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天写1000字自由人 的 阅读笔记读书让生活美好
【阅读笔记】《五种伤,五种假面》之“伤痛与伪装的形成”

【阅读笔记】《五种伤,五种假面》之“伤痛与伪装的形成”

作者: Aimee的后花园 | 来源:发表于2017-08-06 20:43 被阅读0次

    最近看了电影《大护法》,久久沉浸在对电影的思考中,结合这部电影和大家分享一本我差点错过的好书《五种伤,五种假面》,以前我认为伪装就是虚伪、逃避、麻木,就是不敢面对真实的自己。但看了这本书之后,我发现,原来伪装之所以形成,是因为我们意图向自己或他人掩饰我们还不愿解决的事情。作者分析了五种内在伤痛以及对应的伪装假面:排拒之伤——以逃避者的假面遮掩;遗弃之伤——以依赖者的假面遮掩;羞辱之伤——以自虐者的假面遮掩;背叛之伤——以控制者的假面遮掩;不公之伤——以顽固者的假面遮掩。意图帮助读者认出内在伤痛,走上疗愈之路。

    我认为疗愈就是意图向自己和他人真实的展示我们愿意去解决这件事,并且我们正在解决这件事,而这件事正是我们人生的课题。内心有伤想要疗愈的小伙伴们可以好好看一下这本书。阅读笔记共五期,第一期、第二期详细解读伤痛和伪装的形成。第三期、第四期与大家分享遗弃之伤——以依赖者的假面遮掩以及羞辱之伤——以自虐者的假面遮掩,最后一期着重与大家分享伤痛疗愈的关键。

    (本文基于《五种伤,五种假面》书籍整理,本文图片来源于书中插图及网络,文字一半为书中文字的直接摘选,另一半【】内的内容为自己生活的体会和延伸。推荐大家阅读原书,在阅读中思考和成长,欢迎一起交流讨论)

    如何找到“内心伤痛及伪装假面”

    这本书被我归类为方法论类书籍,一定要对照自己使用起来,否则只是看看,没有起到作用。找到自己伤痛及假面的方法:可以先对照书中每种伤痛的身体生理特征来找,然后建议你记下所有看似符合你的部分,然后再重读最符合你的态度,尤其是符合你生理外表的那个或那几个章节明确找到自己的伤痛和对应的伪装假面,再落实最后一期分享的疗愈方法,你将发现你的伪装会逐渐减少,态度会随之转变,身体也可能跟着变化。(同时提醒:作者用来描述每一种伤痛和假面类型的字眼,都是为了定义一个人的主要性格特征时所不得不使用的。所以,请不要拘泥于字眼的表面意义)

    伤痛与伪装的形成

    1.一个孩子诞生时,他在内心深处知道,自己来到世上的理由,就是既要做自己,同时也要经历各式各样的体验,而且是灵魂基于非常明确的理由,选择了自己所诞生的家庭和环境(这一点大家可以参考《出生前计划》及《从未知中解脱》)。

    2.我们来到这个地球上,都有着相同的任务:就是要去经历各种体验,直到我们能接受这些体验,并透过这些体验爱我们自己。

    3.只要某种体验过程仍存在着不接受,也就是仍然存有批判、罪恶感、恐惧、懊悔或其他各种形式的不接受人就会不断把能让他再度经历这种体验的人事物,吸引回自己身边。有些人不但会在一生之中经历同一种事件好几次,还须转世一次或好几次,才终于能完全接受那个事件。

    4.接受一种体验,并不是指我们喜欢它或认同它。比较应该说是,我们得以透过自己所经历的情境去实验和学习。更重要的是,我们必须学会辨认什么是对我们有益,什么对我们无益,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唯一的办法就是清楚了解体验的前因后果。我们一切所决定或未决定的,所做或未做的,所说或未说的,甚至是我们的想法和感受,都会带来不同的结果。

    5.人总想活的明智,如果发现某种经验会导致不愉快的后果,与其责怪自己或怪罪别人,他其实需要学着接受自己当初的选择。哪怕这个选择是下意识的。并了解到,那样的选择并不明智。若下次再遇到,他将记得前车之鉴,这样就是坦然接受了那个体验。

    6.不过,容许我提醒你,就算你说“我再也不要经历这种事了”,历史仍会重演。你必须容许自己犯好几次相同的错误,或经历好几次相同的不愉快经验,才能拥有足够的意志加勇气去改变你自己。为什么我们不能第一次就上手?因为我们有许多的执念,而执念形成了我执。

