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现在略知客家人之【文化·姓名家传】

现在略知客家人之【文化·姓名家传】

作者: 福哥0075826 | 来源:发表于2021-12-06 23:16 被阅读0次

如果用“文化”来做标题,那确实显得有些大了,不是三言两语能说得完的。但要说客家人,就一定绕不开他们的精神层面,而“精神”在一定程度上,不就是“文化”吗?那好吧,就放大写小地写吧。

其实,在我对客家人有限的认识里,他们的精神文化层面给我的印象,最直观的印象有两点:

“家传”首当其冲。

什么是家传?我不想去说那些广义的概念,相反,我会缩小到极致,只说一点——即对宗族延展ID、归属感无限忠诚地恪守意识。

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业余研究里里发现,相比于某地的原住民,客家人手里握着的家族谱往往要更完整更多,同时,对家族谱的执行也要严格得太多。

到今天为止,尽管中国现代发展的路上经过“文化大革命”的摧残,中国传统文化表现在姓名上的印迹已经变得斑驳难辨,严重的甚至大有支离破碎、不复原形之态,但放在客家人这个小范围概念里看,中国传统文化却有着令人惊喜的流传,佳节民俗如是,姓名学也如是。

“论资排辈”在客家文化里是普遍存在的,就如同娱乐圈(juan)里流行的一样。只不过娱乐圈更重形,而客家人更传神罢了。

客家人的小娃娃出生,老人们会根据族谱给他排上代表宗族后“辈(份)”的一个字,然后再由小家庭里的家长,或是爷爷、或是爸爸再补充一个代表小家庭次序的字,组合起来就成了小娃娃出生以后使用的姓名,一个走到哪里都会让人轻易能够辨识出身份的姓名。

这种现象,如果是局限在某些宗教、流派山门里,大家一定会觉得司空见惯、见怪不怪的存在,但殊不知,宗教流派里承袭的“制度”恰恰来自于我们华夏各民族的祖上日常,这是一种传统文化的表现,只是“客家人”这个特殊的存在,因为前面两篇小文说阐述过的历史因素的影响,让这一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中国传统文化,得以更忠于原型的保留,这也许是当初老祖宗们所料想不到的吧。

老祖宗们另一个料想不到的地方,我猜测应该是后世之人无论对社会做出了多大的贡献,他们都大多已经走在逐渐淡忘了出身的路上。后人渐渐对祖上失去了认识的兴趣,他们只记得自己有一个与众不同的ID称谓,实际上却并不关心自己从哪里来,因何而来。举个不怕得罪人的极端例子,现在有人一定会记得哪年哪月的哪一天,从路上捡了一只流浪猫回来,也会记得哪年哪月的哪一天,这只捡回来的流浪猫“与世长辞”或“葬”于何地,但如果要问他——“你记得你的爷爷生于何年何月?于何时辞世吗?”,我觉得结果将于是“四目相望,相对无言”吧?

在民族文化方面,客家人传承下来了一个好的开端,直到现在仍旧熠熠发光,意义非凡。我心所愿,但愿将来会有更多的人看到并衍化出价值,让民族文化、民族之光能正源清本,渊远流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现在略知客家人之【文化·姓名家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mfox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