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互加子洲教育微笑的向日葵🌻婚姻育儿
老师,请把学生当成孩子;家长,请把孩子当成学生。

老师,请把学生当成孩子;家长,请把孩子当成学生。

作者: 星月社 | 来源:发表于2018-07-11 17:51 被阅读129次

很多时候,我们的社会角色和家庭角色泾渭分明。比如说我自己,是6名学生的老师,也同时两位孩子的家长,在校就是教学生,在家就是管孩子。我会尽量不让这两者冲突,但难免有时候上课会带着自己的情绪,导致恶劣的连锁反应——不仅老师的情绪得不到改善,还影响了学生一天的心情。有时候,静下心来,我也有这样的思考:

作为老师,我们懂学生吗?

1、我上高中的时候遇到过这样一位老师,他是教我们历史的,每次上课带着一本教辅书,按照每课的教学进度一个人在那儿讲,也不管学生们听没听懂,也不看学生们在课堂下面干什么。如果有学生提问,他会及时解答;如果没人提问,他会一直讲到下课铃声响起。诚然,这类老师脑海中储备了大量的专业知识,但是不懂学生,或者干脆不需要知道学生的反应,只需要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就好。这类老师的教学模式,我们称之为“照本宣科”。时代在进步,陈旧的模式终究会被社会所淘汰,但是,我想不管在农村,还是在城镇,这类人还是会有一部分遗存,当然更多是上了年纪的教师。

2、我还见过不少老师,他们的教学模式是不需要学生理解,只需要学生死记硬背就好。比如在县城学校的某些老师,他要求学生每单元必背一篇精选作文。学生不会写作文,是因为日常积累的不够,课外阅读涉猎的少。这种老师不会问,他只会用自己的方法带领学生应付考试。这和很多补习班的套路是一样,他们顺着出题人的思路去培训,结果一旦题型改革,平时看起来特别优异的学生成绩却不尽如人意。投机取巧的教学模式,只是短暂的、激进的做法,为了所谓的“成绩”,强制、刻意的灌输学生“凡事都有捷径可走”的思想,会在以后的学习或者工作中,养成不会脚踏实地的去干一件事的习惯。

3、不管在乡村,还是在农村,班级里总会有一些“刺头”,可能受家庭原因影响,他们不是调皮捣蛋、就是惹是生非。有一部分老师面对不听话学生就大吼,严重的破口大骂,作业完不成就会挨打。仿佛打骂才是出成绩的唯一途径,才是管教学生的不二选择。人是感性的动物,打骂无非会有两个结果:其一,学生屈于淫威,表面看起来乖顺、好学,但其实经常遭到打骂的学生,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也会消失殆尽;其二,学生会叛逆,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态度,怎样打骂就是不听、不学,对学习索然无味,来学校的目的就是与同学们玩耍。经常打骂学生的老师,从骨子里来说,是对学生的不尊重;更有甚者,是对学生的蔑视。这类老师从不会与学生交心,在他们看来,学生的想法都是不成熟的,只有无条件的听从他们的话,未来才更“光明”。

4、我之前在另外一个乡村的教学点,见到过3名六年级学生,以及他们的包班班主任——一位刚毕业没多久的编外女教师。他们之间相处的很融洽,老师也从不责骂他们。学生们却很自觉,会提前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也会复习这节课所学的内容。老师经常会跟他们聊天,谈家庭的情况、谈学习上遇到的困难,谈初中会选择哪所学校,以及谈未来会从事什么职业等,彼此知根知底。抛开“教师”与“学生”这两个相对的属性,我觉得他们之间会是很好的朋友。这三名学生中,不乏单亲、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这类教师,其实是学生最需要的老师,他们不光对学生的学习负责,更对他们的生活习惯有所把控,通过谈心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到自己错误,从而心甘情愿的改正。为了不让喜欢的老师伤心,他们会把老师说过的每个知识点记在心上。

这让我想起了一位“网红”校长——贵州息烽县木杉教学点负责人徐萍。由于学校地处贵州偏远山区,留守儿童占80%。徐校长坚持以“办人民满意的学校,做人民满意的教师,创人民满意的教育”为人生目标,每逢假期,或者特殊节日都会走访学生家庭,他对每一位学生的家庭了如指掌。为了给学生一个更好的学习氛围,她借助互联网招募志愿者,为暑假托管的留守儿童上课;由于师资不足,学生对单一的语文数学毫无兴趣。作为木杉教学点的负责人,承载着155个家庭的希望,她一直努力寻找到互加计划。互加计划的网络课程弥补了师资、课程不足,使大山里的学生们遇到了最美的自己。


作为家长,我们懂孩子吗?

1、我们学校地处偏僻山区,不乏留守儿童、单亲等学生群体。我曾遇到过这样一位学生,他是单亲家庭。父亲对他进行的是棍棒式的家庭教育,只要他犯一点点错误,他父亲就会拳打脚踢、棍棒相加,以至于最后他目光呆滞,对任何事情提不起兴趣。通过我的了解,他对她的妈妈还有依恋,记得有一次她穿了她妈妈邮寄给她运动服,那种自豪感是我很长时间没有看到的;他对爷爷、奶奶看的比爸爸亲,最担心的是莫过于百年之后爷爷、奶奶的离世了。说实话,他很聪明,智商远在我们班其他学生之上,但就是妈妈早早的离开了家庭,爸爸从不问青红皂白,暴力管教,造成了孩子性格孤僻、对任何事情三分钟热度。假如,家长能在他小时候,就对他温柔以待,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努力让她家庭幸福、和谐,也许他的聪明才智会他的家庭锦上添花。

