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是因为不得不来;最终我们离开这个世界,是因为不得不走。——余华
人生一世,草生一春;来如风雨,去如微尘。
近期的死亡和告别是太多了。
重庆22路公交、兰海高速车祸、兰考爆燃......
李咏、金庸、蓝洁瑛......
其中每一个人都有亲人和朋友,其中每一个人的过往都有许多的故事和情感,但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生命啊,终究是太脆弱,太无常,也太短暂了。
李咏的夫人说,「在美国,经过17个月的抗癌治疗,2018年10月25日凌晨5点20分,永失我爱。」
对于逝去的人而言,他的离开,会让爱他的人在以后的日子里,每当想起他的时候,就算是再幸福甜蜜的时刻,也会有点伤感和遗憾。
有些记忆,有些感受,是注定无法被时光抚平、随风而逝的。
失去了,才知道什么最重要,才明白什么是爱,才懂得什么是生活。
古人说,「人生七十古来稀」,人生没有回头路,人生就像一场漫长的告别,人活得越长,熟悉的人就越少。
一个人的成熟,往往都是通过不断的失去、遗憾、错误和告别开始的。
不懂得死亡,就不懂得生活。
乔布斯说,死亡是最伟大的发明。
没有死亡就没有学习和传承,没有死亡也就没有新生和创造。
死者已矣,生者也要好好思索一下:
你究竟要如何度过剩下的时光?你的初衷是什么?你有没有选择追随内心的意愿?
「有的人在25岁的时候就死了,只是在75岁才被埋葬罢了。」
这样的人生,是你真正想要的吗?
是豪车,是美宅,是地位,是权力,是影响力,还是金钱堆积的记分牌?
想一想,你的追求,你的欲望,是为了得到的兴奋感,还是为了证明自己的重要?
或者是使命完成的满足感?
选择就是放弃。
想一想,你为了所求所欲,会选择放弃什么?
许多中国人都有「先苦后甜,今天的苦逼是为了明天的牛逼」的思想。
看那些日夜忙碌在工作、办公室、加班、应酬、聚会.....中的男人们,为了赚钱养家,不得不选择放弃和妻子的相聚、和孩子的陪伴。
可是,为了以后更好的生活,就必须牺牲现在的生活吗?
现在拿命换钱,以后拿钱买命,究竟是不是正确,没有多少人去关心,反正大家都在这么做。
大家都在做的事情,不一定就是对的。
高晓松去了次北欧后,写了篇“ 在北欧,我觉得自己内心很丑陋”的文章。
他说,「到了北欧没几天,我居然都不太敢跟人说话了,因为我觉得自己的内心很丑陋,很粗鄙,我每天琢磨的都是如何在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里跟人钩心斗角,跟北欧人的境界实在是差太远了。」
在北欧,高晓松发现自己的名人光环不起作用了,人家不和你聊金钱,不聊地位,也不聊你读过什么名校,人家就当你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平常人。
正是这种普普通通、平平常常,才会让一个人变得放松、简单和干净。
复旦女博士于娟,31岁就去世了,她说,“此生未完成”——
有太多的计划要完成,有太多的事情要应付,总是觉得做好的手头的事情,陪父母也是来得及的。反正人生很长,时间很多。现在想想并不尽然,只有一天天地过,才是一年年,才是一辈子。无头绪的追逐与奔忙,一旦站定思考,发现半辈子已经过去,自己手里的成败并无多少意义,然后转身,才发现陪伴父母亲人的时间已然无多,发现最重要的幸福已然没有时间享用,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如此。
忙忙碌碌半生,却发现自己过去的追逐和忙碌并没有多少意义,梦醒了,但余生不多了,这是人生莫大的悲哀。
生命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是你记住了多少日子。
人的一生不在于得到、占有了多少东西,你房子再大也只能睡一张床,你钱再多也只能塞满自己的胃......
做人的光辉,只在于创造了多少美好的时刻,为别人贡献了多少价值。
然而许多人追求的是购买的欲望满足,贡献的是消费支出的数字。
我们为什么这么喜欢买买买?
