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來蘇集》3月23日誦讀內容

《來蘇集》3月23日誦讀內容

作者: 美君 | 来源:发表于2015-03-21 19:30 被阅读0次

傷寒汗出,而心下悸,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湯主之。

[[汗出下當有心下悸三字,看後條可知,不然汗出而渴,是白虎湯症,汗後不渴而無他症,是病已差,可勿藥矣,二方皆因心下有水氣而設,渴者,是津液已亡,故少用桂枝,多服暖水,微發其汗,不渴者,津液未亡,故仍用桂加減,更發其汗,上條言症而不及治。此條言方而症不詳,當互文以會意也。

本以下之,故心下痞,與瀉心湯,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煩,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

[[與瀉心湯,而痞不除,必心下有水氣故耳,其症必兼燥煩,而小便不利,用五苓散入心而逐水氣,則痞自除矣。

大下之後,複發汗,小便不利者,亡津液故也,勿治之,得小便利,必自愈。凡病,若發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亡津液,陰陽自和者,必自愈。

[[前條用五苓者,以心下有水氣,是逐水非利小便也,若心下無水氣,則發汗後,津液既亡,小便不利者,亦將何所利乎,勿治之,是禁其勿得利小便,非待其自愈之謂也,然以亡津液之人,勿生其津液,焉得小便利,欲小便利,治在益其津液也,其人亡血亡津液,陰陽安能自和,欲其陰陽自和,必先調其陰陽之所自,陰自亡血,陽自亡津,益血生津,陰陽自和矣,要知不益津液,小便必不得利,不益血生津,陰陽必不自和,凡看仲景書,當于無方處索方,不治處求治,纔知仲景無死方,仲景無死法。

五苓散

豬苓〔去皮〕、白朮、茯苓〔各十八銖〕、澤瀉〔一兩六錢〕、桂枝〔半兩〕,右五味,搗為末,以白飲和服方寸匕。

[[豬苓色黑入腎,澤瀉味鹹入腎,具水之體,茯苓味甘入脾,色白入肺,清水之源,桂枝色赤入心,通經發汗,為水之用,合而為散,散於胸中則水精四布,上滋心肺,外溢皮毛,通調水道,一汗而解矣,本方治汗後表裏俱熱,燥渴煩躁不眠等症,全同白虎,所異者,在表熱未解,及水逆與飲水多之變症耳,若謂此方是利水而設,不識仲景之旨矣,若謂用此以生津液,則非滲泄之味所長也。

傷寒厥而心下悸者,宜先治水,當用茯苓甘草湯,卻治其厥,不爾水漬入胃,必作利也。

[[心下悸是有水氣,今乘其未及漬胃時,先治之,不致厥利相連,此治法有次第也。

茯苓甘草湯

茯苓、桂枝〔各一兩〕、甘草〔一兩炙〕、生薑〔三兩〕,右四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溫三服。

[[此方從桂枝加減,水停而悸,故去大棗,不煩而厥,故去芍藥,水宜滲泄,故加茯苓,既雲治水,仍任姜桂以發汗,不用豬澤以利小便者,防水漬入胃故耳,與五苓治煩渴者不同法。


伤寒汗出,而心下悸,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

[[汗出下当有心下悸三字,看后条可知,不然汗出而渴,是白虎汤症,汗后不渴而无他症,是病已差,可勿药矣,二方皆因心下有水气而设,渴者,是津液已亡,故少用桂枝,多服暖水,微发其汗,不渴者,津液未亡,故仍用桂加减,更发其汗,上条言症而不及治。此条言方而症不详,当互文以会意也。

本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

[[与泻心汤,而痞不除,必心下有水气故耳,其症必兼燥烦,而小便不利,用五苓散入心而逐水气,则痞自除矣。

大下之后,复发汗,小便不利者,亡津液故也,勿治之,得小便利,必自愈。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亡津液,阴阳自和者,必自愈。

