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笔记哲学馆
《形而上学》B卷笔记

《形而上学》B卷笔记

作者: 建铭_2c63 | 来源:发表于2019-04-17 22:19 被阅读0次
《形而上学》B卷笔记

亚里士多德在此卷中提出了他认为是形而上学应该解答的难题,在讨论这些问题时,作者对每个问题采用了正面和反面申述理由的方式来进行阐述,再分析判断。按学者罗斯的划分共分为十四个问题(实际十五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对原因的考察是属于一门还是多门学问。亚里士多德此前曾提出过四种原因,即质料因、形式(本质)因、动因和目的因。这四种原因是他总结以前哲学家思想后归纳出来的,所以提出问题:研究这四种原因是不是一门学问——哲学的任务,还是由几门学问来研究。

正题:不可能由一门学问来研究。因为,1、不是相互对立的本原是不能由一门学问研究的。2、有些事物并不具有全部四因。如不动的东西就没有运动的本原,如柏拉图的相论中的“相”和“善”都是作为事物的追求目的。

反题:亚氏认为只有关于目的和善的知识最具权威性,其他知识只能像是婢女那样服从它。那么研究哪一种原因才是哲学的任务?首先他将质料因排除之外,认为是各个具体学科的任务,他认为形式(本质)因、动因和目的因这三种因是研究神学的权威(目的因)和认识事物的本质(本质因和动因),即本体论才能成为最高智慧的理由。但究竟是神学高于本体论还是反之,或者二者并列?亚氏没有得出明确的结论,这个问题成为二千多年来亚里士多德的研究者们一直争论不休的问题。

第二个问题:那些用来证明的根据,是属于一门学问还是由不同的学问研究?也就是说有关公理(如排中律、矛盾律)的知识和有关本体的知识是不是归于同一门学问研究?

正题:不是属于同一门学问,因为这些公理对任何一门学问都是同样有效的。亚氏提出两个论证:1、公理是普遍的,任何一门特殊的学门都要使用它们,以之作为证明的前提。2、认为公理是被普遍承认的自明的知识,它是证明的前提,因此它不再需要证明。所以有关公理的学问和要证明有关本体的学问是不同的。

反题:如果有关本体的学问和有关公理的学问是不同的,那么其中哪一种学问更具有权威性,是在先的?亚氏认为它们之间没有谁更具权威性,谁在先的问题,它们是相同的。

第三个问题:认为哲学主要是研究本体的学问,但他又认为有不同类的本体,所有他提出:这些不同类的本体是不是由同一门学问进行研究的?

正题:如果不是由一门而是由几门学问研究,那么其中哪一种本体是哲学研究的对象?

反题:但如果由一门学问来研究所有的本体也不合理,因为那样就得有一门证明的学问来研究所有一切的属性,然而研究某一类事物的本质属性只能是一门学问的任务。

在这个问题是亚氏没有明确指出他已提出的“作为是的是”是研究哲学的对象,这应该是指最普遍的本体,但他又分了各种不同的本体以作为问题的提出。

第四个问题:我们的思辨是只以本体为对象还是也研究它的各种属性?

正题:如果属于同一门学问,那么关于本体的知识也成为要证明的知识了,然而关于“是什么”的问题并不是证明的,而有关属性的知识是需要证明的。

反题:如果不属于同一门学问,那么由什么学问来研究本体的各种属性?亚氏认为很困难。

亚氏这里本体的“属性”并不是指本体以外的性质、数量、关系等范畴的本体属性,也不是指某个个体或某一类事物特殊的具体属性,而是指普遍的(抽象的)本体的普遍的属性。他曾提到相同和相异、相似和不相似、对立、先于和后于以及其他同类词项作为研究对象。他所说的是属于由其自身的属性,也就是最普遍最抽象的属性。

第五个问题:只有感性的本体呢,还是有别的本体,即只有一种本体还是有几种不同的本体?

