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为了谁?

作者: 心悦晨读 | 来源:发表于2018-07-28 22:00 被阅读0次

    我为什么要寻找他呢?

    我不就是

    他吗?

    他的本质透过我而显现,

    我寻找的,只是我自己

                                                        -----鲁米

    一. 凉山的孩子

    大凉山,中国西部山脉,大雪山的支脉;位于四川西南凉山彝族自治州内。

    那里靠近西昌,有很多有特色的景点,比如西昌卫星发射点,西昌古城,泸沽湖,邛海.....

    那里还有这些孩子,他们皮肤像都市孩子一样光洁,只是黑了些,他们头发也浓密乌黑,只是可能少了些好闻的味道,他们身量和都市中同龄孩子差不多, 只不过他们的肩膀上可能总是要背着背篓,里面可能装着弟弟、妹妹或者山上打来的猪草,他们的手也应该不大, 只不过可能更黑了些, 更有些力气的样....

    凉山的孩子

    视频中的孩子,他们的爸爸妈妈或者外出打工, 或者吸毒死了, 或者不知什么原因不要他们了, 或者坐牢了......他们有他们的不幸.


    大凉山的孩子们,聆听他们的内心_腾讯视频

    视频外还有更多孩子, 他们或许有父母, 有兄弟姐妹,有爷爷奶奶,但他们一样要干粗重的活, 一样是长年累月吃着土豆,玉米, 或者饥一顿饱一顿的。那里的艰苦可能只有在那里生活一段时间才能体会真切,但一帧帧影像,一个个故事也给那里之外的人带来了不小触动, 他们或捐钱、捐物、捐书、甚至去支教..... 但钱、物如何能得到合理使用,支教又是否是清泉般能滋养山里的孩子呢?

    一位支教过的大学生这样说:总想为那些孩子们做些什么,总想把自己带的东西分给他们,总想回去再看看那些孩子。

    但支教面对的并不仅仅是孩子, 还有上级领导,还有其他你看得惯或者看不惯的其他支教的人.....

    二. @大眼怪的支教经历的触动

    在凉山里, 有一所民办校:晨光小学,它的创办者阿苏老师,就是凉山土生土长的一个彝族女性,起初她为了挣钱而办培训班,但赶上了全社会对凉山教育的关注, 更多的社会捐助和支教老师的参与,让这所小学发展成了凉山里规模不小的民营学校,而阿苏老师也在媒体的宣传下,也成了社会变革者,为了所有孩子都能上学而努力的英雄人物!现在那里有漂亮的新教学楼,20多名彝族老师还有10位支教老师,两名公派老师。

    不过, 支教老师的存在不过是为学校节约资金的一种方式, 而彝族的那些年轻老师也只不过是把这里当跳板,他们的目标是去福利待遇更好的地方去当公办老师, 这里只不过是一种过度而已。阿苏英雄,虽然被媒体捧上了天, 但到底还是一名素养平庸的中年妇女,在她和这里多数的老师看来---不管是彝族的还是支教的, 凉山的孩子和外面的孩子不一样, 不打难以训教!

    当体罚成了一些老师意识中的一种必须存在时,它的合理性也自然就成了所有老师矛盾的源头。于是那些在孩子面前耀武扬威的拿着棍子、粗柳条抽打孩子们的“权威们”,在其他反对体罚的老师的“声讨”下好像丢了颜面,权威受到了挑战, 老师间相互攻击,有些也被对立面拉拢,阿苏英雄,这个晨光小学标杆一样的存在也并不以为体罚有何不妥,而当那一个个黑黑的, 瘦瘦的, 可能还挂着两通鼻涕的, 算不上可爱的,甚至顽劣的孩子又乱说话了, 又扰乱课堂纪律了, 又回答不上问题了, 于是某老师被惹恼了,可能当TA真的举起棍子去打那些孩子时, TA觉得好爽,似乎那是他们应得的;TA似乎对他们的疼并不在意, 爱心,耐心?不需要,TA只要一个结果,就是控制,控制住那些孩子!狠狠打,似乎就成了TA 唯一的逻辑,:让他们怕我!  


    凉山的孩子和他的老师

    这个男孩子叫莫色莫格,这个穿玫红色羽绒服的人是王老师, 王老师走了一个多小时的路去这个孩子家做家访,莫色莫格不想上学了, 他说他要去参加黑社会;莫色莫格喜欢画画,于是王老师一路走来, 就是为了告诉这个孩子, 她为他准备了画具,老师也找好了, 他可以学他喜欢的,他应该继续上学。

    莫同学腼腆而又感激地面对王老师, 王老师这个平时细声细气,蹑手蹑脚的人也自然是蛮多感动,能帮到一个人,能让他看到希望,善莫大焉!

    但莫同学又经历了些什么呢?...... 

    阿苏老师打他,羞辱他,还逼迫班上61名同学排队打莫同学,哪个孩子不用力打, 那么就会被阿苏老师抽打,这次惩罚和羞辱直到莫同学哀求才结束!

    看到这些,你有没有也想打人的冲动, 不过鞭子不是朝向学生!

