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看《演说家》时,其中杨奇函演讲的《诗词之美》令我感慨颇深,让我对中华诗词的认知和喜爱更上一层楼。我将其诗词美妙之 处整理出来,特别是杨奇函在节目中说的诗词三美。
“诗词之美第一美美在可以给我们所有人专属与中国人的一种表达体系”这句话一出,让我内心突然迸发出“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的激昂情感。古诗词是专属于我们中国人的,只有我们中国人能用其含蓄而优雅的表达丰富的情感。如今在全球化的推动下中国与各个国家的交流日益加深,我们可以和外国人聊各种领域的话题,可唯独不能交谈的便是诗词,他们无法体会“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感动,他们更是无法感受“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期盼。
节目中嘉宾讲了一个关于诗词的故事,我认为实在有必要说说。在一年的广东统测试题中,作文要求让学生写“美是主观的”,可是难坏了一众考生,教高考语文的老师一席话让我深深折服,她说:“你们看窗外那枝花,在你们眼中是同一枝花,但在你们心中就有不同的景象,开心的人说花儿对我笑,伤心的人说‘感时花溅泪’,憔悴的人说‘人面桃花相映红’。有人说花有情的,所谓‘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有人说花很无情,所谓‘癫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原因是什么?因为‘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所以客观上‘花自飘零水自流’,却是人们主观上‘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所以美是主观的。”老师用一连串诗词来阐述了这个命题,有些用千言万语都无法实际勾勒的情感,你发现诗词中的某个字或某一句却将其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便是诗词的魅力所在。
“诗词第二美美在它能够给我们的日常生活一种诗意的生活”。现在这个急速发展的时代,很难能静下来享受生活的盎然。而黄昏下班回家时端一杯清茶,读两首小诗便会感到“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的畅快,一整天的烦恼荡然无存。高晓松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可见诗词对于我们来说是向往美好生活的一种态度。大家都知道人皆有爱美之心,当我们看到美女时不由想到“所谓美女,应以花为貌,以鸟为声,以月为神,以玉为骨,以冰雪为肤,以秋水为姿,以诗词为心”,方为上品。
“诗词第三美美在培养了我国中国人独有的民族精神”。有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悲天悯人的情怀;有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情怀;有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自信豪迈;有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爱国情怀。
最后,依旧要引用杨奇函说的“中华诗词辉煌千年,九州同济万古流传,壮哉我中华诗词绵延不断;雄哉我中华诗词洋洋大观;奇哉我中华诗词星移斗转;美哉我中华诗词春色满园!”
诗词古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