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如何内化成为学生的素养?教育的影响力得以实现的前提是师生关系的和谐,让知识带着温馨、温暖和温度,成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活知识”,反之,教师走不进学生心里,不基于学法来改进教法,无论课件再色彩斑斓,那都是舍本逐末;无论再花里胡哨,皆为表面的喧嚣,而不能真正进入学生的内心。
学生的温暖何来?自然,只有教师自己暖和,才能让别人感到温暖。爱是温度的源泉,爱是最好的教育。只有对教育的热爱,才有教育的热度。温暖的教育有四个“表征”——赏识学生,给学生一个生本愉悦的课堂;信任学生,给学生一个轻松而又高效的心境;宽容学生,给学生一份把错误当成自我教育资源的智慧;理解学生,给学生一种敞开心扉的共情教育。果能如是,谁不欲告师以其暖?这是以爱育爱,以暖生暖,以情换情,以心交心。
那么,再追问教育者的温暖何来?
——教育情怀使然。教育者的情怀,使激情延续,无论岁月的流逝剥蚀,还是气候的风霜雨雪,乃至人生的坎坷挫折,有情怀的人都不会带着情绪上课,始终“温暖如春”。
——教育使命感使然。教育是一份立德树人的事业,是传承民族乃至人类文化、起着塑造人心灵的极其重要的作用。一种使命感,让教师学会敬畏自己的职业,而敬始慎终,做到“温暖如初”。
——教育的受重视度。教育是功在当今、利在千秋的大业,教师是天地下最光辉的事业。教师,你的名义不应叫弱势群体。最近,有一股戾气直指教师,一味苛责教师。如若不高度重视教育,还教育者应有的尊重,这是一个民族的悲哀。教师感觉不到社会的温暖,又如何释放自己的温度呢?有的人为了学生时期的不愉快的事,成年之后甚至对自己的老师拳脚相加,这是天神共怒的无耻行径!一个社会如若不能鞭挞这种没有底线的违法甚至是公然犯罪的行为,那难道不是一种社会伦理的大滑坡?让教师齿寒心冷,又何以做有温度的教育?不真正尊师重教,最终会让一个社会“崩塌”。
金辉 凌晨四时于啸天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