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男轻女这种事,你没经历过一定看见过,你没看见过一定听说过。在中国,它还算不上社会的主流,不至于像印度一样,是响当当的“国耻”,可是从一贫如洗的落后乡村,到丰饶富庶的先进沿海,重男轻女,你方唱罢,我方登场。像毒瘤一样穿梭在社会的筋脉中。
一、重男轻女众生相
1.“多余”的二女儿
重男轻女者,时常会给自己的行为一个“合理”的理由。比如这一种,他们会说,我哪是重男轻女,我只不过是希望儿女双全。可旁观者都知道,他们所谓的“儿女双全”主要在“儿”,一定要有儿才能称得上是全。
可哪有完全顺遂人愿的事,我的一些亲戚中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有一对夫妻第一胎生了个女儿,后面很想要个儿子。谁想第二胎还是个女儿,夫妻两大失所望,认为生了个“多余的”。
于是这个“多余的”二女儿往往会受到这样的处置——送到亲戚家寄养几年,到了上学的年龄才接回家来。并且,为了躲避计划生育,不能让二女儿叫父母为“爸妈”,得改叫为“伯父伯母”或者“舅舅舅妈”。
当然,这些夫妻如果能在第三胎生了儿子,谢天谢地,多余的仅仅是二女儿。否则,多余的有可能还有三女儿、四女儿、五女儿……
一个在乡村负责计划生育的朋友对此苦不堪言,她见过一户农民,为了生儿子,竟然东躲西藏十余年,接连生了九个女儿,直到第十个孩子终于是个儿子才罢休。
2.固执的老一辈
有一些父母本身并不重男轻女,可时常受到老一辈的干涉,尤其是孩子的爷爷奶奶。朋友老K有一个哥哥,哥俩没结婚前关系非常要好,结婚后,两家关系越来越疏远,直至恶化。
问题的关键就是结婚后他哥家生了个儿子,而老K家生了个女儿。老K父母重男轻女,从此开始了明目张胆的区别对待。他父母把自己的退休工资卡完全交给他哥家自由支配,老两口生病了却要老K夫妻带去看病。哥哥家的孩子从一出生就被爷爷奶奶带在身边,可老K夫妻工作太忙请老人帮忙照看一下女儿,他父母总是推三阻四。
除此之外,老K父母还总是给老K洗脑。不生个儿子,以后你这一枝的香火就断了;女孩长大了就是别人家的了,以后谁给你养送终;十女不如一儿,有儿子才活得有价值……
老K是个愚孝之人,对父母的做法和言论不敢怒更不敢言,逢年过节全家一堂的时候,只好缩写脖子做人。
3.拿女养儿型
看《欢乐颂》的时候,一度不敢相信,世上竟有樊胜美妈妈那样的母亲,专业坑女三十年,靠女儿养儿子,养全家。直到遇见小娟,我才相信,现实中真有这样的妈妈。
小娟初中刚毕业就去外地打工了。她很想继续读高中,可她妈妈不让,她妈说,家里经济困难,高中就让她弟弟读,她自己去养活自己吧!
可事实是,她不但要养活自己,还得养弟弟。她的工资卡被她妈牢牢掌握着,每月只给她两三百基本生活费,她要是感个冒生个病都得找别人借钱。直到她二十五岁结婚那年,她妈才把工资卡还给她。
她在外打工的十年间,她妈除了向她要钱,几乎从不关心过问她的生活。有一次她不小心被开水烫伤了整条左臂,她妈妈竟然没去看她一眼。她每次看到手臂上遗留的伤疤,都会忍不住想起母亲的绝情,伤心落泪。
二、重男轻女的恶果
重男轻女伤害到的,不仅仅是一个个无辜的女儿,整个家庭关系也会在重男轻女的思想中受到腐蚀,变得冷漠。
我亲戚中那些被送出寄养的二女儿,回归家庭后,成了全家人排挤的对象。我时常听她们的妈妈抱怨:这个女儿简直像个野种一样,从来不和一家人亲热;性格古怪,不合群,不讨人喜欢。特别到了青春期的时候,二女儿变得更加叛逆,先是跟姐姐和弟弟天天吵架,后来和她爸妈也吵上了。在父母眼里,二女儿全身都是毛病,逢人就细数孩子身上的缺点。
可这一家人谁也没意识到,这个古怪和叛逆的二女儿才是牺牲者和受害者。我经常看到她们的手腕上会有一道道的割痕。我听她们聊过,她们经常感到自己在家中是多余的,有过无数次自杀或者把全家都杀了的想法。
而老K,因为父母的严重偏心,他和他哥家已经难以和平相处下去。只要两家人一照面,就会被父母有意无意的对比一番。他自己尚能忍受,可他无法容忍对女儿的伤害。只好躲着父母,尽量不参加家庭活动。
可他最终没扭过父母,加上国家放开二胎政策,他们夫妻打算要一个儿子。但不幸的是,接连怀了三个,都是女儿。当然,这三个女儿未曾真正来过人世。性别鉴定虽然被国家明令禁止,可角落里小作坊一样的黑店从来不缺乏市场。总算第四个孩子是个男孩,可五个月的时候竟然流产了,医生说,之前的多次人流已经让他妻子的子宫内膜薄如蝉翼,流产是自然不过的事。
老K欲哭无泪,他说,他恨自己的软弱和无能,如果可以,他真想和父母断绝一切关系……
至于小娟,我问过她,父母重男轻女给她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她说:她独自在外的时候,时常感到很孤独,很自卑。她觉得她像一个孤儿,没有家人,没有人爱,如果受伤了,永远只能一个个扛着。
三、解决之道
每一个被重男轻女思想伤害过的女孩子,都像一朵提前凋零的花朵。她们在本来应该是港湾的地方,提前感受了人世的不公与冷漠。
如何让世人转变观念,不再重男轻女呢?这是一个杀光脑细胞都得不到解决的问题。几千年的恶俗,不是谁有本事轻易斩断或扭转的。
我们能做的,或许只能从那些悲剧中总结出一点可怜的经验,供大家参考。
那些被重男轻女思想伤害的女孩子,往往从一出生就被忽略或歧视了。所以,你要让一个很小的孩子从一开始就主动意识到,作为女生,她不是多余的,她不是卑微的,错的不是她。几乎是不可能的。换句话说,在童年阶段,面对重男轻女,孩子无法自救。
能从根本上抵制这种思想侵害的,只有女孩的父母。不管外界如何偏见,如果孩子父母能坚决摒弃重男轻女思想,给孩子一个温暖的港湾,那就没有人能伤害到孩子。
就像朋友小丽,她小时候就像老K的孩子一样,生活在一个爷爷奶奶重男轻女的大家庭里。过年的时候,爷爷奶奶给叔叔家儿子两百块压岁钱,轮到她的时候就减半了。她很伤心,也困惑不解。回到家中,她爸妈另外给了她一百块,骗她说爷爷奶奶知道自己弄错了,另外补上的。等她大一点实在骗不过去的时候,总是在背后替爷爷奶奶道歉,鼓励她勇敢做自己,让她相信自己是最棒的。所以,尽管爷爷奶奶特别不待见她,但她从没自卑过。
可对于那些没有被父母保护,甚至被父母伤害的女孩子。唯有长大后,自护自救了。如何自护自救,又是一个可深入探讨的话题。
我们得相信,没有谁是生来就该被轻视的,那些重男轻女者,终将被历史所唾弃。那些被轻视的女子,总能撑起一方天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