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随笔散文每天写1000字
似水流年方可成就“水磨功夫”

似水流年方可成就“水磨功夫”

作者: 六月荷听雨 | 来源:发表于2016-11-25 18:55 被阅读98次

    这几日的天气是西安入冬以来最冷的了,如果不戴手套在室外,保管你的手几分钟就冻得僵硬了。

    这样的天气去秦俑博物馆,我猜想不会有很多人,但是一进大门,进进出出的游客依然那么多,特别是金发碧眼的外国游客,寒冷的天气里这里的气氛依旧热气腾腾。

    似水流年方可成就“水磨功夫”

    不是第一次来了,戴上讲解助听器,悠悠地跟在众人后面溜达着。秦俑的宏大气势无需赘言,我仔细听着导游讲发掘与修复的故事,这么多矗立着的兵俑,文物工作者需要及其的耐心与细致,把一片片支离破碎的残片收集、整理、分类,再像最复杂的拼图游戏一样,一点点的黏贴,再为俑身做好保湿、隔离等保护工作。

    一个陶俑的修复大约需要半年多的时间,一号坑就有文物工作者在现场工作着,听着导游的讲解,看着他们细心的工作,这么多的陶俑,就是三四十年一代代的文物工作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成果。

    曾经年少时,因为痴迷历史,我还规划过大学去学历史或考古,历史还罢了,现在想想,考古似乎不是适合我的,那种需要人极尽一生,在古代的文明中去挖掘、去判断、去修复的耐心和毅力,也就是耐得住寂寞的性子,我没有或者说不足够有。

    有人解释过昆曲的别名“水墨腔”,说是古时的木匠在做红木家具时,最后一道工序是打磨,那时候的手艺人,有的是时间和耐心,就那样用木贼草蘸了水,一下一下细腻的磨,一点一点把木头内在的光彩色泽磨出来。这种打磨俗称“水磨功夫”,我听了这个典故,倒吸一口凉气,这得多么的耐心呀。

    这些水磨功夫在身的师傅们和戴上放大镜,一点点修补文物的考古人员,都是我所向往而不能及的。

    我知道我不适合或者做不好考古这个工作,因为我了解当年的自己。

    也许,事物的优劣就在于打造它的人用着光阴流年、费着心思心力的多少。

    不知道今天的我,如果再有这样的机会,会不会做得和他们一样,我得好好的问问自己,问问自己的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似水流年方可成就“水磨功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ldwp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