正题:亚氏对柏拉图的“相”提出质疑,认为相论的说法荒唐,在现实的感性事物之外,还存在另外一种东西和感性事物一样,只不过它们是永恒的而感性事物却是要消灭的。关于居间者问题他指出,如果在“相”和可感事物之外再设立居间者也会遇到许多困难。由什么学问来研究这些居间者?这就如同承认在动物自身和可消灭的动物之间还有另一种居间的动物了。

反题:如果认为在可感的本体以外没有别的本体,也有问题。亚氏指出由学习得到的普遍知识和具体的个别事物之间,即普遍和特殊之间确实是有不同的。又指出柏拉图认为在永恒的相和可感事物之间的居间者并不是和可感事物分离的,而是在它们之中。这种观点的问题是:1、如果是这样,那么相也应该在可感事物之中。2、这样得出的结论就是在同一个地方可以有两个甚至三个本体了。3、居间者是不动的,它却存在于运动着的物体之中,这如何可能?

亚氏对柏拉图的批评在这里看似有矛盾之处,他认为柏拉图的相论的根本错误是认为普遍的一般的相是在特殊的个别事物之外独立分离存在的,而他自己则认为普遍的形式只能存在于个别事物之中。但在反题中又持相反的看法,这是因为无论相或居间者都是像具体事物一样的本体,是彼此独立分离存在的,所以才发生在同一个地方出现两个甚至三个本体的问题。其原因在于他们分不清普遍和个别,即抽象和具体的关系,这个在现代人比较容易区别的问题,在当时希腊人还是不容易认识的,所以将它们说成两种独立分离存在的本体。苏格拉底、柏拉图等都曾在这个问题上纠缠不清。

第六个问题:事物的本原究竟是它们的“种”,还是构成它们的原初部分即元素?将普遍性的原理作为本原的如毕泰戈拉学派的数,爱利亚学派的是和一,柏拉图学派的相,而亚氏称作种,而其他哲学家得出事物的元素,如水、气火、土、原子等。

正题:事物的本原是构成它们的本原即元素。

反题:我们必须通过规定事物的属才能得到它的知识,而种就是属的本原,在亚氏看来“一”、“是”、“大和小”都是规定事物的普遍性原理,而不是事物的组成部分,所有它们是事物的种,不是元素。

第七个问题:亚里士多德认为事物的普遍性原理是从高到低分为许多不同层次的,如最高的种,最低的也就是最接近不可分的个体,他称为属。问题是:应该将最高的还是最低的普遍性原理看成是事物的本原?

正题:并不是越普遍的东西越是本原,最普遍的“是”和“一”不是本原,因为它们不能再划分为别的种。(如划分便不成为普遍的是或一,而是具有某种特殊性了)

反题:按以上理由看,应该说直接表述个体的属似乎比种更是本原,但不容易说明属在什么意义上是本原。

直接表述个体的属是先于种的,但如果说属是本原,它所以是本原的根据就在于它的普遍性,那样又得承认越普遍的种越是本原了。

第八个问题:如果在个别事物以外没有别的东西,而个体是无限多的,我们如何能够获得关于无限多的个体知识?(与第五个问题性质相同)主要针对柏拉图学派主张在可感事物以外还有相和居间者——数学对象存在而提出的反驳。

正题:如果我们能认识这些个体,必须它们是“一”,是自身同一的,因此必须在这些个体以外有个普遍的种,但在第七个问题中已驳斥不可能。亚氏认为具体事物是变动的、众多的,只能是感觉的对象,要认识它们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永恒不变的普遍的种,才能使它们成为知识的对象。这个普遍的种就是形状和形式,这是他所坚持的一个重要的观点。

反题:但反过来说具体事物以外还有别的本体,也会发生困难,因为其本体为一的东西,只能是一,说它们是多和不同是不对的。

其实在当时哲学家还分不清普遍与个别的关系,亚氏已认识到只有通过永恒不变的普遍的东西才能认识具体的个别事物,我们知道普遍的东西是理性的概念是主观的,和具体事物不同,但当时许多思想家分不清这种区别,把主观的概念也当成是客观存在的东西,如柏拉图就认为在众多的房屋以外还有某个房屋的“相”存在。而且如果所有事物的本体是同一的一,它们怎么又能是多和不同的呢?为此而纠结。

