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上班这点事儿心理@产品路,让生活触发思考
为什么长于思考的你,却总在沟通上栽跟头?

为什么长于思考的你,却总在沟通上栽跟头?

作者: 人神共奋 | 来源:发表于2017-05-02 21:13 被阅读282次

“沟通的逻辑”与“思考的逻辑”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真正的沟通高手,说话的理解难度都是小学水平的?

到底是什么阻碍了我们,说出一句简单的结论呢?

一句简洁有力的结论的三个小技巧。

1、逻辑表达能力是刻意训练的结果

也许你经历过这样的场景:项目介绍会上,一个在你看来千头万绪的大项目,那个资深项目经理,几句话就能梳理得清清楚楚。你一定在想,哇哦,这个人的大脑天生逻辑就这么强吗?我要是能像他(她)那样就好了……

天生的?强生的!逻辑表达能力是“强迫自己生成”的技能。

也许大部分逻辑表达能力强的人,会跟你说:没有什么训练方法,说多了就行了。其实,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他们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下意识的逻辑表达训练。

在这一系列的文章中,我尝试着把这些“逻辑达人”们下意识的表达,变成基础的训练方法,让更多的职场新人,去进行有意识的、效率更高的反复练习。

2、好的结论,都有一种简单之美

有时候,你遇上一个人,讲的观点真是一般般,但却很有沟通感。反观自己,思考时,逻辑很顺畅,为什么到了沟通汇报时,总有一种“言语不能表达思想的百分之一”的感觉?

这就是“思考的逻辑”和“表达的逻辑”的差异。

以前语文考试的阅读理解题,常常考一种题型:让你总结全文或某一段的中心思想。这种题目,如果在小学阶段,一定可以在文中某一段,直接找到中心思想;可如果出现在高中考试中,基本上要你自己去概括。

向领导或同事汇报工作,其实就是出了一道阅读理解题给他们,而“概括中心思想”又是必答题。

现在我的问题来了:你觉得应该出小学难度的题目,还是高中难度的?

回答“高中难度”的,统统给我面“币”反省:你是来上班拿薪水的,还是给大家出难题来了?

真正的高手,都力图用小学式的简单呈现方式,讲一个高中难度的复杂的东西,好的结论,都有一种简单之美。如果反过来,一开头就把大家说得云里雾里,那给人感觉一定是逻辑不清。

以前“讲围城”的系列文章里,讲到“大奸若忠”的韩学愈,钱钟书说他“因为要掩饰自己的口吃,他讲话少,慢,著力,仿佛每个字都有他全部人格作担保。”

无论如何,沟通的第一步就是要把自己思考的结果,总结成简洁的话,直接表达出来。两个原则:直接、简洁。

可有人说了,我的结论已经明白无误地说出来了,为什么大家就是听不见呢?

3、一个简洁的“沟通结论”,必须舍弃很多“思考结论”

大家对你的结论听而不闻,因为它是“思考的结论”,而不是“沟通的结论”。很多人的问题就在于,把“思考的结论”直接呈现出来。

比如:有人喜欢把一件事的所有看法都说到,认为这样看问题才全面;有人喜欢说模棱两可的话,任何一个结论都包含正反两面,以为这样才客观……

如果你写几万字的论文,这些都是允许的,但你现在是几分钟的汇报,结论又只能占其中几十个字时,你就必须勇于放弃一部分“思考的结论”。

丰臣秀吉听说利休家的牵牛花开得很好,就令利休办茶会赏花。时间到了,丰臣秀吉来到利休家,却见满园绿色一片。原来,利休把所有的牵牛花统统清除掉了。丰臣秀吉正要发火,忽然隔窗看见茶室的花瓶里,插了一朵牵牛花。

简洁有两种,一种是“因陋就简”,一种是“删繁就简”,后者不惜毁坏满园春色,制造出一支独秀的简洁之美。只此一朵,即令所有人眼前一亮,赞叹不已。

想要得到一个简洁的“沟通结论”,你必须舍弃以下“思考的结论”:

