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庚第一小节
深对浅,重对轻。
有影对无声。
蜂腰对蝶翅,宿醉对余酲。
天北缺,日东升。
独卧对同行。
寒冰三尺厚,秋月十分明。
万卷书容闲客览,一樽酒待故人倾。
心侈唐玄,厌看霓裳之曲;
意骄陈主,饱闻玉树之赓。
春光明媚,春山如笑,园中樱桃树叶由浅绿逐渐转为深绿,在这片深深浅浅的绿意里,有小小的果子隐藏在枝丫间。河谷两岸,青草浅浅,暮色深深。
山里的夜,寂静而安宁,偶有犬吠,也是轻轻的,仿若是怕声音太大惊动了夜色,只有汽车的喇叭声传出老远。风呼呼地刮,重重地拍打着窗户,大有不放进来就把玻璃给砸烂的架势,当地有句话是“汶川的风、茂县的葱、松潘的钟”。
深与浅,既可以说水深水浅,也可以写花色深红浅红,还可以引申说事情的轻重缓急、大小多少。轻和重则是事物的轻重高下分寸,端看如何使用。
独孤及说:借问离居恨深浅,只应独有庭花知。
李持正写:星河明澹,春来深浅,红莲正、满城开遍。
《汉书·宣帝纪》里说:皆受官禄田宅财物,各以恩深浅报之。
商鞅《商君书》有:行刑重轻,刑去事成,国强;重重而轻轻,刑至事生,国削。
欧阳修说:盖以执政之臣,天下之所瞻望,朝廷以为重轻。
曾巩说:其为辞章可道,耻出较重轻,漠然自如。
小时候看皮影戏,只看到影子却没有声音,那时觉得很无趣,不够热闹,但是家里爷爷奶奶却看得很入迷。后来回想起,大抵是因为他们能够理解其中的意思。小孩子的我是不明白的。
文人诗词学家,在赏月时喜欢描写明月有影、月移无声。
白居易《湖亭望水》诗云:久雨南湖涨,新晴北客过,日沉红有影,风定绿无波;岸没闾阎少,滩平船舫多,可怜心赏处,其奈独游何。还有一句是: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杜甫的名篇《春夜喜雨》写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杨载说:大地山河微有影,九天风露寂无声。
东坡先生写月亮都与众不同: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还有一些无声的断肠句:鲁迅先生的《无题》诗云“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吟动地哀,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韩愈则写: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晓。
蜜蜂的腰很细,蝴蝶的翅膀很大。这里的蜂腰是说诗歌八病之一,即五言诗第二字不得与第五字同声,言两头粗,中央细,有似蜂腰。另外蜂腰也用来形容女子或者男子腰部曲线优美,非常细。
蝶翅是花间飞虫,不同于蜜蜂,蝴蝶身子虽小,翅膀却大如花瓣、树叶。
东坡先生《和孔密州五绝和流杯石上草书小诗》说:蜂腰鹤膝嘲希逸,春蚓秋蛇病子云,醉里自书醒自笑,如今二绝更逢君。
谢庄,字希逸,南朝宋人,善词赋;萧梁,字子云,南朝人,善草书隶书。表面上苏轼取笑二者诗赋、书法的不足,其实暗自把此二人引为同道。
说到喝酒,好像古代出名的诗人词人们都喜好这一口,白居易说:宿醉头仍重,晨游眼乍明。刘禹锡有:烦热近还散,余酲见便醒。薛昭蕴写:乍无春睡有馀酲,杏苑雪初晴。就连郭沫若先生也要念一下:余酲未解,又复用酒。
《山海经》里写:天倾西北,地陷东南。传说共工与颛顼争夺帝位,共工怒触不周山之后,天柱因为巨大的撞击而被撞断,整个宇宙都发生了巨大的偏转。西北的天空因为失去了支撑而渐渐向西面倾斜,东南的大地渐渐倾斜,导致我们整个国家的领土呈现东南低陷的地势,如此一来,百川归海,一江春水终还是向东流。
也是这个原因,天上的太阳、月亮和星辰再也不能维系原来的位置,开始往西面滑去,所以日月星辰都是从东边升起而向西边坠落。神话传说罢了。
江淹说:日照水而东升,山出波而隐没。光避伏而不耀,智埋冥而难发。
年龄越大,越喜欢独处,也越来越享受独处。据说古代的隐士们就爱独处,可惜我不是隐士。偶尔邀约三两好友,出门逛逛,也悠然自得。
张九龄《感遇·幽人归独卧》诗云:幽人归独卧,滞虑洗孤清。持此谢高鸟,因之传远情。日夕怀空意,人谁感至精。飞沈理自隔,何所慰吾诚。
徐祯卿说:高斋今夜雨,独卧武昌城。
杜甫说:独卧嵩阳客,三违颍水春。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孙思邈告诫道:上士别床,中士异被,服药百裹,不如独卧。此乃养生知识,不可不知。
前些日子,企业原来辞工外出的一些职工回来要求拿相应的待遇,认为当年离开是为企业做贡献,现在企业日子好了,应该考虑他们的利益和要求,这件事不是现在才引发出来,其实早在几年之前就已经有端倪。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是也。
古人说“河冰结合,非一日之寒;积土成山,非斯须之作”,深刻!
