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來蘇集》4月2日誦讀內容

《來蘇集》4月2日誦讀內容

作者: 美君 | 来源:发表于2015-03-28 21:16 被阅读0次

陽明病,心下鞕滿者,不可攻之,攻之,利遂不止者死,利止者愈。

[[陽明證具,而心下鞕,有可攻之理矣,然鞕而尚未滿,是熱邪散漫,胃中尚未乾也,妄攻其熱,熱去寒起,移寒於脾,實反成虛,故利遂不止也,若利能自止,是其人之胃不虛而脾家實,腐穢去盡,而邪不留,故愈。上條熱既屬藏,利於急攻,所以存津液也,此條熱邪初熾,禁其妄攻,所以保中氣也,要知腹滿已是太陰一班,陽明陰相配偶,胃實則太陰轉屬於陽明,胃虛則陽明轉屬於太陰矣,此仲景大有分寸處,診者大宜著眼。

傷寒嘔多,雖有陽明證,不可攻之。

[[嘔多是水氣在上焦,雖有胃實證,只宜小柴胡以通液,攻之恐有利遂不止之禍,要知陽明病,津液未亡者,慎不可攻,蓋腹滿嘔吐,是太陰陽明相關證,胃實胃虛,是陽明太陽分別處,胃家實,雖變證百出,不失為生陽,下利不止,參附不能挽回,便是死陰矣。

陽明病,自汗出,若發汗,小便自利,此為津液內竭,大便雖鞕,不可攻之,當須自欲大便,宜蜜煎導而通之,若土瓜根,及與大豬膽汁,皆可為導。

[[本自汗,便發汗,則上焦之液已外竭,小便自利,則下焦之液又內竭,胃中津液兩竭,大便之鞕可知,雖鞕而小便自利,是內實而非內熱矣,蓋陽明之實,不患在燥而患在熱,此內既無熱,只須外潤其燥耳,連用三自字,見胃實而無變證者,當任其自然,而不可妄治,更當探苦欲之病情,於欲大便時,因其勢而利導之,不欲便者,宜靜以俟之矣,此何以故,蓋胃家實,固是病根,亦是其人命根,禁攻其實者,先慮其虛耳。

陽明病,本自汗出,醫更重發汗,病已差,尚微煩不了了者,此必大便鞕故也,以亡津液,胃中乾燥,故令大便鞕,當問其小便日幾行,若本小便日三四行,今日再行,故知大便不久出,今為小便數少,以津液當還入胃中,故知不久必大便也。

[[治病必求其本胃者,津液之本也,汗與溲皆本於津液,本自汗出,本小便利,其人胃家津液本多,仲景提出亡津液句,為世之不惜津液者告也,病差,指身熱汗出言,煩即惡熱之謂,煩而微,知惡熱將自罷,以尚不了,故大便鞕耳,數少,即再行之謂,大便鞕,小便少,皆因胃亡津液所致,不是陽盛於裏也,因胃中乾燥,則飲入於胃,不能上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故小便反少,而游溢之氣,尚能輸精於脾,津液相成,還歸於胃,胃氣因和,則大便自出,更無用導法矣,以此見津液素盛者,雖亡津液而津液終自還,正以見胃家實者,每躊躇顧慮,示人以勿妄下與勿妄汗也,歷舉治法,脈遲不可攻,心下滿不可攻,嘔多不可攻,小便自利與小便數少不可攻,總見胃家實,不是可攻證。

蜜煎方

蜜七分,右一味,於銅器內煎凝如飴狀,攪之,勿令焦著,欲可丸,併手捻作挺,令頭銳,大如指,長二寸許,當熱時急作,冷則硬,以內穀道中,欲大便時乃去之。

豬膽汁方

大豬膽一枚,瀉汁加醋少許,灌穀道中,如一食頃,當大便出宿食物甚效。問曰,病有得之一日,不發熱而惡寒者,何也,答曰,雖得之一日,惡寒將自罷,即自汗出而惡熱也。

[[陽明受病,當二三日發,上條是指其已發熱言,此追究一日前未發熱時也,初受風寒之日,尚在陽明之表,與太陽初受時同,故陽明亦有麻黃桂枝證,二日來,表邪自罷,故不惡寒,寒止熱熾,故汗自出而反惡熱,兩陽合明之象見矣,陽明病,多從他經轉屬,此因本經自受寒邪,胃陽中發,寒邪即退,反從熱化故耳,若因亡津液而轉屬,必在六七日來,不在一二日間,本經受病之初,其惡寒雖與太陽同,而無頭項強痛為可辨,即發熱汗出,亦同太陽桂枝證,但不惡寒反惡熱之病情,是陽明一經之樞紐。本經受邪,有中面中膺之別,中面則有目疼鼻乾,邪氣居高,即熱反勝寒,寒邪未能一日遽止,此中於膺部位近於胃,故退寒最捷。

