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们聊过关于“固定流程的利弊”,固定的流程可以增加重复性和规范性,但也增加了不同程度的限制。
这两天在郭致星《做项目,就得这么干》一书中,也提到了谈到了这个话题。
书中提到了两种管理模式,一种是流程管理,还有一种是框架管理。
![](https://img.haomeiwen.com/i8234235/59278cc6ab6a23a1.png)
流程管理适用于固定重复类型的工作,昨天怎样做,今天还怎样做,比如包包子等。这类型工作可以规范流程,在每个节点上进行控制。
而我们生活中很多项目,因为情况的复杂性,甚至一开始并没有流程或者流程不固定,在执行期间会有很多选择和路径,这时流程管理就不再适用。而需要用框架管理方式进行。
![](https://img.haomeiwen.com/i8234235/ea5ee014821ac11c.png)
框架管理是给定了一个范围,在操作上有了变通。书中举了一个人想30岁结婚的例子,并不是指在30岁生日当天结婚才算完成,在28、29或者31岁,一定范围内结婚都算完成这件事。还举了一个装修的例子,预算40万,多花或者少花一两万都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
在生活中,我们到银行排队取号办理业务的过程,就是一个被流程管理的过程。每个人被指定一个号码,在规范的程序里按部就班的执行。
通俗易懂地来理解流程管理和框架管理,就像你让朋友帮你带瓶红牛回来,这个过程类似框架管理。而如果你规定朋友只能在楼下的超市帮你带瓶红牛,这个时候就是对流程进行管理。
采用不同的管理方式,需要跟进的内容和跟进的频率是不同的。相当于一个任务中设置的检查点是不同的,这也是本身和任务要达成的目标有关。同时也与领导风格有关。有的人喜欢一个事情前前后后地追问,而有的人一旦放权,就会完全信任,偶尔询问。
End
2020年10月30日 星期五
更多文章,欢迎访问我的博客:ajing.site;
公众号:阿静的小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