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历史因果录》
崔浩,南北朝时北魏著名大臣。
崔浩出身于著名家族清河崔氏,是北魏杰出的政治家、军事谋略家,三朝元老,也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最重要的谋臣之一。
崔浩参与了北魏王朝三代帝王的重大军事决策,多谋善断,算无遗策,屡建功勋,辅佐太武帝拓跋焘灭胡夏、平北凉,为促进北魏统一中国北方做出了重大贡献。
客观来说,崔浩确是北魏一代功臣。
不过,崔浩深信当时北方道教的领袖、新天师道的代表人物——寇谦之,特别不相信佛教,多次在太武帝拓跋焘面前诋毁佛教。
在崔浩的大力支持下,寇谦之成为拓跋焘的“国师”、“帝师”,深得器重。
与此同时,崔浩的妻子却信奉礼敬佛典,时时诵读。但崔浩看到后,十分愤怒,直接将佛经典籍焚烧,并且将灰烬扔进厕所。
公元445年,陕西人盖吴,聚众起义。拓跋焘发兵镇压,却在长安寺院的厕所内,发现了许多兵器,拓跋焘怒火冲天地说:“这不是僧人日常所需,一定是和盖吴串通造反的!”
于是下令将寺院僧众全部诛杀!在没收寺院财产时,又发现大量酿酒工具和官员富豪们寄藏在寺院的钱财,因此拓跋焘对当时一些僧人的做法十分愤怒。
崔浩趁机提出,禁毁佛教。
于是,拓跋焘下令诛杀长安所有僧人,并焚毁佛像。同时向全国下令,按长安模式诛杀所有僧人,焚毁所有寺院。
并下诏,自王公以下文武百官,私下供养僧人的,一律送官,过期不交者,僧人处死,藏匿者全家诛杀!
当时的太子拓跋晃,素来敬奉佛教,因此频繁上书,劝谏太武帝,刑杀佛教徒过于泛滥,并且劝谏说,即使僧人有过,也不能归罪于佛像,但太武帝拓跋焘不听。
不过,太子拓跋晃的劝谏,在非常时期拖延了一些时间,让远近之人听说朝廷要禁毁佛教,得以采取保护措施。
各地僧人也事先逃跑藏匿,保全性命。京城的僧人也得到了太子的保护,金银佛像和各种佛经,大多得到了秘密保存,只是——各地的寺庙宫塔,都在这场运动中,被焚毁。
这场运动,史称“太武灭佛”。
崔浩,亲手推动了中国历史上这一著名的灭佛事件。一时之间,北魏佛教因受到毁灭性的打击而衰败。直到拓跋焘去世,这场旷世劫难,前后持续了七八年时间。
顺便说一句。
太武灭佛,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的第一次大规模劫难。尽管这场劫难的起因,在历史上有政治因素,有民族因素,有文化因素,有社会经济因素,也有宗教因素。
但崔浩作为始作俑者,确是不争的事实;一场旷世的劫难,自有它的起因,但它的发起者,确是一代名臣崔浩!
甚至,崔浩信奉的天师寇谦之,都反对这场运动。寇谦之苦苦劝谏崔浩,多次争辩利害得失,但崔浩依然一意孤行。
作为北方道教的领袖,寇谦之最终对崔浩说了这样一句话:“你近年内就要遭到杀戮了,而且要全家灭门!”
寇谦之的预言应验了吗?
崔浩的结局如何?
这场运动还有没有其他的故事?
……未完待续。
(史料选自《北魏书·崔浩传》、《释老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