日本人认为,中国人有着想通过消费来确认自由、表现自我的欲望,年轻人更加以炫耀消费,试图证明个人身份。
正是由于我们的日常状态有太多的压抑、匮乏和孤独,消费的刺激才让我们如此着迷,但越是追逐消费,健康和幸福的感觉就越远。
日本的国宝级医生日野原重明说,人要“活好”,要活出真正的自己,就要做到三点:
不在乎身外之物;不被他人的评价所左右;顺其自然,不要勉强。
我们通过努力赚钱,可以把每个房间都堆满衣服、包包和首饰珠宝,但物质的丰盛解决不了内心的匮乏。
耶鲁大学心理学家艾美·瑞斯尼斯基说,就工作这件事而言,可以分为做工、事业和使命。
多数人都是把工作当做用劳动力换钱的交易罢了,有些人是为了谋求更好的地位和事业,而少数人则把工作视为一项创造价值的使命。
第一种人是交易,第二种人是为了用事业证明自己,第三种人是追求改变世界的满足感,如乔布斯这样的人。
人生是为一件大事而来,谁又知道呢?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
世人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有如花开花落,花落花开,从开始到结束,一个人来,一个人走。
那么,究竟才能够在现世活好,不至于在离开时有太多的遗憾呢?
在此时此刻,我们同时拥有过去、现在和未来,我们都知道,现在是由过去决定的,而未来是由现在决定的。
现世这么喧嚣,让人难免不渺茫。
还记得乔布斯的箴言吗——把每一天都当成生命中的最后一天,你就会轻松自在。
生命中重要的选择,都可以以此指引。
「因为几乎所有的事情——荣誉、骄傲、恐惧,在死亡面前都会消失。有时候你会患得患失,提醒自己快死了,是我知道的避免这些的最好办法。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你没有理由不去跟随内心的声音。」
以终为始,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它可以帮助你扫除迷雾、规划现在。
如果你对现在的自己不满意,对现在正做的事情觉得哪里不对头,那你不妨想象一下快进你的人生。
当你老了,儿孙问你一辈子有什么成就,你最得意的事情是什么?
你有什么可以拿出来值得一说的?
我们不知道死亡何时到达。
美国作家保罗·鲍尔斯的《遮蔽的天空》被《时代周刊》评为100部伟大英语小说之一。
里面有句话可以击穿灵魂:
因为我们不知道死亡何时降临,我们才会以为生命是一口永不干涸的井。
然而每件事情都只会发生一个特定的次数,一个很少的次数,真的。你还会想起多少次童年的那个特定的下午,那个已经深深成为你生命一部分、没有它你便无法想象自己人生的下午?
也许还有四五次。也许更少。你还会看到多少次满月升起?
也许二十次。然而我们却总觉得这些都是无穷的。
我们节节败退的抵抗是我们这个时代舞台上最引人注目的一出戏剧,死亡是我们注定的共同终点,没有人逃得过,世界需要新陈代谢,年老的人必须被送出舞台,为年轻人空出场地。
「你们时间有限,所以不要将浪费在重复他人的生活上。不要被教条束缚,盲从教条就是活在别人思考结果里。不要让别人的意见淹没了你的心声。最重要的,你要有勇气去听从你直觉和心灵的指示——它们在某种程度上知道你想要成为什么样子,所有其他的事情都是次要的。」
最后,看一张图片:
画蓝圈的就是我们生存和挣扎的地球。
这是旅行者1号探测器在距地球40亿英里的宇宙深空拍摄的照片,天文学家卡尔·萨根说,我们的世界不过是一个淡蓝色的小点而已,看上去又小又孤单,但我们所有的胜利和悲剧都在此上演。
就是这颗小到几乎看不见的尘埃上,承载了无数的王图霸业、悲欢离合、儿女情长......
「人的一生很短暂,有的时候跟睡觉是一样的,眼睛一闭,一睁,一天过去了,眼睛一闭,不睁,这辈子就过去了。」
永远不要在因循守旧的平庸里苟延残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