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0514686/bcce605640e74f7a.jpg)
在写这篇开始,我先去网上搜了一下这个词语,首先呈现出来的是AI参考百度百科、春雨医生和简书社区给出的答案:
“自我价值感是个体对自己内在价值的认识和体验,它与人的自尊、自信和自强密切相关。
具体来说,自我价值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个体看重自己,觉得自己的才能和人格受到社会重视,在团体中享有一定地位和声誉,并有良好的社会评价时所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
2.自我价值感的实现需要对社会的贡献,包括满足他人和社会的需要,不断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3.自我价值感的核心是自尊,它可以通过特定的态度和习惯来培养,如有意识地生活、独立思考、接纳真实的自己、对自己负责、设定人生目标等。
4.自我价值感与人的生命状态紧密相关,它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看到这个答案,不得不感慨,AI的时代已经开启,它将在很多方面全面改变我们的生活。这个AI给出的答案暂时先放在那里,后面的讨论可能会涉及到。
回到主题,从这个答案里面,我们可以看出来,自我价值感是主体“我”的主观感觉,这个感觉是在“我”与“它”连接过程中产生的,这个“它”可以是人,可以是物,也可以是事。自我价值感的基础和核心是自尊。
自尊是什么呢?我又不由自主地百度了一下。不得不说,网络已经成为我现在学习的工具渠道之一。难以想象,假如,现在没有了网络,我将会怎样,我是否还可以回到那个向书本寻找答案的时代。这样说来,似乎对网络的依赖已经成型。这个现象,可能是社会性的,不是只有我自己是这样的。
再回到主题,百度百科:自尊是通过社会比较形成的,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
单纯看这些理论定义是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其实往上追的话,它们最初也是来源于现实和生活的凝练。对于我们的意义,可能就是要把它们还原回到现实和生活里,去体会和体验它们。
回到那天晚上关于自我价值感的讨论,其中有一些片段给我印象深刻,一个是成员讲述的关于祖辈在抗战时期作为军人的选择,一个是成员表达的关于当下和平时代我们普通大众的自我价值感的体现,还有一个成员的表达是做一件事情,是否会有价值感,其实是我们自己赋予出来的,你觉得有价值,那就是有价值的。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对自我价值感的理解。
这些讨论,让我想到,自我价值感的呈现形式其实是多纬度多形式的,跟我们自己所处的角色是密切相关的。对于每一类角色,除了作为主体的“我”在成长过程中被内化进来的一些关系模式,还有这个社会形成的一系列的约定俗成的主流价值观。它们都在影响着我们的自我价值感。
一个学生,一个孩子,一个家长,一个军人,一个警察,一个员工,一个律师,一个老师,等等,每一个角色,都有一套自我价值系统。在特定角色下,我们也是被限于于特定的自我价值系统。厘清角色,看到各个纬度的自己,可能才能更清楚看到和理解自己的自我价值。
我觉察一下自己,好像又陷入一种说教层面,似乎是在试图向大家说明自我价值感这个主题的全貌,但似乎在我描述的时候,还是感觉到一片模糊。这说明,自我价值感这个主题,在我这里还没有到可以自由表达的程度。这样看来,与第一次聊这个话题比起来,我好像并没有太多变化。意识到这里,我似乎有些沮丧。
换个角度吧,试着把所有的思绪先都清理出去,然后回到我自己。作为我这个主体,我的自我价值感是经历过怎样的变化呢?现在又是怎样的状态呢?
我的脑海里出现很多画面,随着画面还有一些无声的话语出现。我有些不知道该锁定哪张画面。
三四年前,当老师说到自我价值感时,我还在迷茫中,想要获得该怎样提升自己的自我价值感的方法,但现在再回看这个问题时,我似乎没有兴趣去寻找答案了,当下的我,正在做的每一件事情对于我来说,都是有意义的。我选择,我负责,我理解,我悦纳,我随顺。
再往很远的以前看,那个小心翼翼,谨小慎微,木讷羞涩,常常因为一点小事把自己攻击得体无完肤的女人,好像一场秋梦了无痕一样消失了。
前几天,与一个同学讨论关系里的竞争和嫉妒。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比较,有比较就会有竞争,有竞争就会有嫉羡。前几年,嫉妒,也是我的一个重要课题,让我多次拿出来讨论,想要解决它对我的影响。但现在,我好像已经很久没有关注到它了,一首曲,一些美图,一本书,一个有意义的关系,一段文字输出,给我的绿萝加点水,陷入一阵遐想……似乎这些事情更吸引我。换句话说,当我陷入嫉妒时,其实也是自我价值感较低的时候,我之所以不再关注它,可能是我已经穿越了它,它也不再对我形成困扰。
觉察了一下自己,单单选取这几个画面来呈现,可能是想通过状态的对比来说明些什么,似乎又有一种好为人师的嫌疑。意识到这一点,似乎额头有点冒汗了。这个话题到此打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