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來蘇集》4月13日誦讀內容

《來蘇集》4月13日誦讀內容

作者: 美君 | 来源:发表于2015-04-10 22:06 被阅读0次

茵陳湯證

陽明病,發熱汗出,此為熱越,不能發黃也,但頭汗出,身無汗,劑頸而還,腹滿,小便小利,渴飲水漿,此為瘀熱在裏,身必發黃,茵陳蒿湯主之。

[[陽明多汗,此為裏實表虛,反無汗,是表裏俱實矣,表實則發黃,裏實則腹滿,但頭汗出,小便不利,與麻黃連翹證同,然彼屬太陽,因誤下而表邪未散,熱雖裏而未深,故口不渴,腹不滿,仍當汗解,此屬陽明,未經汗下,而津液已亡,故腹滿小便不利,渴欲飲水,此瘀熱在裏,非汗吐所宜矣,身無汗,小便不利,不得用白虎,瘀熱發黃,內無津液,不得用五苓,故製茵陳湯以佐梔子承氣之所不及也,但頭汗,則身黃而面目不黃,若中風不得汗,則一身及面目悉黃,以見發黃是津液所生病。

傷寒七八日,身黃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滿者,茵陳蒿湯主之。

[[傷寒七八日不解,陽氣重也,黃色鮮明者,汗在肌肉而不達也,小便不利,內無津液也,腹微滿,胃家實也調和二便,此茵陳之職。

茵陳蒿湯

茵陳蒿〔六兩〕、梔子〔十四枚〕、大黃〔一兩〕,以水一斗,先煮茵,陳減六升,內二味,煮取三升,去渣,分溫三服,小便當利,尿如皂角汁狀,色正赤,一宿腹減,黃從小便去。

[[茵陳稟北方之色,經冬不凋,受霜承雪,故能除熱邪留結,梔子以通水源,大黃以調胃實,令一身內外之瘀熱,悉從小便出,腹滿自減,而津液無傷,此茵陳湯為陽明利水之妙劑也。

傷寒發汗已,身目為黃,所以然者,以寒濕在裏,不解故也,不可下,於寒溼中求之。

[[發黃有因瘀熱者,亦有因寒邪者,有因於燥令者,亦有因於濕化者,則寒濕在裏,與瘀熱在裏不同,是非汗下清三法所可治矣,傷寒固宜發汗,發之而身目反黃者,非熱不得越,是發汗不如法,熱解而寒濕不解也,太陰之上,濕氣主之,則身自黃而面不黃,以此知繫在太陰,而非陽明病矣,當溫中散寒而除濕,於真武五苓輩求之。

茵陈汤证

阳明病,发热汗出,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腹满,小便小利,渴饮水浆,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

[[阳明多汗,此为里实表虚,反无汗,是表里俱实矣,表实则发黄,里实则腹满,但头汗出,小便不利,与麻黄连翘证同,然彼属太阳,因误下而表邪未散,热虽里而未深,故口不渴,腹不满,仍当汗解,此属阳明,未经汗下,而津液已亡,故腹满小便不利,渴欲饮水,此瘀热在里,非汗吐所宜矣,身无汗,小便不利,不得用白虎,瘀热发黄,内无津液,不得用五苓,故制茵陈汤以佐栀子承气之所不及也,但头汗,则身黄而面目不黄,若中风不得汗,则一身及面目悉黄,以见发黄是津液所生病。

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茵陈蒿汤主之。

[[伤寒七八日不解,阳气重也,黄色鲜明者,汗在肌肉而不达也,小便不利,内无津液也,腹微满,胃家实也调和二便,此茵陈之职。

茵陈蒿汤

茵陈蒿〔六两〕、栀子〔十四枚〕、大黄〔一两〕,以水一斗,先煮茵,陈减六升,内二味,煮取三升,去渣,分温三服,小便当利,尿如皂角汁状,色正赤,一宿腹减,黄从小便去。

[[茵陈禀北方之色,经冬不凋,受霜承雪,故能除热邪留结,栀子以通水源,大黄以调胃实,令一身内外之瘀热,悉从小便出,腹满自减,而津液无伤,此茵陈汤为阳明利水之妙剂也。

伤寒发汗已,身目为黄,所以然者,以寒湿在里,不解故也,不可下,于寒湿中求之。

[[发黄有因瘀热者,亦有因寒邪者,有因于燥令者,亦有因于湿化者,则寒湿在里,与瘀热在里不同,是非汗下清三法所可治矣,伤寒固宜发汗,发之而身目反黄者,非热不得越,是发汗不如法,热解而寒湿不解也,太阴之上,湿气主之,则身自黄而面不黄,以此知系在太阴,而非阳明病矣,当温中散寒而除湿,于真武五苓辈求之。

相关文章

  • 《來蘇集》3月22日誦讀內容

    五苓散證 中風發熱,六七日不解而煩,有表裏症,渴欲飲水,水入則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多服煖水汗出愈。 [[表...

  • 《來蘇集》3月23日誦讀內容

    傷寒汗出,而心下悸,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湯主之。 [[汗出下當有心下悸三字,看後條可知,不然汗出而渴...

  • 《來蘇集》3月25日誦讀內容

    大陷胸湯 大黃〔六兩〕、芒硝〔一升〕、甘遂〔一錢七分〕,右三味,以水六升,先煮大黃取二升,去滓,內芒硝,煮一二沸,...

  • 《來蘇集》3月27日誦讀內容

    傷寒本自寒下,醫復吐下之,寒格,若食入口即吐,乾薑黃連黃芩人參湯主之。 [[治之小誤,變症亦輕,故製方用瀉心之半,...

  • 《來蘇集》3月24日誦讀內容

    十棗湯證 太陽中風,下利嘔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漐漐汗出,發作有時,頭痛,心下痞硬滿,引脅下痛,乾嘔短氣,汗出...

  • 《來蘇集》3月28日誦讀內容

    抵當湯證 太陽病,六七日,表症仍在,而反下之,脈微而沉,反不結胸,其人發狂者,以熱在下焦,少腹當硬滿,小便自利者,...

  • 《來蘇集》3月30日誦讀內容

    痙溼暑證 太陽病,痙濕暑三症,宜應別論,以傷寒所致,與傷寒相似,故此見之。 [[太陽主表,六氣皆得而傷之,三種,故...

  • 《來蘇集》3月31日誦讀內容

    桂枝附子湯 桂枝〔四兩〕、附子〔三枚炮〕、大棗〔十二枚〕、生薑〔三兩〕、甘草〔二兩〕,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

  • 《來蘇集》4月3日誦讀內容

    右論胃實證。 問曰,太陽緣何而得陽明病,答曰,太陽病,若發汗,若下,若利小便,亡津液,胃中乾燥,因轉屬陽明,胃實大...

  • 《來蘇集》4月2日誦讀內容

    陽明病,心下鞕滿者,不可攻之,攻之,利遂不止者死,利止者愈。 [[陽明證具,而心下鞕,有可攻之理矣,然鞕而尚未滿,...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來蘇集》4月13日誦讀內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lutf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