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心得

作者: 讼儿 | 来源:发表于2017-10-27 10:31 被阅读0次
《论语》心得

1.原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学了,然后按一定时间去实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例:郭嵩焘是中国第一位驻外外交官,当时人们认为驻外大使就是做外国人的奴隶,但他依旧兢兢业业做好外交工作,对外界的责难、诟病不置一辩,有国士之风,亦乃“人不知而不愠”。

感想:孔子说别人不知道,我却不怨恨是君子风范,我认为如果这样的事情多了,也不会再有“人不知”的情况了,这样人人都能成为君子。

2.原文: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孔子说:“花言巧语,伪善的面貌,这种人,‘仁德’是不会多的。”

例:和珅令色以媚主,巧言以欺君,讨得乾隆欢心,而背地里贪得无厌,积财亿万,皆是民脂民膏,可谓大不仁也。

感想:花言巧语,伪善面貌本就是用来欺骗别人的,这种人的仁心和德性自然不会多,而且不会有人想认识他。比如,一个巧言令色的人在公司里讨好老板,私下对待普通员工却一点也不好,这种人不能长久地在公司里工作的。

《论语》心得

3.原文: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译:曾子说:“谨慎地对待父母的死亡,追念远代祖先,自然会导致老百姓归于忠厚老实了。”

例:历史上给皇帝的奏议,常有“圣朝以孝治天下”这句话。

感想:中国人讲究“百善孝为先”,如果先做到了“孝”,那其他礼仪便不成问题,之后,便可做到“民德归厚”了。

4.原文: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译:孔子说:“伯夷、叔齐两兄弟不记念过去的仇恨,别人对他们的怨恨就很少。”

例:曹丕和曹植两兄弟,因为记念过去的仇恨,最后手足相残,也是这样,曹子建创作出的千古名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可这样,后人对他们不好的评论层出不穷,大部分也是认为曹子桓的仇恨造成了他们最后的结局。

感想:伯夷与叔齐是两兄弟,他们不记仇恨,而且相处和谐,后人赞赏。兄弟之间本该和谐,但曹氏兄弟却没有,因为他们的父亲要选出一个君主,这关乎国家的命运。这样的时代与这样的父亲,才使得手足相残,让后人增加了怨恨。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今天运动会,同学们加油

5.原文: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而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译:孔子说:“朴实多于文采,就未免粗野;文采多于朴实,又未免虚浮。文采和朴实,配合适当,这才是个君子。”

例:《论语》中有提到,颜回在孔子讲课时看似很愚钝,但课后却展现了才能,一点也不愚蠢。

感想:颜回的朴实和文采应该就是配合适当的,所以孔子才会那么喜欢他。这种行动也证明他文质彬彬,是个君子。

相关文章

  • 2017-08-22

    和儿子探讨交友之道 和儿子探讨交友之道 ——读《于丹<论语>心得》之心得(一) 《于丹<论语>心得》看到了第五...

  • 为人师表,当学之

    ——关于《论语》的学习心得 《论语》是孔子思想的主要代表著作,同时《论语》也是儒家...

  • 《论语》读书心得体会

    《论语》读书心得体会 最近读论语,读于丹的解读论语,有了新的感悟。《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

  • 《论语》心得

    最近受到一位我很尊敬的师姐启发,决定开始认真读《论语》,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只要想开始一切都不晚。以前一直感...

  • 论语心得

    论语心得里有一个小故事,师傅背女人过河,徒弟走了30公里终于对师傅说:师傅,我怎么也想不明白,你是一个得道高僧,怎...

  • 论语心得

    这周没写文章,发表自己听论语的笔记吧 论语心得 2论语中的四个子:有子--有若;曾子--曾参;冉子--冉求;闵子-...

  • 《论语》心得

    原文: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译文:孔子说:“只有那些有仁德的人,才能爱人和恨人”。 例子:最著名的美国总...

  • 《论语》心得

    原文: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译文:孔子说:“为了利益去行动,会招致很多怨恨”。 例子:《石壕吏》中的史和官府...

  • 论语心得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意思是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

  • 论语心得

    “神于天,圣于地” 既有一片理想主义的天空,可以自由翱翔,而不妥协于现实世界上很多的规则与障碍;又有脚踏实地...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心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lrrp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