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引述】
Lv0:不理解
LV1:能读懂,举例后,能理解概念
LV2:能复述,独立复述,不遗漏
LV3:能区分,相似概念能区分开
LV4:能教学,讲的让别人能听明白
LV5:能应用,讲的好,做不到,不叫能应用
LV6:能迁移:,遇到不同问题能迁移
LV7:无知有能:不知道自己做到了,深入生活
【核心概念转述】
Lv0:不理解:有些书看起来很费劲,古典老师说是知识词典存量不够,文字都认识,看完了,不解作者想要传达的内容,这就是“不理解”。
LV1:能读懂:很多书籍为了让读者能够理解概念,针对这个概念会举一些实际的案例,概念是晦涩的,在实际案例中呈现的时候,就鲜活了一些,通过事例明白了这个概念。这就是“能读懂”。
LV2:能复述:能把这个概念及其事例详细的分享给他人,他人能顺利接收。
LV3:能区分:比如翠绿和嫩绿两种颜色非常相近,如何区分,要找到其中的差异,并能让人一目了然的感觉,这时例子就特别重要,能找到两张不同的图片,并对应这说出差异,“区分”就做到了。
LV4:能教学:能复述,不代表能教学。复述是简单的搬运,做到不遗漏,能说清楚即可。教学用“传道受业解惑”三个层面来理解,再恰当不过,传递概念,帮助理解,消除疑问,即为“教学”。
LV5:能应用:从学会到做到之间还有遥远的距离,能够利用知识解决问题,即为“应用”。
LV6:能迁移:理解所学知识的底层逻辑,能够在多项问题的解决中起到作用,即为“迁移”。
LV7:无知有能:浑然天成,内化成自己的一部分,我把这一层理解为习惯。武侠中的“无招胜有招”。
【个人体验】
还有一种对理解的不同深度的比喻,是用看过车,开过车,会修车,会造车四个层次。
就像学数学,从没听懂,到听懂老师讲,到能记住公式,不跟别的概念混淆,会做题,即使变换形式、变换条件的题也会做,能举一反三,能给别人讲懂,也是层层递进,体现对一个概念和数学理论的理解深度。
有时候觉得外国人写书很啰嗦,一个概念不断的讲,从不同的角度讲,看来是自认为自己理解了,别人才是真理解。
【行动指引】
当碰到一个重要的概念,试着用不是…,而是…;过去是…,现在是…;大家都认为…,其实…来验证自己是不是真的理解透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