[[前条用五苓者,以心下有水气,是逐水非利小便也,若心下无水气,则发汗后,津液既亡,小便不利者,亦将何所利乎,勿治之,是禁其勿得利小便,非待其自愈之谓也,然以亡津液之人,勿生其津液,焉得小便利,欲小便利,治在益其津液也,其人亡血亡津液,阴阳安能自和,欲其阴阳自和,必先调其阴阳之所自,阴自亡血,阳自亡津,益血生津,阴阳自和矣,要知不益津液,小便必不得利,不益血生津,阴阳必不自和,凡看仲景书,当于无方处索方,不治处求治,纔知仲景无死方,仲景无死法。

五苓散

猪苓〔去皮〕、白朮、茯苓〔各十八铢〕、泽泻〔一两六钱〕、桂枝〔半两〕,右五味,捣为末,以白饮和服方寸匕。

[[猪苓色黑入肾,泽泻味咸入肾,具水之体,茯苓味甘入脾,色白入肺,清水之源,桂枝色赤入心,通经发汗,为水之用,合而为散,散于胸中则水精四布,上滋心肺,外溢皮毛,通调水道,一汗而解矣,本方治汗后表里俱热,燥渴烦躁不眠等症,全同白虎,所异者,在表热未解,及水逆与饮水多之变症耳,若谓此方是利水而设,不识仲景之旨矣,若谓用此以生津液,则非渗泄之味所长也。

伤寒厥而心下悸者,宜先治水,当用茯苓甘草汤,却治其厥,不尔水渍入胃,必作利也。

[[心下悸是有水气,今乘其未及渍胃时,先治之,不致厥利相连,此治法有次第也。

茯苓甘草汤

茯苓、桂枝〔各一两〕、甘草〔一两炙〕、生姜〔三两〕,右四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此方从桂枝加减,水停而悸,故去大枣,不烦而厥,故去芍药,水宜渗泄,故加茯苓,既云治水,仍任姜桂以发汗,不用猪泽以利小便者,防水渍入胃故耳,与五苓治烦渴者不同法。

相关文章

  • 《來蘇集》3月22日誦讀內容

    五苓散證 中風發熱,六七日不解而煩,有表裏症,渴欲飲水,水入則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多服煖水汗出愈。 [[表...

  • 《來蘇集》3月23日誦讀內容

    傷寒汗出,而心下悸,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湯主之。 [[汗出下當有心下悸三字,看後條可知,不然汗出而渴...

  • 《來蘇集》3月25日誦讀內容

    大陷胸湯 大黃〔六兩〕、芒硝〔一升〕、甘遂〔一錢七分〕,右三味,以水六升,先煮大黃取二升,去滓,內芒硝,煮一二沸,...

  • 《來蘇集》3月27日誦讀內容

    傷寒本自寒下,醫復吐下之,寒格,若食入口即吐,乾薑黃連黃芩人參湯主之。 [[治之小誤,變症亦輕,故製方用瀉心之半,...

  • 《來蘇集》3月24日誦讀內容

    十棗湯證 太陽中風,下利嘔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漐漐汗出,發作有時,頭痛,心下痞硬滿,引脅下痛,乾嘔短氣,汗出...

  • 《來蘇集》3月28日誦讀內容

    抵當湯證 太陽病,六七日,表症仍在,而反下之,脈微而沉,反不結胸,其人發狂者,以熱在下焦,少腹當硬滿,小便自利者,...

  • 《來蘇集》3月30日誦讀內容

    痙溼暑證 太陽病,痙濕暑三症,宜應別論,以傷寒所致,與傷寒相似,故此見之。 [[太陽主表,六氣皆得而傷之,三種,故...

  • 《來蘇集》3月31日誦讀內容

    桂枝附子湯 桂枝〔四兩〕、附子〔三枚炮〕、大棗〔十二枚〕、生薑〔三兩〕、甘草〔二兩〕,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

  • 《來蘇集》4月3日誦讀內容

    右論胃實證。 問曰,太陽緣何而得陽明病,答曰,太陽病,若發汗,若下,若利小便,亡津液,胃中乾燥,因轉屬陽明,胃實大...

  • 《來蘇集》4月2日誦讀內容

    陽明病,心下鞕滿者,不可攻之,攻之,利遂不止者死,利止者愈。 [[陽明證具,而心下鞕,有可攻之理矣,然鞕而尚未滿,...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來蘇集》3月23日誦讀內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fawx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