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姻育儿父母扫垒站
《捕捉孩子得敏感期》(一)

《捕捉孩子得敏感期》(一)

作者: 开心妈妈2009 | 来源:发表于2020-03-11 07:51 被阅读0次

          孙瑞敏老师写的《捕捉孩子的敏感期》是我读的第一本关于育儿的书籍,它是新科父母的扫盲读物,我几乎给每个接触我的客户都推荐这本书。它让我知道了,孩子是自带系统来到这个世界的,作为父母只需要知道他们在什么时候会自动启动这些系统,第一不要做一个阻止者,第二要做个配合者。相隔十年,我的孩子已经十岁,因为疫情我有了很多时间,我又重读了这本书。与此同时看了樊登老师的《读懂一本书》,他鼓励我们做个讲书人。我想这可以帮助更多的朋友,那就试试吧!这本书我按孩子成长的阶段为脉络为大家讲书。

        第一部分是0–2岁半的孩子,这一阶段有6个重要的敏感期:视觉敏感期、听觉敏感期、口腔敏感期、手的敏感期、行走敏感期、语言的敏感期,我们一一来解读。

        视觉敏感期

        宝宝在妈妈肚里的时候5个月就能感受到光,9个月左右能分辨黑暗和光明,初出生后4到5岁视觉发育才会完全成熟。书中讲到一个例子:雌性蝴蝶本能的把卵产在树枝和树干交接的地方,因为这些地方既安全又隐蔽。但是幼虫总会爬到树枝的顶端去吃树梢上的嫩叶。难道它们一出生即知道那里的嫩叶可口吗?生物学家揭示了这个秘密,因为它们对光非常敏感,会朝着树梢最光明的地方爬去。这就是敏感期的神秘。刚出生的宝宝也存在光的敏感期,他们会对黑白相间、明暗反差大的地方特别敏感。就像照相机一样,如果光线不好的时候,或者大面积单色的地方是无法对焦的,就要找到边界才能看清楚。

          妈妈们应该注意强光对宝宝的眼睛发育是有害的,也会让他的内心感到不安。但是日常的阳光、灯光会刺激宝贝视觉的发育,受光时会建立视神经和大脑神经中枢的链接,从而获得视力和智力的发育。早些年,我去家里给新生儿拍照片的时候遇到过一个妈妈,怕孩子眼睛收到刺激,孩子的房间拉着遮光的窗帘,基本全黑。我一下就想到了视觉敏感期,在拍照的过程中也在不断的给她讲孩子在这种不接受光线刺激,会造成失明,因为科学家用小猫做过这样的实验,用纱布把一只新生的小猫和一只成年猫的眼睛蒙上半个月,结果新生的小猫失明了,而成年的小猫很快恢复了视力。因为这个纱布阻止了眼睛通过视神经和大脑建立联系,让眼睛失去了“看东西”这一功能,大脑中主管视神经的结构根本就没有被激活,大脑无法接受由眼睛传来的视神经的信号。

          家长在这期间应该怎么做呢?

          1、宝宝在正常的日光、灯光环境下成长,不用刻意避让。拍照时,避免闪光灯的直射。

          2、根据视力发展水平给宝宝准备相应的挂图和图书和玩具,比如0–2个月黑白对比强烈的挂画,4个月开始对颜色有感觉,可以买颜色丰富的玩具和书;4–6个月眼睛就有了立体感,可以教她握奶瓶或者拍手;6–8个月会坐着了,视觉范围就更大了,他开始认识和记忆生活中的常见符号了;1岁以后就可以玩一些精细玩具;2岁以后可以阅读;3岁要记得进行视力测试     

          3、父母可以通过玩具和游戏来训练宝宝的视力。给大家推荐一个APP,《小布在家上早教》里面有很多亲子游戏可以一起玩。

          听觉敏感期

          刚出生的宝宝就具备了一定的听力,确切来讲宝宝在母体内就能听到声音的强弱和音调的高低,他们还能听到妈妈的心跳和肚子里的咕噜声。这让我想起了一则捐献心脏的公共广告,一个啼哭的宝宝谁抱都哭,这个时候一个爷爷把他抱过来,立刻不哭了,他更换上了宝贝妈妈的心脏,听到这个熟悉的声音,让宝宝很有安全感。