問曰,惡寒何故自罷,答曰,陽明居中土也,萬物所歸,無所復傳,始雖惡寒,二日自止,此為陽明病也。

[[太陽病八九日,尚有惡寒證,若少陽寒熱往來,三陰惡寒轉甚,非發汗溫中,何能自罷,惟陽明惡寒,未經表散,即能自止,與他經不同,始雖惡寒二句,語意在陽明居中句上,夫知陽明之惡寒易止,便知陽明為病之本矣,胃為戊土,位處中州,表裏寒熱之邪,無所不歸,無所不化,皆從燥化而為實,實則無所復傳,此胃家實,所以為陽明之病根也。

阳明病,心下鞕满者,不可攻之,攻之,利遂不止者死,利止者愈。

[[阳明证具,而心下鞕,有可攻之理矣,然鞕而尚未满,是热邪散漫,胃中尚未干也,妄攻其热,热去寒起,移寒于脾,实反成虚,故利遂不止也,若利能自止,是其人之胃不虚而脾家实,腐秽去尽,而邪不留,故愈。上条热既属藏,利于急攻,所以存津液也,此条热邪初炽,禁其妄攻,所以保中气也,要知腹满已是太阴一班,阳明阴相配偶,胃实则太阴转属于阳明,胃虚则阳明转属于太阴矣,此仲景大有分寸处,诊者大宜着眼。

伤寒呕多,虽有阳明证,不可攻之。

[[呕多是水气在上焦,虽有胃实证,只宜小柴胡以通液,攻之恐有利遂不止之祸,要知阳明病,津液未亡者,慎不可攻,盖腹满呕吐,是太阴阳明相关证,胃实胃虚,是阳明太阳分别处,胃家实,虽变证百出,不失为生阳,下利不止,参附不能挽回,便是死阴矣。

阳明病,自汗出,若发汗,小便自利,此为津液内竭,大便虽鞕,不可攻之,当须自欲大便,宜蜜煎导而通之,若土瓜根,及与大猪胆汁,皆可为导。

[[本自汗,便发汗,则上焦之液已外竭,小便自利,则下焦之液又内竭,胃中津液两竭,大便之鞕可知,虽鞕而小便自利,是内实而非内热矣,盖阳明之实,不患在燥而患在热,此内既无热,只须外润其燥耳,连用三自字,见胃实而无变证者,当任其自然,而不可妄治,更当探苦欲之病情,于欲大便时,因其势而利导之,不欲便者,宜静以俟之矣,此何以故,盖胃家实,固是病根,亦是其人命根,禁攻其实者,先虑其虚耳。

阳明病,本自汗出,医更重发汗,病已差,尚微烦不了了者,此必大便鞕故也,以亡津液,胃中干燥,故令大便鞕,当问其小便日几行,若本小便日三四行,今日再行,故知大便不久出,今为小便数少,以津液当还入胃中,故知不久必大便也。

[[治病必求其本胃者,津液之本也,汗与溲皆本于津液,本自汗出,本小便利,其人胃家津液本多,仲景提出亡津液句,为世之不惜津液者告也,病差,指身热汗出言,烦即恶热之谓,烦而微,知恶热将自罢,以尚不了,故大便鞕耳,数少,即再行之谓,大便鞕,小便少,皆因胃亡津液所致,不是阳盛于里也,因胃中干燥,则饮入于胃,不能上输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故小便反少,而游溢之气,尚能输精于脾,津液相成,还归于胃,胃气因和,则大便自出,更无用导法矣,以此见津液素盛者,虽亡津液而津液终自还,正以见胃家实者,每踌躇顾虑,示人以勿妄下与勿妄汗也,历举治法,脉迟不可攻,心下满不可攻,呕多不可攻,小便自利与小便数少不可攻,总见胃家实,不是可攻证。

