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你不知道韦丛是谁,但你一定知道这两句诗:“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诗便是专为韦丛而做,韦丛便是那美过世间所有云的巫山云。
韦丛出生于书香门第,父亲韦夏卿是当朝太子的老师,饱读诗书,地位显赫。但是韦丛却下嫁于当时还一贫如洗的多情才子元稹,不幸七年之后早逝,仅仅二十七岁。元稹不胜其悲,做《离思》五首,《遣悲怀》三首思念永远的爱妻,这一首最著名的“曾经沧海难为水”是《离思》中的第四首,从此韦丛便永久地活在元稹的诗歌里。
水晶帘下看梳头
韦丛是一位十分美貌的女子,当是有着一头漂亮的长发。《离思》中有两首写到韦丛梳头的画面。其一写到:“自爱残妆晓镜中,环钗漫篸绿丝丛”。你总是喜欢早晨在镜子里欣赏残妆,把钗环插在发丝丛中。其二也写梳妆,“闲读道书慵未起,水晶帘下看梳头”。我在楼上悠闲地翻看着有关道教的书籍,慵懒地没有起身,隔着水晶帘静静地偷看你梳头的画面,真是美醉了。
韦丛不仅美貌,而且受过良好的教育,知书达理,一言一行,都合乎礼仪,十分得体,“夫人固前受教于贤父母,得其良夫,又及教于先姑氏,率所事所言皆从仪法。”(《监察御史元君妻京兆韦氏夫人墓志铭》)
贫贱夫妻百事哀
韦丛有着一颗淳朴的心,她不嫌贫爱富,甘愿与夫君同甘共苦,面对清贫岁月。《遣悲怀》其一写到: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你本是父母最疼爱的小女儿(韦丛是家中的三女儿,她出生后不久母亲裴氏便去世),嫁给我这个贫寒之士,事事艰难,看我没有衣服就尽力找寻,看我没有酒喝,就拿你的首饰帮我换酒,吃糠咽菜你也说很甘美,没有木炭你用落叶当柴烧,而今生活好了,可你却不再。
韦丛虽出身高门,但却一点都不娇贵,与元稹相濡以沫,辛劳持家,以苦为甘,共同撑起这艰难岁月。她去世后,元稹不由悲叹:“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遣悲怀》其二)
我诚知死别之恨是世间人人都会遇到的事情,但回想起我们夫妻当初在贫贱的日子里同甘共苦,更觉哀痛。没有让你过上一天好日子,你就这样走了,跟着我受尽困难,怎能不让我怜惜,让我难过。
![](https://img.haomeiwen.com/i21489717/4e5e27b2add49450.jpg)
除却巫山不是云
韦丛给了元稹难以忘怀的美好岁月,在人生最艰难的岁月里,美丽贤惠的韦丛不离不弃,始终陪伴在身边。在元稹的眼中,韦丛就像那洁白无瑕的梨花一般,静静地在枝头绽放,“寻常百种花齐,偏摘梨花与白人”。花园中,百花齐放,我却偏偏只送你白梨花,因为这一朵花最像你,最配你。
韦丛走了,世间再也没有这样的女子。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经历过沧海之水的波澜壮阔,别处的水便不可比拟,陶醉过巫山那美丽的云彩,别的山上的云便都不能称得上是云了。即使在百花丛里穿行,我却再无法欣赏别的花朵,一半是因为自己已经修道,一半是因为心里只有你。虽说一半为修道,但修道又何尝不还是因为你,痛失真爱,不得不在修道中来寄托这一无法排解的忧伤。
你是我心中永远的白梨花,没有任何花可以与其媲美,更不能代替。你是我的唯一,我对你永远坚贞不二。虽然元稹其后也有风流韵事,但却没有再为哪位女子写有如此深情的诗。清代蘅塘退士评论元稹《遣悲怀三首》曰:“古今悼亡诗充栋,终无能出此三首范围者。”
谁说你只陪伴了我七年?明明是一世,一世的深情,一世的怀念。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希望你与死后同穴,又怕难以实现,来生的事情更是遥远,只能在每一个深夜睁眼不眠,来报答你平生跟着我艰难地生活而未得伸展双眉,未得开怀常笑。
韦丛,像降落人间的梨花仙子,来到元稹的身边,用她的美丽贤惠,打动元稹多情的心,留下那一首首让人销魂的爱之诗,让我们细细品味,为爱痴狂。
传统文化与人生哲学系列52(4)
(图片来自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