    我们看到博物馆中陈列的当初奴隶主私刑奴隶的证据时, 总是感慨那个野蛮而无法度的时代;但在一所小学里, 当一伙人成为绝对权威时, 当TA并没有因为她的极度不尊重基本的法度而受到惩罚时,野蛮,无底线的残暴就在所难免......

    如果这些都只是故事的一小部分,并且这些还可能都在继续,你会是什么感觉?

    我在看完@大眼怪在公众号凹凸镜DOC 中的文章《体罚、驱逐和“宫斗”---凉山支教背后的真相》后,只想问,为什么支教的门槛那么低呢?难道山里的孩子没有强势的父母就配不上哪怕是普普通通的教育吗? 

    去支教的目的是什么? 真的是为了孩子们吗?

    有些地区的支教部招募志愿者的条件只是 高中以上的学历,专业不限,课程也以数学、语文、英语为主;甚至对对支教者的过往经历都“懒得”去调查。

    山里孩子受教育到底是为了什么? 考大学吗? 能成为一个健全的人, 能有一些生存技能, 不管在大山里, 还是大山外都鞥更好的生活不是更重要吗?

    至于来支教的人心, 可能就形形色色什么样的都有,不管是要找一份单纯,还是逃避什么,或者因为什么而避世到此,或者在这里找到了一份权威感,或者为了寻找一种人生体验,当然也一定有真正纯粹的爱心者,但不管怎样, 支教者不仅要能讲课, 也要多少懂些心理学的知识, 不求帮助孩子能更健康的发育、发展, 至少自身能控制住自己,能守住该有的道德底线!

    教育哪有那么简单?不是说 我休学了, 我失恋了, 我退休了,我有时间了,我想了, 就可以站在三尺讲台上去叨逼叨,那是塑造灵魂的过程, 灵魂无贵贱,请先好好学习, 带着谨慎,责任和敬畏去实践。

    @大眼怪在文章中也提到一些支教的现状中的问题:

    王老师认为一个学生一天二十四小时有八个小时在学校,回家后就是玩、劳动、吃饭睡觉。每天八个小时,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小学毕业有多么长的时间在学校中度过,而且学校是强化学生认知意识的环境,你给了他什么就培养了他什么,在这么漫长的儿童成长关键期里,教师决定了孩子未来是什么样的人。她说,支教老师没有教育专业背景,说来就来说走就走都是短期当老师,教育管理部门也没有对支教老师的专业考核,没有对他的教学评价,这样的老师对学生而言有意义吗?

    国家法定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就意味着对所有中、小学年龄段的儿童入学教育是国家责任,国家没有理由忽视对贫困落后地区要负的办学责任;而支教是对国家教育资源短缺的补充这说法,正是国家未尽责任的证明。支教表面上看是补充了贫困落后地区教师数量的不足,但实际上诸如凉山州师范类院校的毕业生按人口比例并不失衡,只是因国家对这类地区教育资源配备不足,对教师待遇偏低及没有给予教师受尊重的荣誉,导致师范类毕业生不愿在教育与生活条件差的地区从教。

    国家不能依靠民间热情与怜悯心来承担国家责任

    再者,粗略统计当前全国至少有从事支教志愿者业务的机构和组织上百家,这些机构和组织或接受一些基金会项目、或通过社会募捐把支教当作一个经营性业务来做,而每一个支教志愿者不仅成为具体工具,也成为摇钱树,支教支愿者的招募数量决定了从事这项业务机构和组织的收益。

    而每年在全国各地都有数万支教志愿者的恒定量,国家并未有具体的法律法规对这些机构和组织,包括支教人员做出限制或保护性规定。特别是当支教志愿者发生了疾病、伤残及死亡后,那些机构和组织往往以”志愿行为”不负责任。

    三. 专业的事情,不论大小, 都要尽量交给专业人士来完成

    教育总是“拼爹”的,如果山里孩子的亲生父母不小心就输了, 那么地方的父母官也要有些担当,如果因为财力不济、能力不及, 那就应该想办法找到专业的人士来做专业的事情, 而不是横加干涉。

    我有亲戚 正好是在NGO工作, 蛮年轻, 也蛮有想法,他们虽然负责的是福利院项目, 但我想NGO 应该有很多覆盖面, 如果NGO组织能更多参与到相对落后地区的教师培训、人员配备,资金安排等工作,应该比流水的政府, 或者平庸的机关更有效!

    提升孩子们身边那些有影响力的人的素养,才能帮助孩子们提升他们的人生品质;改变孩子们成长的环境, 才是改变他们人生的起跑线。

    至于我, 我并没有去过凉山, 我只是有那么一点心向往之,但也多是为了成就小我;我不知道我什么时候能到山里看看,哪怕只是当一名志愿者, 去给孩子们送些书籍, 讲讲故事, 带着些外面世界的精彩,就像一根绵延不断的丝线中的一部分, 联系他们和我们。

    但我也告诫自己,志愿者也好,支教也好, 并不是一件浪漫的事情, 现实应该不会如我们想象的那样:是在一份纯净的世界里 建设更多美好;现实可能是有敌意的, 充满意外的,如果想做好自己份内的事情,那么就需要我们提前做足功课和心理准备。

    支教,请带着诚意、小心上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支教,为了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nuim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