2、我也曾教过这样的一个学生,他也是单亲家庭,为了上学寄人篱下,他父亲也因为自身的婚姻的不幸福,对美好的生活没有盼头,经常打麻将,对孩子的教育不管不顾。这个孩子逻辑思维很强,但语文功底很弱。我不知道什么原因,每次布置的家庭作业,他都给我交白卷,甚至有时间玩、有时间看电视,就是不写作业,问的时候不是书忘带了,就是不说话。跟他家长聊过多次,当面答应会好好管教孩子,可最后还是不了了之,导致孩子内心缺乏引导,学习任由兴趣使然。假如,家长能在两次婚姻失败后,能及时转换思想,以良好、积极的心态去教育下一代,与老师多沟通教育理念,孩子就不会偏科严重,不会性格内向、软弱。

3、我听过有关于单亲这样的例子,他母亲早逝,父亲从小把他养育成长。因为缺少母爱,他父亲基本上会满足他一切合理的要求,从不责骂,他呢?从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被父亲捧成宝贝圪塔,感觉“爱”是理所当然的接受,从不需要任何回报的存在。比如:让他给父亲洗脚,或者给父亲写封感谢信,他不会去做。班主任说他缺少感恩。如果任由他发展下去,他会感觉任何人给予的帮助都是不求回报的,哪怕是一声“谢谢”也不肯说。这在为人处事方面,是肯定会受影响的。假如,他父亲在他母亲逝去后,让他知道自己和别人没什么两样,不溺爱孩子,赏罚分明,学习上紧抓不放,生活上循序引导,也许他成为与众不同的人。

4、我有两个孩子,其中一个4岁,天天喜欢看动画片,我想这应该是这个年龄段非常普遍的现象。我有时候也想直接关闭电视,杜绝动画片上瘾。但当我看到他能说出《熊出没》中“熊大”、“熊二”、“光头强”、“吉吉”、“毛毛”等动物名字时,我知道制止,不如引导。他从动画片中学到了“妈妈,我想吃蛋糕”、“爸爸,我想看电视”等,他说这类话时很自然,可能是他觉得好玩才说的。尤其是我帮他打开水壶的瓶盖时,他会“爸爸,你真棒”,这让我感动许久。在日常交流中,我们不小心碰倒他了,我们也会说“对不起”,他也会“没关系”。我还会引导他到厕所方便,引导他把废弃物品扔进垃圾箱、、、、我们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培养了他懂礼貌、懂谦让、懂感恩的习惯。孩子的心事都在脸上,我们为人父母者,应该一眼就能看到。培养孩子,要注意他每一次不良习惯、每一句不恰言论,从小多加引导,而不是听之任之。

就像国家一级家庭教育专业指导师蔡蔡老师,在CCtalk课程直播中说的那句话“爱孩子,先要懂孩子”。我们习惯运用祖传下来的管教方式:贿赂、恐吓、惩罚、喊叫、催逼等,但现在因为社会生存压力很大,我们又不会管理情绪,难免对带入家庭,转移到对孩子的教育身上。父母的言传身教是对孩子最好的家教,我们只有对生活充满信心,孩子们的人生才是积极向上的。不娇生惯养,不随意惩罚,和颜悦色的拒绝孩子们不合理的要求。这也许就是正面管教最好的方式——不娇纵、不惩罚,和善而坚定。

相关文章

  • 老师,请把学生当成孩子;家长,请把孩子当成学生。

    很多时候,我们的社会角色和家庭角色泾渭分明。比如说我自己,是6名学生的老师,也同时两位孩子的家长,在校就是教学生,...

  • 请把孩子当成孩子去看待

    致天下父母一句良言: 请把你们的孩子只当作是孩子! 不要在无意中伤害他, 不要对他那么凶, 不要打骂他, 不要对他...

  • 老师,我想对你说

    “老师,请你慢一点,好吗?” “老师,请要求低一点吧?” 换一种说法, 老师,请不要把自己当成老师, 请把自己当成...

  • 请和我一起

    请把我当成 和你一样 独立的个体 尊重那 特立的思维 和独一无二的生命 请把我 当成你的朋友 倾吐尽你的忧伤 就可...

  • 打孩子是种病,得治

    临近期末,在学业成绩的压迫下,学生、家长、老师各种焦虑,于是打孩子的现象就多了起来。还是有许多孩子把“打”,当成了...

  • 把学生当成自己家的孩子,把自己的孩子当成学生

    有些时候因为我们太在意或不在意,导致我们在和学生和孩子的关系处理的不当。不如换个方式去试一试,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

  • 把学生当自己的孩子

    十八岁那年,我在涟源实习了一年,在与家长沟通方面,我印象最深的,便是一位家长妈妈的话,“郭老师,请把他们当成你的孩...

  • 培训

    学会沟通要从好好说话好好听话开始。 老师和家长就是孩子成长路上的合伙人,老师和家长应当成为学生成长,共同负责,共担...

  • 家长:孩子交给您了,犯错该打打该骂骂!老师:真可以这样做?

    开学时,一位家长送学生到校,跟老师说,孩子就交给您了,您把他当成自己的孩子,该打就打,该骂就骂,严加管教。这位老师...

  • 错把目标当意义

    小孩子上学,家长容易用分数来量化孩子的学习成果。分数,成了学生必须承担的行动目标。 以至于很多家长把分数当成了孩子...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老师,请把学生当成孩子;家长,请把孩子当成学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nchp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