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生活中总是苦乐兼并,当我们在遇到生活带来的磨难时,总是习惯抱怨,向他人吐露苦水。
这种习惯性的排压抱怨,在很多人看来是不应该的,这是一种负能量,我们在向他人抱怨,就是在向他的传递负能量。
在这样的观念下,很多人就认为抱怨是不应该的。

过度的抱怨,传递负能量确实会对他人和自己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试问谁愿意接受别人不良情绪?
但现实生活中又有谁没有抱怨过呢?
今天同事们都在讨论,工作变得越来越繁忙,而且还是无意义的繁忙,同事里有几个是已婚的,工作之余还要兼顾家庭,连轴转,忙得不可开交,这就导致了工作团队间的怨声载道。
抱怨声迭起,惹得一80后同事犀利开怼:“你们抱怨什么,以前那些年代的老人都没有抱怨生活的艰苦,现在让你们坐在空调房里办公还要喊累,你们好意思吗?干得了就干,干不了就走人!”

被怼的同事尴尬闭嘴。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都听到,这位80后的同事也会有抱怨。
这位同事说得太过绝对,在以前的艰苦年代,老一辈的人熬过来了,期间必然历经风霜没错,但他们抱没抱怨也只有他们自己清楚。
同事把抱怨定位在贬义词上并不合理,其实只要我们认真反思,抱怨的源由,我们就知道如何化解这一负面情绪,化抱怨为力量,让生活更顺遂。

我们之所以会抱怨,无非就是现实的不公平超出了理想之外太多,让我们难以承受。在身心都承受着压力的时候,抱怨就是我们的排压方式。
抱怨是为了排压,向他人诉苦,希望他人理解并看到自己的辛劳付出,博得他人同情,在心理上期盼能改善这种意料之外的磨难。
可惜的是我们大多数人的抱怨方式,并不能改变糟糕的现状,严重的会影响到他人情绪,甚至影响到人际关系。

我们想排压、发泄情绪没错,错在不应该过分宣泄负能量,影响到他人。
既然抱怨是为了缓解情绪,缓解不良现状,我们可以试着以其他的方式解决问题。
比如在工作中,领导增加了工作量和工作难度,我们难以完成的时候,可以向领导发表一些工作的进展、自身遇到的问题,对工作的不完善提出自己的建议或诉求。
这样就可以让领导看到自己在工作中的努力,让领导觉得大家的行动方向是一致的,对于我们的建议和诉求会欣然接受,并做出改善。

这是化抱怨为建议和诉求,让领导看到下属的付出,做出合理的调整,工作便更得心应手。
再以生活为例,我们的生活千姿百态,有苦有乐,不管是苦中作乐还是由乐生苦,抱怨也少不了。
有一老乡,结了婚后和妻子一起在外打工,老乡人勤快,该上班上班,下了班后也总是忙里忙外,家务活一手揽,妻子则比较懒散,老乡看不惯,嘴里也没少抱怨,从而导致了两人关系冰点。

他抱怨过度,只能让生活更糟糕,抱怨没错,但要适度。抱怨一两句,让对方知道自己的不容易,还要让对方参与其中,共同努力,共同改变,婚姻生活才会更和谐。
抱怨是排压,是想要改变现状,没有天大的错,负面情绪要发泄,抱怨张口就来,但要注意方式和量,不要让自己的情绪垃圾,成为了别人的负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