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时要勇于取舍
《我的“长生果”》是一篇略读,我原本打算用一节课学完课文,一节课完成《学习之友》。可是,由于备课的时候没有做到合理取舍、该整合的环节也没有优先进行整合,导致两课时才把课文学完。
所以,为了提升课堂学习效率与质量,必须舍弃一部分内容,精简一些环节才行。
舍什么呢?
1.舍去一些不太重要的细节
今天这节课在导入时,有对上一节了的复习,主要复习上节课是借助时间顺序梳理课文主要信息的,那么这个时候,学生只要能说到这一方面就可以了。而我却在课件上一一播放了每个时间段自己作者在这每个时间段读的书,这就有点啰嗦了。应该勇于舍去。
2.学生一读课文就能知道的内容不要过多讲解,更不要重复分析。好在这节课没有出现过多分析讲解的内容。
整合精简重复的教学环节
这节课我的教学流程是这样的:
1.预习检测(自由大声读课文、读词语)、回顾上节课的梳理方法
2.默读课文梳理本课信息(学习提示)
3.学校借助过渡句提取信息、再次默读课文提取信息
4.体会文中阅读和写作的关系
5.说说自己的读书经历。
其中有一个拓展的环节,由于时间不够,就直接跳过了。
现在看来,这样的设计真是又重复又冗长。
有两个环节是明显重复的,其中有一个环节时默读梳理,要求是“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说说作者读过哪些类型的书,她从童年读书、作文中悟出了哪些道理”,这也是这篇略读课文的学习提示,其实这一课围绕学习提示展开,给学生一个表格,让学生梳理课文的主要信息的即可。
可是在备课上课时,我只给他们出示了这样的要求,并没有提供表格这样的支架,所以回答的时候便是“漫浪”的,没有条理性,并没有把问题连起来,而是无形中把问题切割开了。合理的地方环节设计是多么重要啊!
而在“再次默读课文,勾画关键词句,找出作者读过哪些类型的书”这个环节的时候,我却出示了表格提供了支架。最不合理的是,这次默读要完成的任务竟然比第一次默读要完成的任务简单了很多。
综上,最大的问题就是:我把有难度的学习任务放在了前面让学生完成,没有提供学习支架帮助降低难度;在学了时间梳理大和关键句梳理法之后,同样的任务我又降低要求出示了一遍,并且提供了学习支架。完全反了过来。天哪!我怎么会犯如此低级的错误啊!
怎样设计更合理一些呢?那就是把这两个重复的环节进行有效整合,合为一个环节,同时拆分任务,提供支架,降低学习难度。
1.预习检测(自由大声读课文、读词语)、回顾上节课的梳理方法(回顾时,学生只需要说出按照时间顺序梳理信息即可,细节没必要再说)
2.自主学习用关键句梳理信息
直接告知学生:这节课我们不仅要按照时间顺序梳理信息,还可以结合过渡句这样的关键时刻,提取主要信息。然后让学生迅速寻找关键句,并结合上下文提取重要信息。
3.合作学习,梳理全文信息
这个环节出示学习提示,让学生综合应用时间梳理法个关键句梳理法,梳理信息完成表格。当然,表格的设计也要优化。在梳理课文信息的过程中体会文中阅读和写作的关系。
这样设计,就把原先三个环节进行了合理的地方整合,课堂才会更有序更紧凑啊!
4.拓展延伸
学以致用,拓展一篇短文,让学生用今天学到的方法进行独立梳理信息。
5.说说自己的读书经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