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范围定义
1.定义范围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详细定义项目的范围边界,范围边界是应该做的工作和不需要进行的工作分界线。定义范围可以增加项目时间、成本和资源估算的准确度,定义项目控制的依据,明确相关责任人在项目中的责任,明确项目的范围、合理性和目标,以及主要可交付成果。
2.需求文件内容包括:
①业务需求;
②干系人需求;
③解决方案需求;
④项目需求;
⑤过渡需求;
⑥与需求相关的假设条件。
3.产品分析把对产品的要求转化成项目的要求。
4.研讨会能够比单项会议更早发现问题,更快解决问题。
5.范围说明书是对项目范围、主要可交付成果、假设条件和制约因素的描述。
详细的范围说明书或引用的文档通常包括以下内容:①项目目标;②产品范围描述;③项目需求;④项目边界;⑤项目的可交付成果;⑥项目的制约因素;⑦假设条件。
五、创建工作分解结构
1.工作分解结构(WBS)是项目管理的基础。
2.WBS最底层的工作单元被称为工作包,是我们进行进度安排、成本估算和监控的基础。
内容包括:①项目的全部工作都必须包含在工作分解结构当中;
②编制需要所有项目干系人的参与;
③逐层向下分解的,每条分支分解层次不必相等,一般控制在3-6层。
3.常用工作分解结构形式:
①分级的树型结构:层次清晰、非常直观、结构性强,但是不容易修改,一般在一些小的项目。
②表格形式:反映出项目所有的工作 要素,直观性较差。但在一些大型的、复杂的项目中使用还是较多的。
4.里程碑=具体时间+在这个时间应完成的事件。
5.工作包:建议工作包的大小应该至少需要8个小时来完成,而总完成时间也不应该大于80小时。
6.控制账户:是一个管理控制点,在该控制点上,把范围、预算、实际成本和进度加以整合,并与挣值相比较,以测量绩效。控制账户在WBS中选定的管理节点上,每个控制账户可能包括一个或多个工作包,但是一个工作包只能属于一个控制账户。
六、项目范围确认
确认范围是正式验收已完成的项目可交付成果的过程。
1.确认范围过程与控制质量过程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关注可交付成果的验收,而后者关注可交付成果的正确性及是否满足质量要求。控制质量过程通常先于确认范围过程,但二者也可同时进行。
2.确认范围的一般步骤:①确认范围的时间;②需要哪些投入;③正式被接受的标准和要素;④范围会议的组织步骤;⑤组织确认范围会议。
3.项目干系人进行确认范围时,检查的6个方面问题:①可交付成果是否确实的;
②成果是否有明确的里程碑;
③是否明确质量标准;
④审核或者承诺是否表达清晰;
⑤是否覆盖了所有活动;
⑥风险发生概率,是否能够降低。
4.群体决策技术就是为达到某种期望结果,而对多个未来行动方案进行评估的过程。本技术用于生产产品需求,并对产品需求进行归类和优先级排序。达成群体决策方法:①一致同意;②大多数原则;③相对多数原则;④独裁。
5.需求跟踪矩阵是把产品需求从其来源连接到能满足需求的可交付成果的一种表格。需求跟踪矩阵确保需求文件中被批准的每项需求在项目结束的时候都能交付。
七、项目范围控制
范围控制是监督项目和产品的范围状态,管理范围基准变更的过程。涉及到影 响引起范围变更的因素,确保所有被请求的变更、推荐的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按照项目整体变更控制处理,并在范围变更实际发生时进行管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