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定都北京后,实行满汉分城而治。
南城成为汉族官员、文人和科考举子们的聚居之地,会馆、试馆云集宣南一带。
原在内城灯市口城隍庙的书市迁至报国寺,殿前廊下,书摊相连;寺周街巷,书铺林立。报国寺书市比琉璃厂书市要早许多年。
清代民间有到佛寺看花之风,每逢四月人们有看“牡丹仙”之说。报国寺僧人栽培牡丹颇得技巧,能将一枝红牡丹嫁接上一枝墨牡丹,谓之“一枝二艳”。僧人们将这些“牡丹仙”珍藏在禅堂里,有客来赏时,少不了要舍些布施,成为庙里一笔收入。因报国寺环境幽雅,寺内设有客房,不少文人、墨客经常留宿寺内。
曾为《聊斋志异》作序的“山左大诗人”高衍,在京任吏部侍郎时,就常常寓居在报国寺。清初著名诗人王士祯、孔尚任等也是报国寺书市的常客。康熙年间,王士祯官至刑部尚书,入值宫中南书房,但他仍未改文人本色,常到报国寺来逛书市。孔尚任有《庙寻王士祯》一诗,诗云:“弹铗归来抱膝吟,侯门今似海门深。御车扫径皆多事,只向慈仁庙里寻”。诗的意思是讲,自从王士祯入值宫中南书房,身居要职,想见一面不容易了。可他仍有逛报国寺书市的习惯,要想见他就到慈仁寺去找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