          孩子缺乏缺少语言刺激会直接影响说话,3岁之前是孩子学习语言的重要敏感期,如果无法接受语言刺激,很有可能会变成“聋哑儿童”。所以,我们必须在孩子生命最初就进行听力测试,除了医学测试之外,可以通过婴儿对声音的反射动作来观察和检查听力。刚出生的婴儿会对欠打声音有眨眼、震颤、惊吓等条件反射。出生两周时,宝宝会在清醒时集中精力把头和眼睛转向声音的方向寻找声音。9个月以上的宝宝听到较她的名字也会知道寻找。1岁左右就开始喃喃发音,听到大声音会哭泣,对玩具发出的声音感兴趣,2岁以上的孩子就能听懂妈妈说的话了,可以对话,回应。

        这一时期家里如果有个“话唠”,对孩子来说太棒了,这个角色最好时妈妈,因为宝宝最喜欢妈妈的声音。有一本书推荐给大家《父母的语言》,这本书是达娜·萨斯金德教授30年的研究成果,他是“3000万词汇倡议”机构的创世人和主任。这本书很值得去读,书中也揭示了孩子学习差异的根本原因。

        特别注意,和宝宝说话一定要吐字清晰,不要说叠字,比如:“吃饭饭”,“穿衣衣”之类的,要用正常语言来说话。

      口腔敏感期

        这个敏感期来临的最明显的标志就是宝宝开始吃手了。记得开心在这个事情就喜欢吃大拇指,就像抹了蜜,我爸还担心他会把手指头吃变形,专门问了儿科的大夫,大夫说:“洗干净手放心吃,不会变形。”进入口腔敏感期宝宝,就开始认识世界了。所有让他好奇的东西都要放在嘴里认识一下,此时宝贝用手是确认不了的。这个行为是最容易被家长阻止的,大家都会感觉不卫生而频繁的把手从嘴里拿出来,还会说“不要吃手”。越阻止约会延长,有的可能到三四岁,孩子还常常偷图哦把物品放在嘴里“尝一尝”。口腔敏感期没有被满足的孩子,身上都存在很多共同的缺点:枪别人的食物、随便拿别人的东西、注意力总是固定在食物上而不能集中精力学习······。所以家长一定不要阻止孩子用口去“探索”的“工作”。孩子刚出生就懂得口吃母乳,口是孩子链接自己与这个世界最自然的通道。

          宝宝用口唤醒手,通过吮吸感知手的存在,感知手能抓握物品的功能。孩子通过“品尝”获得经验,感知“软硬”分别能吃的和不能吃的······他们用嘴打开世界的大门。他什么都会忘嘴里放,就是用这种方式感知口的各种能力,部分功能,包括自己的脚也会忘嘴里放。

        家长要为孩子提供安全、卫生的环境,并且衣袖不要太长,也不要太紧,总之方便宝宝随时都能把手放在嘴里。每当你要阻止他的时候就提醒自己这句话:“这是他认知世界的大门,我不能当关门人。”如果阻止就把孩子认知发展的“小苗”砍断了,就好比毁坏森林一样,是对自然的一种破坏。更不要用吓唬的语言,比如:”手上有虫子,吃手肚子疼“”再吃手,手就掉下来了“之类的。说完孩子可能会停止吃手,但是他还是会忘记,吃了又会想起来,担心手掉下来,肚子疼,产生焦虑情绪。肚子不疼,手也没有掉下来,就会认为父母是骗子,降低对父母的信任度。这样吃手的行为会被强化,迎来的就是更加疯狂的吃手。所以,不要过分关注他的这个动作,顺其自然。

        孩子在长牙的时候,容易出现咬人的情况,父母可以给孩子准备一些软硬不同的食物,让他尽情去感受,磨牙棒和磨牙饼干也是不错的选择。出现咬人的情况千万不要打骂孩子,我记得樊登老师讲过嘟嘟的一个类似的行为,我忘记是咬人还是大人了,他给嘟嘟说:”嘟嘟身体里有两个人,一个是小魔鬼,一个是小天使,当嘟嘟咬人的时候就是小魔鬼出现,小天使嘟嘟就要战胜小魔鬼“。有一天嘟嘟给爸爸:”爸爸,今天那个小魔鬼又出现了,小天使战胜了他。”我感觉这是个好办法,解决问题的同时提高的宝贝的自尊水平,增加了宝贝的自信。

