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会用文字表达以来,写文章似乎都是痛苦的事情,虽然很多时候都有写点什么的冲动,但是真正开始提笔的时候,总是觉得有哪里不对。想法很多,像是漫天飞舞的雪花,无法抓住,更无法停留,美丽感觉总是稍纵即逝。
最近听听读读,浏览了几部小说,用“浏览”是因为读的不够精,只是上下班的路上,由着耳机里的声音传入耳朵,有时候很入迷,为书的人物操碎了心,也有时候不知所云,心里想着其他的事情。不管怎么样,到大结局的时候总是感觉轻松无比:我终于知道了,原来这本书是这个样子。
因为我很多时候读之前会查阅书评简介,或者读着读着回头再去看看大家的评论。不管是在读之前、之中,还是在读完之后,我都有一种感觉,看到的简介和书评似乎完全不是在写这本书。开始的时候很奇怪,后来想想也就释然了。就像是认识一个人之前,别人告诉你这个人姓甚名谁,性格如何如何,这些都是抽象的别人的感觉。但是当你和这个人相处了一段时间以后,感受到他的点点滴滴,他才能在你的心里“活”起来。
喜欢读书胜过看电影电视,因为读书可以在脑子里自己选演员,或者没有具体演员,随着书中人物四处转悠,却始终看不到他(她)清晰的五官,只是一个身影。
今天看到“见贤思齐,择其善者而从之,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句话,感觉形容读书也很恰当。书中自是有贤者和不贤者,“从”和“省”也在读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发生着。记得去年给自己的小目标里有一条是读几本有用的书,现在想起来感觉挺可笑的。何为“有用”?如果狭义的去讲大概就是指教科书之类的吧,但是这些不在“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时候,基本是不太愿意去研读的。
最近不再给自己设限,开始随心随遇读书, 不分国籍,不选类型,只是随缘。不同时代,不同背景,不同性格的人物,给我不一样的感觉,仿佛经历了几个不同的轮回。读书大体就是找寻这种“生生世世”的感觉吧。
携书如历三千世,无书唯度一平身。
网友评论