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于田,乘(chéng)乘(shéng)黄。”
《毛诗传》说:“四马皆黄。”叔去打猎,驾乘着四匹黄马车。
“两服上襄,两骖雁行。”
《郑笺》说:“两服,中间夹辕者。襄,驾也。上驾者,言为众马之最良也。雁行者,言于中服相次序。”
孔颖达疏解(大意):这一句是说叔去往打猎,乘坐的乘车的马都是黄马。夹辕的两匹服马,是最精良的马。走在外边的两匹骖马,与服马如雁行般,次第相随。
马瑞辰不大认同《郑笺》对“上襄”的理解,认同王引之(清)《经义述闻》的解读。《经义述闻》:“上者,前也,‘上襄’,犹言‘前驾’。谓并驾于前,即下章之‘两服齐首’也。雁行,为在旁而差后,即下章之‘两骖如手’也。”
马瑞辰说(大意):
高诱(东汉)《吕氏春秋注》说“上犹前也”,与《郑笺》注《诗•大雅•下武》时说“下犹后也”,两者相对成文,足以证明古文是把“上”当作“前”来解的。
另外,郑玄注解《礼记•玉藻》时说:“雁行於后,示不相沿也。”孔颖达疏解:“雁行,参差节级。”“雁行”既为为“稍后”之称,那“上襄”就宜理解为“前驾”。
《说文解字》:“骧,马之低仰也。”《玉篇》:“骧,驾也。”《笺》认为“上襄”为众马之最良者,有些误解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