思考的中间结论

思考的分论点(放到后面说)

无关的结论

不重要的反面结论、补充结论

核心结论的不同表达形式

剩下的,往往就是最明确的、最重要的一句话,就像一个好广告的核心诉求点,它一定是对方最关心的,同时又是你最想让别人记住的那一点,比如:

“这是现阶段最可行性最强、最稳妥的方案。”

“这家工厂我接触下来的印象是诚意十足,但能力值得怀疑。”

就好像买股票,任何一支股票都是既有上涨的动力,又有下跌的动力,分析的时候你可以分析各很透彻,但最终你只有一个明确的方向:不是买,就是卖。

此外,很多人还有个不好的习惯,本来结论挺清晰的,可一句话出口后,看见大家没什么反应,就开始动摇,马上加上一大堆条件去限制,又把大家拉回到迷雾中:

“我并不完全这个意思……”

“当然,它并不完全正确……”

你不可以收回你说过的话,话一出口,就不能再回头。任何的犹豫、补充都会让别人会怀疑你的观点:“这小子自己都没想明白……”。

你看,得到一个简洁的结论并不难。但为什么我们总觉得,有什么东西阻碍了我们,让我们不愿说出那句简单的话?

4、总是很有道理,常常有所帮助,碰巧解决问题

阻碍你说出那句简单的结论的最大原因就是:你太想说出一个完美的结论了。

有一位医生说:每一个大夫都曾经是个用功的学生,自以为把每种疾病的症状、诊断、治疗都倒背如流,天下就没有看不了的病。可一到临床才知道自己“图样图森破”,没有一个人是按教科书上的症状生病的,大部分人都是几种病混在一起看医生的。

一个总是想着“治愈”的医生,如果真的要较真,恐怕连确诊病情都做不到,更别说开药了。所以,医生的格言是:“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

企业的问题和人生病一样,所有的问题都是混着来的,你那些深思熟虑的解决方案,其实也是“总是很有道理,常常有所帮助,碰巧解决问题”。

这么想,你的心态上就会放松。想要说出一个简洁有力的结论来,请对自己说这两句话:

第一句:我不需要一个完美的结论!

这一句前面已经讲过了。

第二句:这个结论一经出口,虽不能自我否定,但可以补充完善。

前面说“不要否定自己的观点”,是指“不要立刻否定”。

比如说,你的观点是“这是现阶段最可行性最强、最稳妥的方案”,你之后必须用强大的证据证明这一点,一旦你成功地说服大家之后,你完全可以对这个结论的前提进行补充说明:“某一些指标还有待考证”、“由于方案可参考的资料有限,在执行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将是一个大问题”。

这样既不会动摇你的结论,又让你的逻辑看上去很严谨。

所以说,不要怕你的方案不够客观、不够全面、太过绝对,请大胆地说出来,然后把它当成宇宙真理一样去悍卫。一旦成功了,你有大把大把的机会去完善它。

现在你已经得到了一句简洁有力的结论,但在你证明它之前,还要知道一些小小的技巧。

5、讲结论的三个小技巧

西方的哲学家都非常有逻辑,但因为极度苛求表达的严谨,最终损害了沟通的效率。

黑格尔的名著《精神现象学》写完后,寄给好朋友歌德,歌德连序言都没有看完,就把书直接扔到垃圾堆里,因为他一开头就看到了一大段极其荒谬的话。

其实,歌德只要再翻一页,就一页,就会发现自己错了,那页一开始就写着两个字:“但是”——黑格尔把句子写得太长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第一个讲结论的技巧:如果你的汇报超过1分钟,请务必把那个结论放在开头;如果超过3分钟,请务必在结尾重复一下你的结论。

