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是计划重读李笑来的专栏,但是在阅读过程中,我发现自己一个很大的问题:一字不落的读完后,发觉自己的大脑没怎么吸收。重读一遍还是觉得自己只是在看字而已。
我停了下来,回忆我之前看过很多书的状态也是如此,有些书我看的时候特别兴奋,特别有“跪感”(有想跪着读以表达对作者的摩拜之感),但是读完以后居然不能完整表述书中的核心内容。特别困惑,到底要读到什么程度才能表明我彻底吸收了呢?
我开始意识到,我的阅读能力有问题。于是,我突然想到很早之前听别人推荐过,但是一直没看的书《如何阅读一本书?》。
自由阅读,最有意思的事就在于,这是一个不断解决自己问题的过程。当我发觉自己的认知有问题,想大幅度的提升自己的挣钱能力时,我想到要去学习李笑来专栏;在学习李笑来专栏过程中,发觉自己的目标感不强,自我信念有冲突后,开始学习认知心理学;后来发觉,自己阅读能力有问题后,转头又来学习《如何阅读一本书》。
我并不觉得自己不懂坚持,反而认为自己一直在寻找方法解决自己的问题。我现在开始用心学习《如何阅读一本书》,毕竟磨刀不误砍柴工。
以前我读书总是读完就忘,也不做任何记录。现在开始,我读一章节书,就用文字记录下来,并发到网络上。一是方便自己以后复习回忆,二来是希望能以文会友,遇到能同我一起探讨,学习的小伙伴。
这次把自己当成一个新生,重头开始学习。以前我阅读总是求“快”,这次我反复提醒自己“慢下来,慢下来”,反复阅读一章节,直到能流畅地输出自己的理解。
“慢下来”对我而言特别不习惯,“慢下来”会莫名让我感到恐慌,但是我要去对抗这种不习惯和恐慌。因为以前一直求“快”,却一直达不到自己的效果。人不能一直走老路还期望获得不一样的结果。今年开始,给自己一年的时间去验证“慢工夫”是否能出精细活。我要细嚼慢咽,一本本地去读透每一本书。
—————正文开始—————
19年开始,我开始养成记录时间的习惯。像记录消费那样,记录每天每一分钟的时间花费在了哪里。
我统计了一下,我最近每天的阅读时间近6个小时。之前我还“心满意足”,甚至为自己能挤出那么多阅读时间而有些“沾沾自喜”。但是在读了《如何阅读一本书》的第一章第一小节以后,我就开始惊觉“我可能又浪费了6小时。”
真正有效的阅读是“追求理解”,而我即使在阅读比较高深的书籍,似乎也只是做到“增加资讯”而已。勿怪乎我即使那么爱阅读,读了不少书,却依然对生活存在诸多疑惑,也无法通过书籍中提到的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资讯”的输入仅仅只是阅读第一步,而我一直满足于此。
总是输入“资讯”,我顶多只能算一个知识的“容器”,容器是不具备人格和稳定的信念&价值观的。
终于厘清,为何我经常有自我冲突的信念和价值观,是因为输入太多的资讯,都没有经过理性判断和筛选。而这一过程,恰恰是真正的阅读应该达成的目的。
何为阅读的艺术?作者说:“这是一个凭借着头脑运作……不假任何外助,以一己之力来提升自我的过程。”
这多么像树的种子,破土而生的过程:凭着阳光雨露(阅读),自我生长(提升自我)。
“阳光”“雨露”不能挂在身上,不然这颗树苗早就焊死了渴死了。而应该“吸收”(理解力),借力成长。
至于到底具体如何提升阅读的理解力?
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我继续阅读此书的动力!
继续阅读,持续输出,未待完续!
这是小鹿2019年第1篇原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