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开智读书会
思考 快与慢读书笔记

思考 快与慢读书笔记

作者: 天行健1101 | 来源:发表于2015-12-06 23:34 被阅读454次

    很有趣的一本书,重点讲了人脑是如何思考的,以及我们会经常犯的一些偏见性错误,最后对于决策给出了自己的意见。

    一    两个系统

    作者把人脑分为两个系统,系统1与系统2。系统1是直觉型思考者,例如你可以很快的知道一个人是愤怒的。系统2负责认知与计算,例如计算17*24就需要系统二的参与。

    第一个例子:球拍和球共花了1.10美元

    球拍比球贵1美元

    球多少钱?

    要求迅速回答。

    在测验中,哈佛大学,麻省理工,普林斯顿等学校50%的学生给出了10美分的答案,声誉稍差的学校达到80%。

    事实上,这题你看完系统1会给出直觉的答案10美分,但是如果你稍微睁大眼睛就知道这个答案有问题。

    如果你思维更活跃,不满足于直觉给出的貌似正确的答案,你可以称之为思维上的“勤快人”,心理学家认为这是一种理性。

    在著名的棉花糖实验中,心理学家也发现推迟满足感的孩子系统2更为发达,监测功能更强,也更加善于分配自己的注意力。心理学家称之为“理性”,而这个因素在衡量人的认知错误与自控力方面,比智商更为重要。

    事实上,你的直觉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你,而你并不知道。又累又饿的保释官更容易否决申请,在自助牛奶机旁边放一张眼睛的图片就能改变你付费的数目,取一个琅琅上口的股票代码,你就会以为他更可信,在一个有鱼腥味的房间,你更不容易相信他人所说的话(fishy有猫腻的意思,你的直觉可能把他们相关联了)。

    很多事物都在不知不觉就影响你的行为与决策,but you know nothing。

    二、启发法与偏见

    第二个例子:你最近觉得幸福吗?

    你上个月约会多少次?

    如果这样问,基本上两个问题没什么相关性,但是如果改变问题的顺序

    你上个月约会多少次?

    你最近觉得幸福吗?

    两个问题的答案相关性非常的强,原因在与你替换了问题。第二种问法暗示你把幸福和约会次数联系起来了,虽然你严格思考一下,他们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

    所以,系统1的判断很容易受到启发法和偏见的影响。

    另一个常见的问题:你为保持家庭卫生做出了多大的贡献?

    这个问题系统1会直接替换为能想到相关实例的轻松程度,我记得我扫过几次,她扫过几次。这种替代必然会产生偏见,最后导致夫妻双方估测出来的概率之和远大于100%,

    第三个例子:史提夫非常腼腆,寡言少语,但乐于助人。做事中规中矩,井井有条,关注细节。请问他更可能从事那种职业:图书管理员还是农民?

    由于受到题目的暗示,很多人会觉得他应该是一个图书管理员,但实际上农民与图书管理员的概率是20:1,所以他更应该是一个农民。

    直觉经常以相似性来判断问题,但是你要试着用概率与统计来思考问题。

    另外,在用概率思考时,你要对样本有足够的敏感性。例如:在一次面向300名老年人的电话民意调查中,有60%的人支持总统。直觉会提炼出老年人支持总统,但如果系统二能够思考一下,就知道300人的样本太小,结论不会有任何的说服力。

    此外,还需要注意到统计学中的回归均值的问题,你用某一种药物以后,感觉好一些了,不一定是药物在起作用,可能仅仅是因为回归均值,或者,安慰剂效应。

    三:判断与决策

    心理学家米尔通过研究临床医生的预测与公式的预测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事情,专业人员的预测不如公式预测准确,如果要提升预测的准确度,最终的结果应该由公式给出。后来这个结论推广到了多个领域。

    作者分析原因在于专家可能考虑了太多极端的情况,而专家会在周围环境有微小变化时就作出不一样的结论,但公式不会有这样的问题,只要输入不变,输出就不会变。

    所以在判断的过程中,要克服自己的感性思维,show me the data,保持理性。例如曾今看到过一个教人炒股的文章说,练习的第一步就是绝对服从理性。当指数基金的20日均线上方时卖出,在下方时买入,严格遵守,如果能够连续三十天不违背这个规则,就可以入门了。

    在招聘员工的时候,这个结论尤其重要,如果你仅仅只是凭借自己的好恶来找员工,很难招到合适的员工,但是如果你采用分项记分与结构化面试的方法,就很好的避开这个误区。作者列举了自己面试士兵的过程,提出了建议,无论是否认为其他候选人更合适,请一定选那个得分最高的人。

    当然,人们对严格的按照数理统计来决定是持有厌恶心态的,认为人就像机器一样了,这源自我们对自然事物的偏好以及对人工合成产物的否定。这种不适感,暂时无解。

    总结,这本书讲了大量的错觉以及容易产生的谬误,希望人们能对这些认知谬误有所警觉,做出正确的适合自己的决策。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思考 快与慢读书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lheh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