第九个问题:还是特殊和普遍关系的问题。即本原是在数目上单一还是在种属是单一的?数目单一指个体,而种属单一指普遍的一。当时的哲学家错误认为既然在众多变动的个别事物之外还有某个永恒不变的东西,那么这个东西也是一个,也是数目上的一,所有柏拉图的相也成为特殊的个体了。

正题:如果本原是在属上单一的,那么在数目上就不会是单一的,因为如果所有个体之上没有一个普遍的东西,认识如何可能?

反题:如果本原也是数目上的一,每个本原也是一个,但本原的一和可感事物的一是不同的。

依然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问题,另当时人搞不清。

第十个问题:可消灭的事物的本原和不可消灭的东西的本原是相同的还是不同的?可消灭的事物指具体世界中可感觉的具体事物,而不可消灭的东西指普遍一般的东西。依旧是普遍与特殊的问题,只不过是问它们的本原是不是相同。

正题:如果是同一个本原,为什么有它产生的东西,有些可消灭而有些是不可消灭的呢?恩培多克勒没有说明“争”和“爱”毁灭与生成的原因,,只说除了四种元素外都是可消灭的。

反题:如果可消灭的事物的本原和不可消灭的东西的本原是相同的,也会发生困难:如果本原可消灭,则还要去寻求这些本原的本原,否则事物如何生成;如果本原不可消灭,为什么从不可消灭的本原却产生可消灭的事物?这个问题亚氏是针对所有人都认为本原是相同的,但被他们所忽略。

实际上依然还是普遍和个别的关系问题。

第十一个问题:亚里士多德认为这是最困难却又是认识真理必须解决的问题,即“是“和”“一”究竟是不是事物的本体?柏拉图和毕泰戈拉学派的观点,亚氏认为“是”和“一”不是“种”所以不是本体。

正题:“是”和“一”是所有普遍中最普遍的,如果没有“是自身”和“一自身”,则在个体之外便没有其他的本体了。

反题:如果有“是自身”和“一自身”,则是和一必然就是本体。但它们以外如何能有别的(不是“是”的)东西,巴门尼德的说法,异于“是”的都是“不是”。如果“一自身”不可分,按照芝诺的原则,凡是“是”的东西都有空间大小的具体的。但从不可分的东西怎么生成具体事物的呢?

还是普遍和个别的关系问题,但已涉及到抽象和具体的关系问题。

第十二个问题:毕泰戈拉学派主张数和几何学对象的数、体、面、线、点是事物的本体,柏拉图学派也接受这个观点。这里来讨论它们是不是本体?

正题:只有在它们(元素)背后的常存的实在的“体”才是本体,但体是由面、线、点规定的,有点才有线,有线才有面,有面才有体。如果没有点、线、面就不能有体,相反如果没有体仍可以有面、线、点。所有早期哲学家认为只有物体才是本体,后来那些更聪明的哲学家却认为只有数才是本体。也就是由数组成的点线面体。

反题:如果说点线面是本体,也有许多困难:它们不是可感的物体,是从物体分割而成的。点线面的变化分割合成造成了生成消失,但如果说它们是本体,它们是从何处产生,又是如何消失的?

实际上主张点线面是事物本体的是从将物体抽象化而得出的结论,而反对的都是从具体的物体来进行论证的。依然是抽象和具体、普遍和个别的争论。

第十三个问题:针对柏拉图的“相”,提出在可感的事物和居间者以外,为什么还要寻求另一类东西(相)呢?

