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37/100 专业的理论:在自己的领域成为专家

37/100 专业的理论:在自己的领域成为专家

作者: 小小蜗牛19162 | 来源:发表于2022-02-02 12:25 被阅读0次

今天一起来看看第三部分解决现实问题,先来理解现实

01 看懂别人的“弱智”,以免让自己弱智

《晋书.惠帝纪》中“何不食肉糜”的典故,在晋惠帝执政时期,有一年发生饥荒,百姓流离失所,没有粮食吃,只能吃草根,食观音土,许多百姓因此活活饿死。消息迅速报道了皇宫中,晋惠帝听完大臣的奏报后,大为不解。

善良的晋惠帝很想为他的子民做点事情,经过冥思苦想后终于悟出了一个“解决方案”,曰:“百姓无粟米冲击,何不食肉糜?”晋惠帝不能理解老百姓为什么那么“弱智”,为什么宁可饿死也不吃肉粥。

生活中不少人在给被人提方案时也会有这种笑话,是因为没有理解当事人的处境,从根本上缺少一种共情能力。什么是共情能力?

设身处地,对他人的情绪、情感具备感受力和理解力。作为专业人员,能看懂别人的“弱智”,才能避免自己的弱智。确实很多人都理解现实要有共情能力,但是要真正做到共情,要绕开以下三个常见的陷阱:

第一,简单地以己推人。我们睡觉的时候不希望别人来打扰我们,同样别人睡觉的时候我们也不要在旁边吵闹,因为我们推测对方跟我们一样不喜欢睡觉时有人在旁边打扰,可见以己推人是一个好办法。可见一个人视野的局限会限制以已推人的效果。

为了避免陷入老农这样的思维陷阱,就不要轻易的以己推人下结论,先要对背景做深入了解。我们都听过华人”万言书“遭辞退的事。一位刚入职新员工,给任正非写了一封关于战略经营的”万言书“,结果任正非批复:”此人如果有精神病,建议送医院;如果没有,建议辞退“。

是任正非不重视人才么?当然不是,而是那莪新员工在草草了结华为之后,想当然写出了一份关于战略的万言书,他的建议只能被别人认为肤浅,而不会被人重视采纳。

第二,裁判情节。美国著名编剧罗伯特.麦基在《故事》中说:”我们每个人都相信自己是善良和正确的,并认同这些正面价值。从内心深处来说,我们知道自己有错,也许还错的很严重,甚至还有罪,但即便如此,我们还是会觉得,我们的心归属于正确的一方“。

第三,把没验证过的假设当成有效的经验。咨询行业靠专业能力吃饭的,但总有一些自大狂,在调研一番之后就开始指点江山,说薪酬太低,家族化太严重,必须要涨工资和辞退亲戚,老板不清楚么这些问题么?但那个人是核心技术人员,辞退之后怎么办呢?

企业要持续发展,外有激烈竞争力,内有人事问题,各方面的利益交叉在一起,绝不是建立一套管理体系那么简单。

理解现实,用共情能力去理解各方,一定要避开上面提到三个陷阱,尤其是当你看到别人为什么不选择那些”明摆着“的答案时,就应当多想想为何那么做,看懂了当事人的决策与行为的合理性,也就理解现实了。

02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

如何做到呢?

从意识上讲,知道直觉陷阱存在,要看清事物本质,既要看结果也要看结构。

从策略上讲,他们知道”最后一公里“见真章,观察”边缘地带“或”极限“时屡试不爽的好方法。

在《亮剑》中,李云龙抓了一群俘虏,可没有发现师长,于是让他们开始跑,跑了几圈,发现了师长,就是那个体力不好的人。超出一个人的极限,不是咬咬牙就能坚持的。

从工具上讲,他们具有试金石,能够对眼前问题进行专业判断。在企业中做访谈,面对访谈对象,在判断是不是人才的时候,通常会从三个方面看:事业激情、工作思路、是否在这个领域做成过事情。

从信息本身来讲,他们知道并不是只有文字或语言才是信息,视野所见皆为信息。《新闻联播》很多企业家关注它,从中读到政策走向、看到投资机会。领导人去哪里调研,调研哪个行业,多去看看这些解读,慢慢的自己也就能够解读。

03 深度理解表达者传递信息

理解表达者讲的话,看起来简单,也存在一些思路值得反思:

第一,让别人把话说完。

第二,能够将事实性要素过滤出来。

平江人李次青(字元度),本是一个书生,根本不会领兵作战,曾国藩命令他领兵作战,每打一次败一次,曾国藩很是生气,于是上奏折弹劾他,便写”屡战屡败“,后来有人替他求情,修改为”屡败屡战“。

第三,听话听音,要听懂背后的意思。

第四,帮助对方去表达。

04 认知水平决定破局能力

每个人做事都会有这样体会,做事过程中迷茫,事后恍然大悟;或者做事时让有经验的过来人指点下迷津就茅塞顿开。这是什么缘由呢?

通过对各种认知能力较高的人观察,看问题三个特征:知背景,识规则和算大账。

首先,认知水平高的人重视事物的背景,懂得系统地看问题。

当我们认清自己在不同场景下的角色,就能做的更好。掌握了事情的背景,我们会判断的更客观。不管时对人还是对事,必须将其放到一个系统里,才能认知得更准确。

其次,认知水平高的人都是善于识别游戏规则的人。

第三,认知水平高的人都有算大账的思维。分权与否,任何事物,有发展就有阻力,但只要动力大于阻力,事情就会向好的方向推进。学会算大账的思维,在阻力中前行,这才是成目标的智慧。

认知水平决定了破局能力,认知水平提高了,也就有了所谓的悟性。

05 有关注点就有洞察力

关注点是产生洞察力的重要前提。生产管理领域,有一个著名的海因里希法则,是美国著名安全工程的师海因里提出的300:29:1法则。一个企业有300起隐患或违章,非常可能发生29起轻伤或者故障,另外还有一起重伤、死亡事故。

无数次意外事件,会导致重大伤亡事故的发生。其实本质上都是没有足够好奇心导致的,而没有好奇心的原因是因为这个人并没有真正形成自己的关注点,他们只是嘴上说说或者感觉自己对一个领域有关注而已,并没有付出行动。

我们要去寻找或培养自己关注点,当你有了关注点,真正热爱一件事,或者习惯对身边的一些变化一探究竟时候,自然就有了洞察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37/100 专业的理论:在自己的领域成为专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lalk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