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小知姐去体验了一堂舞蹈课,我旁观了后半程,这是近两个月来,小知姐第一次在体验课结束后就表达好感的。情绪上小知姐有些偏向慢热型,虽然行为上偏向主动调整角色积极融入型。所以当时我的反应有些懵,虽然放课后我就稍微批评了下她,双方情绪都降了点温度。
让我先情景再现一下,旁边教室是非体验课,先结束,孩子们兴高采烈的冲出了教室,手里捏着一元钞票。我猜想有些孩子拿了一张、有些拿了两张、有些拿了三张,家长还会互动,说些老师亏大了之类的寒暄话。俄而,小知放课,举着一颗圆环形的薄荷糖,向我表达一定要吃的意愿后自己撕开吃掉了。课间还有生活老师下楼去给部分孩子买冰糕。
夜里失眠再回想越发觉得不对劲,课堂结束的时候用卡通贴纸或站粘贴来辅助表扬和奖励,我都能接收,这些东西更接近荣誉的符号,意义更单纯。而糖果呢,大多数的孩子都会对零食尤其糖果极大兴趣,时间久了看,究竟孩子是为了吃糖而坚持跳舞;还是真正有兴趣,为了自我陶醉,乃至为了在小伙伴中的优越感,而努力练习,仅仅把糖果看做是老师的肯定和褒奖呢?后者应该很少吧。至于对大一些的孩子发绿色毛爷爷,大一些的孩子基本都会买东西了,这样多数还是会变成了零食流进了宝宝的胃里。而且多数时候老师的言行,家长是不好在孩子面前否定的,听老师的话基本是家庭决策,这些钱孩子们会怎么用,多数家长是不会干预的。
至于这种金钱意识的教育是否得体,看看成年人的世界,我竟不知是否该说“错误”。小孩子好比一张白纸,历史积淀下来的好传统应该尽数身体力行的传承给他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的宣扬上。不老而获错误,劳有所得劳动光荣正确。古时的知识技艺不轻传,这学艺还能挣小钱,怎么看都只有别扭啊。现在的世界很丰富,而且丰富触手可得,孩子或直接或间接总能接触到,随着成长逐渐形成能持续一定或很长时间的兴趣爱好,这从开始就用糖果和小钞捆绑,是约束了可能性,还是在提前适应金钱世界,抑或只是单纯的想培养孩子的毅力,我没有明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