正题:可感事物是同一种类中在数目是有无限多个,而数学对象无论是数字还是点线面体在种类上是有限的(抽象的),而具体运用的数字和几何在数目上却是无限多的。柏拉图学派可能正是基于此点,所以说数学对象是普遍的相和个别的具体事物之间的居间者。亚氏要说明的是:数学对象和个别事物一样,都是在同一种类中有许多个个体,现在需要在它们以外设立一个不仅在种类上同一,而且在数目上也只有一个的本体,这就是“相”。也就是种类上的一,并不是真正的数目上的一。

反题:如果认为有相,而且它是数目上的一,不是种类上的一,也产生困难,亚氏没有进一步具体说明。

第十四个问题:潜能和现实的问题:元素是潜能的还是以别的方式存在的?

正题:元素如果以别的方式存在而不是潜能的,那么在本原以前得先有些别的东西。因为作为原因,潜能是在现实之前的,而且潜能并不一定能成为现实。

反题:如果元素是潜能的,那么就不是任何东西都能现实存在的。因为可能实现的东西也许还未实现,现在还未实现的东西也可能成为现实,而那些原来不能实现的东西是不可能成为现实的。

第十五个问题:总结性的问题:本原到底是普遍的呢,还是个别的?

正题:如果本原是普遍的,它便不是个体。因为普遍的东西所表示的不是“这个”,而是“这样”,但本体是“这个”。亚氏在《范畴篇》肯定第一本体是“这个”,是单一的个体,陷入矛盾。

反题:如果本原不是普遍的而是个别的,那么它们就不是可知的。认识论的问题:个别事物只是感觉的对象,不是理性知识的对象,所以如果本原是个别的“这个”,对它便没有知识,它是不可知的。本原怎么能不可知的呢?

归纳来看,亚里士多德提到最多的是普遍和个别的关系问题,这也是他认为最关键的问题,但从本卷论述上看有些问题并没有明确的结论,他只是对当时许多哲学家对本体的不同观点思想进行分析思考和逻辑推理,并采用正题反题的方式进行讨论,因此会出现不同甚至矛盾的结论,但这正体现出作为一位追求真理哲学家所具备的品质,并不是一位独断的哲学家那样宣扬他的绝对真理。

       

相关文章

  • 《形而上学》B卷笔记

    亚里士多德在此卷中提出了他认为是形而上学应该解答的难题,在讨论这些问题时,作者对每个问题采用了正面和反面申述理由的...

  • 《形而上学》卷 (Δ) 五  笔记

    《形而上学》卷五·章七 第七章讨论的是“being”中文译作“是”或“存在”,分为(一)偶性意义的“是”和(二)本...

  • 《形而上学》卷 (Ε) 六  笔记

    卷六讨论了学术的分类,并给形而上学划分了范围。 首先谈及为什么会有(需要)形而上学。亚里士多德一开始就谈到我们是在...

  • 《形而上学》卷 (Z) 七  笔记2

    《形而上学》卷七·章七至章九 创造之物(things that come to be)必有创造者也必有所成就,其成...

  • 《形而上学》卷 (Z) 七 笔记1

    《形而上学》卷七·章一至章六 卷七详细讨论了本体的概念。在卷五第七章中亚里士多德已经将“是(存在)”划分为了四类即...

  • 海豹君读哲第43期——亚里士多德:灵魂是身体的形式

    《西方哲学史(上卷)》读书笔记——卷一第二篇 第十九章 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 亚里士多德,出生在希腊思想创造时期的...

  • 形而上学笔记(二)

    日常因果观念是基于时间观念的观念,一切的事物,变化,都在时间轴上,前后相对的顺序,令人产生了因果观念--这件事,是...

  • 形而上学笔记(一)

    形上学(英语:metaphysics),或形而上学,是指研究存在和事物本质[https://zh.wikipedi...

  • 亚里士多德“相”的论证

    在《形而上学》A卷第三至第九章中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相”(理念)进行了批判论证,在《希腊哲学史》第三卷(汪子蒿等著...

  • 马克思爷爷讲故事,第六章

    6,形而上学 “形而上学,这可真是一个古怪的东西。形而上学和去学校上学有什么关系吗?形而上学,到底什么东西?”三个...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形而上学》B卷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naow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