        口的敏感期如果得不多满足,会延长到孩子上学,出现上课不集中精力,啃铅笔、手指甲、橡皮等行为。所以,这是很重的一关,我们不要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拦路虎。

        手的敏感期

        当宝宝喜欢抓软软的细细的东西,比如:面粉,香蕉、沙子等,说明手的敏感期来啦,这个时间大约是在7–8个月,是口唤醒了手,孩子惊奇的发现原来手可以抓、拿东西。这一事情,父母一定要给宝宝提供这些他喜欢的工具,让他自由去体验,面是安全又干净的,可以让宝宝参与到做面食的工作中,把她做的蒸煮出来,又是一个提高自信的好机会。如果不能得到满足,这个时期又会延长,当孩子四五岁开始学习使用勺子和筷子的,会拒绝,他会直接用手去抓饭、抓菜体验那种软软的、黏黏的感觉,这会大大阻碍孩子的能力的开发。手成了宝宝探索世界的另一个帮手。

        有个成语可以准确的描绘着一时期的重要性“心灵手巧”,手指的灵活性与孩子的记忆力以及反应的灵敏度有很大的关系。手部的精细动作不经能够锻炼手,还能促进智力发展,促进神经系统发育,宝宝能否准确的抓握细小物品还能促进视觉的发育。这一时期的宝宝可以可能会出现“打人”倾向,他不是想打人,而是想用这种方式获得父母的关注,再就是这个时候他们的想法越来越多,但是又无法用语言来正确表达,当被误解的时候也会出现打人的情况,此时最好的方法就是共情于他,“你是不是生气了?”“你是不是收委屈了?”“你想他走开,是吗?”等等,当被理解了,他也就不打人了。上面讲的咬人的解决方法在这里同样可以套用。父母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尽量宽容有礼貌,降低看到暴力场景的机会,也不要随意指责,在他做对的时候让他知道。

          宝宝们还发现他的手不仅能抓东西,还能扔东西,于是他们便成了家里的“坏宝宝”。什么都往地上扔,我们还是老办法,满足他扔东西的愿望。买不容易损坏,不怕摔的玩具。不要让他扔食物,不要马上收拾,会让他误会你要和他玩游戏,扔的更起劲。等他把手里的都扔完了再捡回来。这也是和宝宝增进亲子关系的好时期,可以每天陪她扔来扔去玩一段时间。

      行走敏感期

    手的敏感期之后,宝宝就开始爬行了,手和脚的配合增加了肌肉力量和运动神经的控制能力,为行走奠定了基础。行走敏感期迎来了宝宝真正的独立,这种感觉像是获得第二次诞生一样令他欣喜。学会走路的宝宝,此时对走路无限痴迷,人一生中最喜欢走路的时期大约也就是这个事情。他们会哪里不平走哪里,哪里有水走哪里,这和大人的认知是相反的,因为我们平时都是走平整干净的路,父母往往会强行把孩子拉走,引发矛盾。还有一种鞋子带哨,这种响声会严重干扰孩子对的腿的感受和周围事物的观察,使孩子变得心烦意乱,要求妈妈抱。著名儿童心理学家蒙台梭利认为:“一个一岁半的孩子可以走好几里路不会累。”这个事情我见证过,每年我都会和一中的新生走一次军训拉练,有一年在队伍中看到一个刚走利索的小朋友,是老师的宝宝,他惊人的几乎走了全程,十几里路。幼儿学习走路时为了发展自己的能力,建立起自己的存在。要想更好的帮助到他,陪孩子走的时候,就要放弃自己的步伐和目标,跟随他的喜好。