柯南在揭开谜底时,总是要说一句话:真相只有一个。

这旬话可不是为了装酷,而是提醒所有开小差的童鞋,最重要的时间来了,走过路过,不要错过,一句话你买不了吃亏,一句话你买不了上当。

这就是第二个技巧:在你说出结论时,使用下列提示语:

所以……这说明……因此……为此……我们可以认为……由此可见……简言之……最明显的是……事实证明……还包括那句:真相只有一个。

我发现很多女生不喜欢用这些词,这在逻辑表达上是很吃亏的。

第三个讲结论的技巧是:结论中尽量少用抽象名词(跟上一条相反,这是很多男生的坏习惯)。这个原因比较复杂,以后再详细讲其中的道理。

6、这是逻辑表达能力的第一步

用了近3000字,只是讲了逻辑表达能力的第一步——如何给出一句简洁有力的结论。因为这一步要是错了,别人都不知道你想证明什么,再高超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救不了你。

在逻辑表达中,“结论不清”属于低级错误,而大部分高级错误,都隐藏在你证据中,让你的话听上去很没有说服力。如果大家有兴趣,我下个话题会谈谈,如何证明你的观点。

7、思考的逻辑是“从简到繁”,沟通的逻辑是“化繁为简”

逻辑不好的人,通常有这样的习惯:Listen half (听一半),Understand quarter (理解四分之一),Think zero(思考为零),React double(结论一堆)。

如果说,上一篇《逻辑性差怎么办?4个“苏格拉底式提问”一定有帮助》的核心是“多想“,那么这一篇的核心就是——”少说”。

思考的逻辑是一个从简到繁的过程,一个不停追问“为什么”的过程;而沟通的逻辑正相反,是一个化繁为简的过程,是一个舍弃无关结论的过程,也是让你的思维最核心的部分快速暴露出来的过程。

(本文为“职场逻辑能力提升”系列之二)

相关文章

  • 为什么长于思考的你,却总在沟通上栽跟头?

    “沟通的逻辑”与“思考的逻辑”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真正的沟通高手,说话的理解难度都是小学水平的? 到底是什么阻碍了...

  • 墨菲定律读书笔记(18)

    中篇 有效沟通法则: 为什么善于思考的你,却总在沟通上栽跟头 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要时刻与别人沟通...

  • 12 汇报的逻辑——为什么善于思考的你,却总在沟通上栽跟头?

    12 汇报的逻辑——为什么善于思考的你,却总在沟通上栽跟头? R阅读原文 有时候,你遇上一个人,讲的观点真是一般般...

  • 为什么善于思考的你,却总在沟通上载跟头

    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要时刻与别人沟通,当沟通受阻或词不达意时,我们的沟通目的也就无法达到。只...

  • 断舍离

    这是一篇反思。 为什么我会重复一样的错误,为什么我总在朋友这件事情上栽跟头继而影响更多的事情。 为什么我总是和大多...

  • 为何你总在股市里栽跟头?

    最近不知为啥身边总有朋友问我为何买股票总能赢? 我反问道,为何你总在股市里栽跟头? 其实炒股这些年,我玩的也不是什...

  • 有些事情 为什么总在不该想起的时候却记忆犹新 有些人 为什么总在不该遇见的时候却悄然相逢 有些话 为什么总在不该说...

  • 总在同类问题上栽跟头

    打工人士,除了每年可怜的几天年假外,假期就是周末和法定节假日。自从娃慢慢长大,每逢法定大假来一次国内游或国外游就逐...

  • 朋友的本质是交换

    这么说你或者会感觉有点寒心,但没办法。世界就是这样,人就是这样,浪漫只在云霓,现实总在脚下,看不清就栽跟头。 我的...

  • 无处安放

    迷茫,总在寂寞中释放。郁闷,总在安静中爆发。心啊,何处是你的归宿。寻觅,却找不到要走的路。为什么?命运是如此不公正...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什么长于思考的你,却总在沟通上栽跟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ljht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