中秋月圆,月亮真是自古以来文人骚客的最爱,什么时候都信手拈来,作诗作词作文。
洪适《生查子·八月到盘洲》诗云:八月到盘洲,柳外寒蝉懒。一掬木犀花,泛泛玻璃盏。蟾桂十分明,远近秋毫见。举酒劝嫦娥,长使清光满。
东坡先生《中秋见月和子由》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
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何人舣舟临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
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
青荧灭没转前山,浪飐风回岂复坚。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螀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惟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
那年去杭州,后来改变行程,就为了去看看传说中的天一阁,这座由范钦修建于明嘉靖年间的私家藏书楼,收藏了方志、政书、科举录、诗文集等特色图书典籍达7万余卷。
遥想当年的范钦,对着满室书卷,是何等心满意足。闲暇时光,大约都在这里打发。
想起解缙写对联的趣事,说他少时家贫,父母以磨豆腐为生。有一年春节的时候,他在自家门前贴了一幅对联:门对千棵竹,家藏万卷书,因为他家对面曹尚书府院内有大片绿竹林。曹尚书听说有人拿他园中的竹子说事,很不高兴,心想这小子口气好大,我当朝尚书都不敢说家藏万卷书,你一个做豆腐的敢如此张狂!家藏万颗豆还差不多!
这曹尚书喜欢较劲,偏偏还损人不利己,他让人把竹子削短,要让外面看不到。解缙知道后,认为曹尚书的心胸也忒狭窄了。于是决定再气气草尚书,最好是能把竹子连根刨除。
于是他在对联上加了两个字,对联变成了:“门对千竿竹短 家藏万卷书长”
曹尚书知道后,更加生气,让家人把竹子连根都刨除,解缙很快又在对联上加了两个字,变成了:“门对千竿竹短无 家藏万卷书长有”。
这个故事不知真假,主旨大约是想说解缙很聪明吧。
家有美酒,款待亲朋好友。王士祯《题秋江独钓图》说: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王维则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唐玄宗开元年间,西凉节度使杨敬述把西凉的婆罗门曲献给唐玄宗,经玄宗润色并加歌词,改名为霓裳羽衣曲,配以杨贵妃的霓裳羽衣舞,表现虚无缥缈的仙境和仙女形象,深为玄宗所喜爱。安史之乱时,玄宗逃到马嵬驿,杨贵妃被缢死,玄宗再无兴趣欣赏霓裳羽衣曲,此曲随之失传。
南朝陈后主陈叔宝,在位时大建宫室,生活奢侈,天天与妃嫔、文臣游宴,制作《玉树后庭花》、《临春乐》等艳词取乐。隋朝兵马逼近江岸时,恃长江天险,不以为意,继续娱乐侈靡。后隋军攻入建康,陈后主被俘,陈朝灭亡。后人把《玉树后庭花》视为亡国之音。
最有名的是杜牧那首: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张祜也有诗云:轻车何草草,独唱后庭花。玉座谁为主,徒悲张丽华。
附:陈叔宝《玉树后庭花》
丽宇芳林对高阁,新装艳质本倾城,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
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