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语
“如果你相信石头能开花,那么会开花的不仅仅是石头。”
不要把写作看做一个技能,更不要把写作看做那些作家才需要学习掌握的本领,正确的写作训练,蕴含的是思维的锻炼、做事方式的锻炼。
今天学到3个写作方面的概念,对自己很有启发,也希望对各位伙伴有所启发。
一、从写好一段话开始你的写作
“想要尽快开始写作,先从降低目标、调低预期开始,要知道,没有人一开始就能写得很好。”
怎么理解这句话呢?为了避免高目标高预期把人吓退,就降低标准,得到一个过得去的结果?然后安慰自己,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我觉得不能这么理解,或者说这样理解有些片面。
一方面,“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
另一方面,一个差不多、过得去的结果,往往是上级不满意、自己不甘心、下级不乐意,这样的事情,不如不干。
那么,怎么解决质量与心态、完成与完美的矛盾呢?
分解目标。
最高目标不变,最高预期保留,但需要把最高目标分解成多个小目标,确保每个小目标让人跳一下够得着。
上学期间,导师就很好使用了这样的策略:
每个人的最终目标是顺利完成毕业论文,实验室只针对毕业论文提一个要求。
对于硕士生,毕业论文的每一章,都应该有一篇公开发表的小论文作为支撑。
对于博士生,毕业论文每一章中的每一个小节,都应该有一篇公开发表的小论文作为支撑。
现在想来,导师的理念确实还是非常值得学习。
每名学生应该非常清楚,自己最终的方向是什么,从一开始就要为了自己的毕业论文而有目标、有策略、有阶段地进行努力。
不得不说,亦喜亦悲、亦爽亦痛的经历,造就了那些优秀的师兄师弟们。
二、千万不要等你准备好了才写
“不要抱着‘我先准备好,再一炮打响’这种念头学写作,要接受过程中的不如意,有句话说得好:先干起来,你就成功了一半。”
也许有人会用老人家的话提出反驳:“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每战都应力求有准备,力求在敌我条件对比上有胜利的把握。”
然而,老人家强调准备,并没有强调要准备好。因为任何时候都不会准备好。
记得以前单位的一位写作高手,曾经在私下里跟我谈过写作心得。
对于上级要求报送的材料,不到报送那一刻,永远不会准备好。
他通常会尽快安排人完成,但尽可能慢地呈报给领导,因为“文无第一”,没到报送的最后一刻,各位领导都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都要开动脑筋进行修改、润色。
令他无奈的是,大多数情况下,经过反反复复、来来回回修改之后,文章并没有大的改进,甚至很多次恢复到他报送时的状态。
被无数次折磨后,他改变了做法,通常在材料截止之日前两天,报送给领导,当领导发现时间已经很紧张的时候,往往也不再进行大的调整。
除了客观上确实无法准备好之外,有些情况下,没有准备好是一个借口。
自己心底不想干一件事情,于是会给自己一个非常充分的理由,现在条件还不具备,我准备充分一些再干。
我上大四那年,周边很多同学加入考研大军。
随着大家看了几天书后,感觉高等数学太难了,结果我竟然对外宣称:
我不考了。
一方面,这些年一直是从学校到学校,一点社会经验都没有,自己先到基层去锻炼一下。
另一方面,学校规定,如果考研只能考本校,自己想到其他学校感受一下,到单位再考就不受限制啦。
这样一个借口,让自己心安理得不去努力复习。
三、坚信一个必然会发生的事情
“你要坚信,用正确的方法持续训练,你一定会越写越好,这是一件必然会发生的事情。”
这句话实际上脱胎于李笑来的两句话:“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你一定会变得更好!”“若长期持续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你的未来一定会很伟大!”
有人说,这个世界上,只有1%的人是天才,只有1%的人是傻子,剩下的98%的人都是普通人。
如果让我说,能够有万分之一的天才和傻子就不错了,剩下99.98%的人都是普通人。
知名作者和菜头与朋友打赌,可以写出《老友记》那样的作品。结果写了一集之后,朋友回复道:“你写的就是屎。”
和菜头说:知道自己写得很烂后,我整个人感觉好多了。如果好友判断正确,我只要一点点努力,就可以达到除了进步就只有进步的境界。
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事实上不需要我们真的去开创未来,早有人找到了前进的方向,指明了通过的路径,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跟着那些牛人的脚步,不要被太多的普通人超越。
经典的书籍、经典的案例,实践证明有效的课程,这些都是牛人给普通人的最大礼物。
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只要能够有一点点努力,除了进步也只剩下进步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