蜜煎方

蜜七分,右一味,于铜器内煎凝如饴状,搅之,勿令焦着,欲可丸,并手捻作挺,令头锐,大如指,长二寸许,当热时急作,冷则硬,以内谷道中,欲大便时乃去之。

猪胆汁方

大猪胆一枚,泻汁加醋少许,灌谷道中,如一食顷,当大便出宿食物甚效。问曰,病有得之一日,不发热而恶寒者,何也,答曰,虽得之一日,恶寒将自罢,即自汗出而恶热也。

[[阳明受病,当二三日发,上条是指其已发热言,此追究一日前未发热时也,初受风寒之日,尚在阳明之表,与太阳初受时同,故阳明亦有麻黄桂枝证,二日来,表邪自罢,故不恶寒,寒止热炽,故汗自出而反恶热,两阳合明之象见矣,阳明病,多从他经转属,此因本经自受寒邪,胃阳中发,寒邪即退,反从热化故耳,若因亡津液而转属,必在六七日来,不在一二日间,本经受病之初,其恶寒虽与太阳同,而无头项强痛为可辨,即发热汗出,亦同太阳桂枝证,但不恶寒反恶热之病情,是阳明一经之枢纽。本经受邪,有中面中膺之别,中面则有目疼鼻干,邪气居高,即热反胜寒,寒邪未能一日遽止,此中于膺部位近于胃,故退寒最捷。

问曰,恶寒何故自罢,答曰,阳明居中土也,万物所归,无所复传,始虽恶寒,二日自止,此为阳明病也。

[[太阳病八九日,尚有恶寒证,若少阳寒热往来,三阴恶寒转甚,非发汗温中,何能自罢,惟阳明恶寒,未经表散,即能自止,与他经不同,始虽恶寒二句,语意在阳明居中句上,夫知阳明之恶寒易止,便知阳明为病之本矣,胃为戊土,位处中州,表里寒热之邪,无所不归,无所不化,皆从燥化而为实,实则无所复传,此胃家实,所以为阳明之病根也。

相关文章

  • 《來蘇集》3月22日誦讀內容

    五苓散證 中風發熱,六七日不解而煩,有表裏症,渴欲飲水,水入則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多服煖水汗出愈。 [[表...

  • 《來蘇集》3月23日誦讀內容

    傷寒汗出,而心下悸,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湯主之。 [[汗出下當有心下悸三字,看後條可知,不然汗出而渴...

  • 《來蘇集》3月25日誦讀內容

    大陷胸湯 大黃〔六兩〕、芒硝〔一升〕、甘遂〔一錢七分〕,右三味,以水六升,先煮大黃取二升,去滓,內芒硝,煮一二沸,...

  • 《來蘇集》3月27日誦讀內容

    傷寒本自寒下,醫復吐下之,寒格,若食入口即吐,乾薑黃連黃芩人參湯主之。 [[治之小誤,變症亦輕,故製方用瀉心之半,...

  • 《來蘇集》3月24日誦讀內容

    十棗湯證 太陽中風,下利嘔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漐漐汗出,發作有時,頭痛,心下痞硬滿,引脅下痛,乾嘔短氣,汗出...

  • 《來蘇集》3月28日誦讀內容

    抵當湯證 太陽病,六七日,表症仍在,而反下之,脈微而沉,反不結胸,其人發狂者,以熱在下焦,少腹當硬滿,小便自利者,...

  • 《來蘇集》3月30日誦讀內容

    痙溼暑證 太陽病,痙濕暑三症,宜應別論,以傷寒所致,與傷寒相似,故此見之。 [[太陽主表,六氣皆得而傷之,三種,故...

  • 《來蘇集》3月31日誦讀內容

    桂枝附子湯 桂枝〔四兩〕、附子〔三枚炮〕、大棗〔十二枚〕、生薑〔三兩〕、甘草〔二兩〕,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

  • 《來蘇集》4月3日誦讀內容

    右論胃實證。 問曰,太陽緣何而得陽明病,答曰,太陽病,若發汗,若下,若利小便,亡津液,胃中乾燥,因轉屬陽明,胃實大...

  • 《來蘇集》4月2日誦讀內容

    陽明病,心下鞕滿者,不可攻之,攻之,利遂不止者死,利止者愈。 [[陽明證具,而心下鞕,有可攻之理矣,然鞕而尚未滿,...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來蘇集》4月2日誦讀內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zpnx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