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喜欢一句老话,三岁学会说话,一生学闭嘴。为什么呢?再说一句老话: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我想你就会明白今天我想要表达的意思了。
先说我认识的一家人,爸妈认的干爹干妈,北方人又叫做“亲爹亲妈”,我称呼他们爷爷奶奶。在我小时候的印象里,他们是比我亲爷爷亲奶奶还要亲的人。
小时候我们是从乡下搬到城里的,刚到城里的时候,家里生活条件不是很好,你能感觉到身边有些城里人异样的眼神和表情。
但是我后来认的爷爷和奶奶,他们对我们很好,我还发现他们对谁讲话的态度都是温和的、热情的,都是以礼相待,从来不以贫富、权势来分别对待。
他们可能从来不知道,这一点也影响着我以后在社交中的待人接物。在内心,我是一直都深深感激他们这对老人的。现在身居南方不常回去,偶尔回去我都会去看望他们。
我的不是亲生的爷爷奶奶,爷爷已经93岁了,奶奶也快90岁了,每次去,奶奶都会拉着我的手,亲切地问我这个问我那个,然后就是不住地夸我。
这位奶奶对我的夸奖和表扬,比我妈妈都多。每次从奶奶家出来,我都莫名觉得自己好厉害的样子。
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奶奶说话的语气总是那么温和,眼睛弯弯的,带着笑意,是一种让你感受到发自内心的笑意。
还有一个细节,当你说话的时候,奶奶的眼神是专注的,就是在专心听你说话,等你说完了她再说,从不打断我,即使我很小的时候在她家,她都耐心听我讲话。这一点是我妈妈也没有过的。
但是我记住了,当时作为一个小孩子的被尊重。后来我女儿出生了,长大了,每当她说话的时候,我都会听她讲完。无论她说的什么,我都表示出极大的兴趣,然后给她肯定的语气,再分享我的看法。
所以,一个人说话,不是说了什么,而是怎么说,还有怎么倾听别人说话。可能你没注意,也没记住自己说了什么,但是你说话时的语气和眼神,对方可能很在意。
而在心理学上讲,眼神,也就是“目光”不会骗人,是最能表达你的心声的,这个没法伪装。
所以说,如果你想学会与人沟通,怎么去说话,不是单纯去学如何讲出“爱的五种语言”,而是练习你的眼神,和自己说话的语气。注意这两点,就不会发有“祸从口出”的情形。
忘记说了,我的这位奶奶年轻时的职业是“护士”,退休前是“护士长”。我想那些曾经被她护理过的病人,是幸运的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