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凡地有绝涧、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必亟去之,勿近也。吾远之,敌近之;吾迎之,敌背之。军旁有险阻、潢井、葭苇、林木、翳荟者,必谨覆索之,此伏奸之所处也。
【译文】
凡遇到或通过“绝涧”“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这几种地形,必须迅速离开,不要接近。我们应该远离这些地形,而让敌人去靠近它;我们应面向这些地形,而让敌人去背靠它。军队两旁遇到有险峻的隘路、湖沼、水网、芦苇、山林和草木茂盛的地方,必须谨慎地反复搜索,这些都是敌人可能埋设伏兵和隐伏奸细的地方。
【感悟】
这一段文字在《孙子兵法》中特别重要。可以说自古以来用埋伏打败敌人都主要远用这一段文字。
如果用前面“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的观念来理解,用对立统一的辩证法来理解就相对容易了。
两军相战最终目的是为了争取胜利。军事斗争相拼的不仅仅是表面的实力,同时还有内在的实力,比如智慧、诡计等,在第一篇《始计篇》中,孙子就告诉大家兵者诡道也,诡道的本质就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而利用各种地形设置埋伏就是其中的表现之一。而文中的“绝涧、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等,就是最好的设置埋伏的地方,按照前面的说法就是一种死地,一围起来敌人有可能就跑不掉。后面的“险阻、潢井、葭苇、林木、翳荟者”这些地方在古代不但适于埋伏,还有可能运用火攻,这都是用兵的一般规律。切不可掉以轻心,这种地形不但事前要认真侦查,在经过的时候要小心谨慎,即使己方兵力强大,也要特别注意。比如诸葛亮的火烧新野一战,就是曹仁的军队自恃强大,没有把诸葛亮放在眼里而最终被
引入山谷中用火攻打败。
双方将领在头脑清醒的时候都知道这一点。所以设伏的将领往往用各种利益来进行诱惑,或者用激将法引入埋伏圈,所以在打夫妻战的时候,除了智慧之外,情绪的控制,事先自身的侦查都非常重要,不要过高估计敌人,也不要过低估计敌人。小心驶得万年船,用兵打仗如此,生活中的任何事情也是如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