    7.我们人人都有好多执念,使我们无法成为自己所想成为的人,这些思考方式或执念越令我们不舒服,我们就越想掩盖他们,甚至以为自己已摆脱了它们。因此我们往往需要好几世的转世才能彻底解决。唯有当我们的心灵身体、情绪身体、生理身体都专注倾听我们内在的神时,我们的灵魂才能全然快乐。

    “接受这个体验”与“接受自己”不同

    1.一切不接受的经验,都会累积在灵魂的层面,由于灵魂不会死,灵魂便会带着累世的记忆包袱,不断以各种不同的人身肉体回来。

    2.出生之前,我们会先决定好,想在接下来这一世解决哪些事情,这项决定,以及我们在前世所累积的经验,并不会记录在我们有意识的记忆(即和智力有关的记忆)里。随着人生的推进,我们才逐渐意识到自己的人生计划,和自己尚未解决的事情是什么?接受这个体验,和接受自己,两者之间是有差异的。

    3.举例子说明,有女孩被她父亲排拒,因为父亲想要的是儿子。在这种情况下,对于这个女孩而言,接受这个体验,指的是:容许自己的父亲想要儿子且排拒了女儿。而接受自己指的是:容许自己责怪父亲,并原谅自己责怪了他,从此以后,她不会再批判她父亲或她自己,只会对各自受苦的部分,存有悲悯和理解。

    4.等到女孩能允许自己做出或说出会使某人感到被排拒的事情时,这并非她本意,但对于遭排拒之伤的某人而言,结果可能是相同的。她就知道,这段体验已经彻底解决了。还有另一种方法,能让女孩知道这个体验已真正获得解决,且全然被接受:遭她排拒的对象并不怪罪她,那名对象理解,人人都可能在一生中的某个时刻排拒别人。

    5.我经常用各种方式,让我们误以为某个情况已经解决,但你可别轻易上当。我们经常会告诉自己说:对,我能理解为什么对方会这么做。其实是为了不需要面对自己和原谅自己。我们的我执试图用这种避重就轻的方式,把不愉快的情境搁置一旁。

    6.有时候,人接受了某个情境或某个人,却未必原谅自己,或未必容许自己曾责怪过对方、容许自己依然耿耿于怀。这叫做只接受了那个体验。

    【例如:你朋友曾经的言语或行为伤害过你,你内心受伤,和朋友之间有了隔阂。多年之后,朋友向你道歉,说出了当时伤害你也是她尚年轻不懂事,是无心之过,并非故意,请求你原谅。你理解了朋友的行为,接受了道歉,这说明你接受了这个体验。但不代表你接受了自己,你内心还未疗愈,疗愈的开启是你容许朋友曾经对你造成了伤害,你看到自己的伤痛,看到自己曾对朋友心存隔阂,并疗愈那个受过伤的自己,至此,你不再对朋友心存隔阂,也不再对曾经受过伤的自己心心念念,你理解各自所经历的,接纳了当时的自己,这叫接受自己。我经常看到有的人,在接受了对方的道歉后,以为事情就此完结,内心伤痛得到疗愈。其实不然,接受道歉只是一个开始,提醒你要去面对曾经的伤痛】

    了解自己和接受自己为何如此重要?

    1.再提醒大家一次,请务必要分清楚,接受体验,和接受自己,两者是不同的。这种接受并不容易,因为我们的我执不愿意承认,我们所有遭遇到的难关,唯一的目的就是让我们看出,我们与对方的行为模式是相同的。

    2.你是否注意到:你责怪某人的某件事时,这个某人也会责怪你相同的一件事?

    3.这就是为什么,学习了解自己和尽可能接受自己,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才能确保我们所经历的痛苦情境会越来越少,只有你能决定,让人生由你亲自主宰,而不是受我执的牵制。

    4.然而,面对这一切需要很大的勇气,因为必然会触碰到一些可能会非常非常痛的旧伤口,尤其是那些已经积累了好几世的伤痛。某个特定的情境或对象越令你痛苦,就表示该问题根基越重。

    5.需要帮助时,你可以仰赖你内在的神,他无所不知,无所不在、无所不能。这股力量永远存在,在你内在运转着,他总会依据你出生前所选择的人生计划,指引你迎向能帮助你成长和进步的人事物。

    6.早在出生前,内在的神就已将你的灵魂吸引向你接下来一世所需要的环境和家庭。这种磁场的吸引力和这些目标之所以如此决定,一方面是因为你在前世还未能活在爱和接纳中,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你未来的父母,需要透过一个像你这样的孩子,去处理他们的伤口,这就说明了,为什么孩子和父母往往具有相同有待解决的伤痛。