        行走使孩子从不自由、需要帮助的状态中解脱出来,生活开始由他自己支配,是孩子的第二次生命。走楼梯时很好的方式,当他们上下楼梯都不再依靠手的时候,他们就能完全体会到脚的作用。特别注意,第一、在走的过程中如果孩子摔倒了,家长一定不要大嚷大叫,宝宝有时不是因为摔倒而哭泣,而是被父母的声音吓哭了。第二、摔倒了不要怨东怨西,怨桌子打椅子,这样会让宝宝从小就学会推卸责任。第三、宝宝摔倒了要到宝宝公情于他,问问疼不疼,能不能自己起来,起来后给她给她吹吹。不要生硬的说,“不疼不疼,自己起来吧,哪里摔倒哪里爬起来。”试想,妈妈和爸爸去遛弯,妈妈不小心摔了一脚,正疼的厉害,爸爸不但不安慰还说:“没事没事,哪里跌倒哪里爬起来。”是不是很恼火,感觉更疼了。是不是恨不得起来踹他一脚!第四,学会爬,再鼓励孩子学走,10个月之前最好不要用学步车。并且调查发现,使用学步车时间每增加24小时,独立站立和行走的时间就会延迟3天多。跳过“爬行”的宝宝,身体平衡和全省肌肉协调差,容易出现感统失调,表现为手脚笨拙、灵活性差、多动、注意力不集中、性格(冲动、任性、脾气暴躁)有问题。

          语言敏感期

          婴儿在4个月的时候就发现了嘴巴和嘴唇的运动产生了语言,他会呆呆地、着迷的看着正在说话的人的嘴,对嘴的动作进行模仿,逐步进入语言敏感期,如果没有这样的语言环境,就不会发生这一切。婴儿必须“暴露”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中。听和说是输入和输出的两个重要通道。

          婴儿从六个月来就会发出一些单音,直到一岁以后才会说几个词,经过长期的积累他们开始有意识的学习说话。这一时期,最要不得就是一遍一遍地教孩子成人想让他们说的话,然后拷问他们。孩子学习语言有他们自己的规律,我们只能帮助他们去实现这一自然过程:第一要提供一个语言环境,第二是在孩子因为无法很好的用语言来表达而法脾气时平静的倾听,并试图用语言表达孩子不能表达的内容。

          在学说话的过程中给孩子会出现各种小插曲,有一种可能会让父母很恼火,在书中也讲了一个专题,就是宝宝说脏话。为什么呢?因为 他发现“诅咒”是一种力量。“脏话”最早还是来源于父母日常用语,比如妈妈有的时候会说宝贝“小屁孩”,宝宝就会模仿妈妈说别的孩子“小屁孩”,别的孩子可能会哭着跑开。随着语言的发展,他会说出更让别人抓狂的话,因为他神奇的发现这些语言会引起他人强烈的反应,在孩子看来是神奇的,所以他会一直这样做,他“乐于”看到这样的结果,因为他成功的让更多人关注,他甚至觉得很自豪。

        遇到这种让家长抓狂的情况怎么办呢?第一、尽量“漠视”孩子的“诅咒”语言,正因为有人回应,他才会变本加厉,没有人反应,他体会不到乐趣,自然也就不再说了。第二、寻找“诅咒”的源头,可能是父母、电视、甚至其他系哦朋友学的这些脏话。就像这次疫情一样,要阻隔这种脏话的来源,首先自己不说不文明用语。第三、试着用良好的语言回应孩子,比如孩子不顺心的时候会说“臭妈妈”,妈妈就可以回应他一句:”不是臭妈妈,是想妈妈,和你一样香。第四、在孩子使用优秀的语言时及时表扬,让他有成就感。

        面对说话不清晰,“口吃”的孩子,不讥笑和训斥是大部分家长都能做到的,同时还要耐心鼓励孩子满满说,并放低对孩子的要求,学会等待孩子来表达,要有“只知耕耘,不问收获”的精神,说不定你会在不经意间发现,孩子的“口吃”现象早就无影无踪了。学会了准确的表达,孩子就会用语言代替哭泣,这个工具会被打他们运用的很熟练。

        关于语言的发展,强烈推荐大家去看那本《父母的语言》。

        到此,这个年龄段主要的敏感期就讲完了。我再来总结一下,一共讲到了视觉敏感期、听觉敏感期、口腔敏感期、手的敏感期、行走敏感期、语言的敏感期6个敏感期。其中视觉、听觉都是同时进入,孩子认识世界的过程是从口到手到脚,口唤醒手,手唤醒脚,听唤醒嘴。这期间父母最容易充当拦路虎的就是空腔敏感期和行走敏感期,我们一定要学会做孩子们的助手,不要让6个敏感期成为雷区。推荐大家下载app《小步在家上早教》和达娜·萨斯金德教授写的《父母的语言》,这是一手信息,在哪里你会看到知识的源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捕捉孩子得敏感期》(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ndfj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