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了武汉市心理安全维护培训,听了贺岭峰教授题为“看见·读懂·陪伴”的讲座后,我不禁反思:作为家长,我们在看着孩子的时候看见了什么呢?
学者李文质先生曾对家长说过这样一句话——“你一定要记住,你爱的是你的孩子,而不是他的表现。无论他表现好还是表现不好,他都是你的孩子。只有你爱的是他的本质,你才能无论什么时候都能坚定地站在他身后。”诚然,无论是贺岭峰教授的讲座还是李文质先生的话,其实都是说要理解和尊重孩子。
很多时候我们看着孩子,看见的是她的分数、表现,因为这分数、这表现,关系到自己的面子。我们打着为孩子着想的旗号,切切实实地做着压制、伤害甚至是扼杀孩子的事。孩子的成长是痛苦而复杂的!所以,作为家长的我们应该理解和尊重孩子,带着全面发展的眼光去看孩子;我们对孩子的关注点不应仅仅局限于智力发展,应该面对心灵,满足孩子的精神需求。当孩子内心自信而强大,拥有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她的未来才是可期的。
那么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应该怎样陪伴孩子呢?我想,应该从这几点做起:
1、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做一个有童心的父母,赢得孩子的信任。只有与孩子“共情”,我们才能做到贺岭峰教授讲的——“读懂情绪、动力、自我、人际、征兆”。教育家李镇西校长的一句话我印象很深,他说:“当孩子给你说悄悄话的时候,你的教育就开始走向成功了。”
2、和孩子一起写些什么:反思、日记、随意的几句话……让我们这些不善于表达爱的中国父母找到与孩子沟通的渠道,让孩子知道我们的爱和陪伴她成长的决心。
3、和孩子一起锻炼、劳动、阅读。一个懒散的家长没有理由也没有立场要求自己的孩子要坚持锻炼,热爱劳动,醉心阅读。但这些好习惯可以让孩子身体健康、品格坚韧、内心丰富,而这些正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基石。
总之,作为家长的我们教育孩子就是“牵一只蜗牛去散步”,让我们慢一点,再慢一点,能够站在孩子的角度,给予善意,给娃希望!
姚姚于 2020.12.15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