    7.你诞生后,就不再记得这些所有过往,因为你主要专注于你灵魂的需求,灵魂要求你接受你自己,包括你所拥有的,你的缺点、强项、弱点、渴望、性格等等。

    【《大护法》中的花生人,你认为他们是人吗?他们的样子、他们的眼睛、嘴巴和我们所认知的“人”有所不同,但他们会说话、有自我意识。已经觉醒的花生人开始探寻“我是谁”,我们又何曾没有问过自己这个问题呢?“我是谁?我们是谁?我们从何而来?”,“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这是米兰昆德拉在获奖典礼上的发言,他说“为什么人们一思索,上帝就发笑呢?因为人们愈思索,真理离他愈远。人们愈思索,人与人之间的思想距离就愈远。因为人从来就跟他想象中的自己不一样”我们不曾看透过世界,更不曾看透过自己,因为我们和想象中的自己不一样。】

    为什么不能真实做自己?

    1.我们每个人都有这种需求,不过,在我们出生后不久便发现,我们勇于做自己时,却会打扰到大人的世界或我们身边的人,我们于是认定举止自然不是好的,是不对的。

    2.这项发现令人难过,这对孩子而言,他尤其感到生气,这类生气越来越频繁,频繁到我们渐渐相信这样是正常的,这种生气被称为“童年爆发”或“青少年爆发”(像极了我们平常说的叛逆期)

    对人类而言,这种生气或许变得正常,但绝对是不自然的。一个行为举止自然、心智均衡,且能够做自己的孩子,并不会这样生气,可惜,世上几乎没有这样的孩子。我反而比较常观察到,孩子大多会经过以下四个阶段。

    3.在人生的第一阶段,体验过做自己的快乐后,他开始因为不可以再这样而感到痛苦,亦即进入人生的第二阶段,接着是第三阶段,爆发和叛逆的时期,在第四阶段成为别人希望他成为的人。有些人终其一生都停滞在第三阶段,也就是说,他们时时处在应付、愤怒或爆发的状态。在第三阶段和第四阶段的时候,我们塑造出一些伪装(新性格),来保护自己不再受第二阶段所遭受的痛苦所伤。

    【电影中的花生人不记得自己曾是蚁猴子,活在恐惧中,长出蘑菇是成熟的标志,却被灌输是感染了瘟疫。明明会说话、会思考,却麻木、无知无觉,被指责样子丑陋,就贴上假眼睛、假嘴巴。这让我思考,如果有花生人生活在我们的世界,我们是不是也会给他们贴上标签,歧视他们,又是否会导致花生人开始伪装自己,穿上衣服、贴上假眼睛、假嘴巴,而我们自己又是否因为别人的指责、歧视,伪装过自己。这部电影背后有更深层的含义,那就是我们都曾因畏惧权威而不敢做真实的自己。这里的权威不是只有电影中的吉安大人,还有生活中的权威,可能是你的父母,可能是你的老师,可能是你的领导,可能是社会价值准则,可能是舆论的压力等等。那份对自我的压抑不仅只来自于极权,也可能来自于生活中的一个眼神、一句话、一次指责、一次批评、一次打击、一次失败等等,我们都曾伪装,因为我们都有自我保护的天性。】

    伪装渐渐形成

    1.伪装一共有五种,各对应人所遭受的五种主要伤痛,多年来的观察,让我发现,人所有的痛苦,都能归纳成五种内在伤痛。排拒之伤、遗弃之伤、羞辱之伤、背叛之伤、不公之伤。

    2.每当我们以为自己受到伤害或施加伤害时,我们整个人都觉得自己遭到背叛了,我们并未忠于我们内在的神,并未照顾自己的需求,因为我们任由我执和它的执念及恐惧主宰了我们的人生,伪装之所以形成,是因为我们意图向自己或他人掩饰一些我们还不愿解决的事情。

    3.这种遮遮掩掩是一种背叛,伪装有哪些呢?以下便是各种伪装及它们试图掩饰的伤痛。

    排拒之伤——以逃避者的假面遮掩

    遗弃之伤——以依赖者的假面遮掩

    羞辱之伤——以自虐者的假面遮掩

    背叛之伤——以控制者的假面遮掩

    不公之伤——以顽固者的假面遮掩

    下期:《五种伤,五种假面》之“疗愈是我们每个人今生的课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阅读笔记】《五种伤,五种假面》之“伤痛与伪装的形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lynl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