不断地发展和阐释我们的自我幻象
>> 建构自我的过程不会随着童年的逝去而停止。即使作为成人,我们也在不断地发展和阐释我们的自我幻象。
第1章 奇妙的器官:我是大脑创造出的我
>> 第1章 奇妙的器官:我是大脑创造出的我
>> 神经细胞之间的沟通方式
>> 你和现实世界也没有直接联系。所有的体验,都是经过不同的神经活动加工后形成的精神生活。你也生活在自己的矩阵中。
2023/10/18 发表想法
就是我们所看到过的,我们的大脑都会记录下来,所谓的背诵就是不断的强化大脑调取速度,使我们马上就能从大脑中调取出来,所谓的过目不忘是这个人理解了大脑的存储和调取?
>> 所有这些你有过的或是即将拥有的感觉、知识和体验,可能都是由于神经元的一连串激活而产生的。
>> 所有这些你有过的或是即将拥有的感觉、知识和体验,可能都是由于神经元的一连串激活而产生的。
>> 头脑中的小矮人存在吗
>> 在中脑之外是边缘系统,它是控制着类似攻击和性行为这类的情绪和冲动的网络系统。这个结构曾经被称为“爬行动物脑
>> 然而,相对于神经元的数量,连接数对处理能力的影响更为重要。这好比你在生活中的表现并不取决于你拥有多少,关键是你如何利用它们以及你认识什么人。
>> 无论在何种环境下成长的婴儿都能学会他们所接触到的语言。这证明人类存在一种内置的、独特的能力去学习语言,而且一定是从遗传学角度进行过编码的。但是,实际学习的语言则由环境决定。
2023/10/18 发表想法
人的记忆真的不靠谱,长时间不用的东西,就会遗忘,哪怕是练习了十多年的技能。
>> 最好的解释就是,我们的大脑会通过周围环境的经验进行微调,并逐渐放弃发展不会用到的能力。
>> 最好的解释就是,我们的大脑会通过周围环境的经验进行微调,并逐渐放弃发展不会用到的能力。
>> 这是因为,对很多动物的关键期的发现导致了对人类可塑性的一些极端的信仰和实践,在如何抚养孩子、怎么做才是最好的父母等方面表现尤为突出。
>> 他指出,体积大的大脑并不是为解决像下象棋这样的问题而生,而更多地是为了有针对性地解决个体所处的、必须与其他个体产生关联的大群体里所产生的问题而生
第2章 狡猾的婴儿:我是社会摇篮中的我
>> 第2章 狡猾的婴儿:我是社会摇篮中的我
>> 自然选择已经为人类创造出准备好接受某些特定信息的大脑。婴儿生来具有的大脑控制系统是为学习世界上一些特定的事物才演化出来的,而于他们无用的事物就会被忽略掉。对于一个人类婴儿来说,最重要的东西就是其他的人类。
>> 发掘知识的最佳方式就是注意其他人
>> 成人和猴子的面孔,婴儿都能辨认
>> 人类在成长中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识别出群体中的重要人物。你一定要慎重地选择。试图和每一个人都以相同的方式相处是没好处的。
>> 人类使用的最主要的识别他人的方法就是依赖人脸的独特性
>> 无论在之后的生活中你怎样训练和练习,一些早期的激活和输入在大脑发育中的塑造作用仍然至关重要。
>> 会传染的笑容
>> 我们用笑来润滑僵硬的社会关系,它表示我们很好相处、不具有攻击性,而且让某些潜在的人觉得值得为我们付出时间和精力。
>> 当自我看上去不再处于操控地位时,我们将所有的感觉都归于外界变化。
>> 对于婴儿来说,似乎最初的6个月都是在让他们发现自己是人类,并且关注其他人类。随后,任务变为建立他们独特的自我意识。
>> 早期依恋效应可能反映了性格、文化差异、教养方式等,但是却不能决定我们在任何情况下的发展。
>> 生理和心理的教养对于长期的社会发展都是必需的。
>> 每个人在出生的一年内都需要他人来使我们剩下的生命变得快乐。这意味着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自我意识会保留早期社会经历。
>> 孩子不仅需要爱和关注,他们同样需要秩序和组织。他们会寻找有预测能力的成年人。矛盾的是,他们会与喜欢虐待的家长建立更深的依恋,仿佛他们的虐待是可依赖的。这是因为虐待会让孩子焦虑,这种焦虑反过来会让他们更加需要依恋。这构成了爱与恨交织的恶毒而失调的循环,为成人之后的虐待关系做了准备。
>> 镜像神经元确实表现出了对他人行动和他人的心理活动的共鸣。
>> 如果我的镜像神经元在我看别人的动作时被激活,这是因为我的行为已经与我的思想连接,我仅需要知道我在想什么就可以知道你在想什么。
2023/10/21 发表想法
感同身受
>> 他人的情绪表达,能够激活我们在创伤经历中激活的相同情绪回路。这是催人泪下的影视作品受欢迎的原因,它们能够直入当我们感到悲伤时激活的同一脑区。
>> 他人的情绪表达,能够激活我们在创伤经历中激活的相同情绪回路。这是催人泪下的影视作品受欢迎的原因,它们能够直入当我们感到悲伤时激活的同一脑区。
>> 一般情况下,与他人同步是我们的天性,这也是上面这些例子展现了我们固有的对他人产生依赖的原因,这是自我幻象的一部分。
>> 第一,我们虽然能够拒绝他人的影响,但是这不是我们的天性。第二,我们中的大多数会采取新的行动来获得不同的结果,但是这只是对内在状态和驱动力的调整。我们常常会这么做,却不总这么做。
>> 当我们的紧张感增加时,我们就失去了对冲动和欲望的控制能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