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有这样的感受,身边总有一些人学习很努力,笔记也做得非常认真,但是学习效果却总是不理想。
有一些人并没有花很多的时间用在学习上,但却总是可以考出好成绩。
甚至有时候当我们和一些人一起学习某个知识或技能的时候,在我们还一知半解、不得要领时,总有一部分人能够快速的熟练掌握并且融会贯通。
为什么在学习这件事上,人和人之间的差距会这么大呢?
也许你会说,那是因为他们天资聪明,而我天资愚钝,但其实世界上真正的天才其实很少,很多的天才也是后天训练出来的。
众所周知,莫扎特由于不同凡响的音乐天赋被称为音乐天才,3岁时他便能弹曲,4岁时便能识别出演奏小提琴的长辈们跑调了1/4音。除了具备超凡的演奏才能外,莫扎特还拥有甚至连伟大的音乐家都难以企及的辨别绝对音高的能力。
很多人都是认为,绝对音高一定是一项天赋能力,一般人难以拥有。
但在《刻意练习》这本书中,作者介绍了一个实验打破了我们对天赋的认知。2014年,日本一个心理学家Ayako Sakakibara用一年左右的时间,通过精心设计的专业训练,将24个普通小孩全部训练成了具有绝对音高的人。
这才揭开了天才背后的面纱,原来那些看似天生具备的才能,也是可以通过后天有方法的训练获得。
正如干活要使巧劲而非蛮力,学习也是如此,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只能是白白费工夫。这也是高人与普通人之间最大的区别,是否真正会学习。
高效能的学习其实是讲究方法的,有技巧的去学习,才能真正学进去,并能真正掌握知识,为自己所用。
那么有哪些高效的学习方法,可以提高我们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呢?
美国作家芭芭拉·奥克利从脑科学和心理学研究出发,阅读了大量教人如何学习的书,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和数百名来自世界一流大学的教授的经验、案例,为我们编纂了《学习之道》这本实用的、面向大众指导实践的书。
我从这本书中总结了10个落地实用的方法,希望可以帮助你在学习、考证、工作等方面带来帮助。
1,运用回想
在听完一堂课、读完一篇文章,或者一本书后,要马上去回想刚刚学习的核心内容。回忆是检查我们是否真正理解的关键手段,是学好知识的标志性之一。
如果不能回想起来其中的重点内容,那么就说明你只是听了,看了,这些知识并没有真正进入你的大脑,那么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你也就难以想起他们,也就难以运用它。
2,自我测试
在学生时代,考试是考验我们是否掌握知识的重要手段,知识是否真正掌握在考试的聚光灯下便显露出来。
工作后的上班族即便不能如学生时代一样通过考试的方法来检验学习的效果,也可以通过向演讲、写作的方式来输出向别人传授,或者用意的生活中利用起来来进行检验。
总之,我们学习的任何内容或技能都要通过自我测试的方法,来检查自己是否真正掌握。
3,对问题进行组块
我们每天都会接收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来自四面八方不同领域,如果不将其进行整理,我们的大脑就会混乱如蜘蛛网,千丝万缕理不出头绪。
只有及时的把信息进行组块,该规整的规整,该丢弃的丢弃,我们才能让自己的思路更清晰,也会对自己学习的内容理解的更透彻。
其实组块的过程就像拼拼图,在没拼之前一切混乱如麻,等待你把每块拼图放在特定的位置后,一幅宏观的图景就会出现在我们面前。
经常有意识的练习组块能力,就在在练习我们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组块的过程中,我们更容易发现知识或现象背后的底层规律,然后通过技能的迁移使这一规律不仅适用于当下,更适用于未来更多的场合。
4,间隔重复
根据抗遗忘曲线,人在学习一个知识后,只有不断的重复,才能让知识成为永久性的记忆。因此间隔一段时间进行复习是非常有必要的。
根据抗遗忘曲线制定复习计划,间隔5分钟,30分钟,12小时,第1天,2天,4天,7天,15天进行快速的复习,我们便可以将学过的知识转化为长久的记忆。
5,在练习的过程中交替使用不同的解题技巧
每一个问题其实有多种解题思路,不要让自己困于一种模式中。在进行自我练习时,可以用同一种解题方法去解不同模型的题目,也可以用不同模型去随机翻开练习册解析一个道题目。
这是训练自己不要固式思维,灵活思考。
6,适当的休息
很多人为了有更多的学习时间不舍得去休息,你是你低估了休息的好处。
休息不仅能让我们疲惫的精神和身体得到放松,还能激发我们的创意。
我们的大脑其实在休息的时候依然再告诉工作,这就是我们常听到一些科学家或者作家会说,他的灵感其实是从睡眠中得到的。
21世纪初以来,神经学家对大脑中的思维网络模式进行研究发现,我们的大脑可以自由地在两种不同的神经网络模型之间进行切换,一种是高度集中的专注模式,和另一种更加放松状态的发散模式。
当我们专注学习的时候就会进入专注模式,它如同手电筒发出来的光,它能够具有穿透力的将光柱打在你关注的目标上。
但缺点就是在这个模式之下我们的大脑中关注的只是眼前一块一块孤立的知识点。这就是我们说得一个人在专注时很容易陷入“死心眼”的状态。
而当我么休息时 ,我们的大脑则会进入发散模式,我们的大脑开始在后台悄悄的处理庞大的信息,于是那些孤立的知识点便开始互相链接起来,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在吃饭,在路上,或者在睡觉时会有灵感乍现的感觉。
大发明家艾迪生就常常使用在遇到棘手难题时,会选择先去小睡一会儿。
他在睡觉的时候,手里会拿着一个球,在身旁地上放一个盘子。当他在放松状态下进入睡眠时,手中的球就会滑落小盘,盘子里的响声将他惊醒,在这一瞬间他能够迅速抓住发散思维留下的碎片,从而找到新的解决方案。
在高中的早读课堂背诵课文或单词时,有时遇到很难的课文或词汇,有时往往读了一早上也没能背下来。这时我往往会选择暂时放弃它,等到第二天早读在熟读几遍,就可以很轻松地背下来了。
现在才明白这是利用发散思维模式在帮助我记忆。
因此学习一段时间后不妨停下来休息下,或健身运动,慢跑、散步、游泳、或进行冥想、睡觉、听音乐等,使自己进入发发散模式,来找寻宝贵的灵感吧。
7,使用解释性的提问和简单类比
在学习时遇到复杂难懂的概念是,可以尝试去做解释,怎样才能让10岁的小孩子都明白这个概念。
学习的过程其实是一个简化的过程,把所有的概念都简化成简单的语言和文字,才能帮助我们长期记忆。
8,专注
在学习的时候一定要远离所有让你容易分心的事物。可以利用番茄钟中来进行专注的练习。同时还可以利用时间,地点,人物三要素促进自己更好的投入其中。
给予自己专注的适当奖励,也可以提高自己的积极性,激发长时间的专注学习。
9,困难的事情最先做
在我们精力最好最旺盛的时候,优先做困难的事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解决问题。
10,心理激励
多想象未来你想成为的样子,是否一下子就有了动力来持续不断的行动了呢。将梦想卡片粘贴于桌前,是一个不错的时刻提醒自己的方法
厉害的学习者不在于他有多聪明,而在于他掌握了高效的学习方法,希望以上10个方法可以开启你高效学习的大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